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听大师讲庄子

封面

作者:邢群麟编著

页数:309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58202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庄子》是一本深刻而妙趣横生的书,其中包涵着丰富的人生大智慧,比如“不争”、“忘我”、“去机”等,但要想真正读懂《庄子》并非易事。王夫之、朱谦之、钱穆、章太炎、林语堂、方东美、南怀瑾、陈鼓应、梁启超、蔡元培、冯友兰、徐复观等国学大师对《庄子》都曾有过深入的研究,并在相关著述中提出各自独到的见解,《听大师讲庄子》,听他们讲《庄子》,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悟庄子思想的精髓,从而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我们为人处世的能力,以更广阔的眼界看待现实问题,走向成功人生。

本书特色

在华人世界,有两个人的思想影响深远,一是孔子,二是庄子。孔子为世人设计了一套适用于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很多方面人们至今还在遵守。庄子为世人设计了一套自处之道,在他所建构的价值世界中,人们没有任何的牵累,可以悠然自处,怡然自适。

目录

绪论 枯枝繁花看庄子

1.庄子其人

2.《庄子》其书

3.随庄子一起逍遥

第一讲 王夫之:“机心”是痛苦之源

1.“机心”遍布天下

2.“势利”满心的悲哀

3.“机心”是痛苦之源

4.永远追求“虚”的境界

5.以真示人,其心亦真

6.祛除机心,返璞归真

第二讲 朱谦之:名利河畔的得失判断

1.贪腐者不得不上的美学课

2.听“至人”说名利

3.庄子也在谋的“利”

4.不求名来名自扬

5.君子穷而不乏

6.人生总有路可走

7.享受生命的大自在

第三讲 钱穆:心灯如莲次第开

1.心灯如莲次第开

2.达生需要养心

3.心若止水则灵美

4.和庄子一起做“心斋”

5.近自然,见灵性

第四讲 章太炎:“圣人”就在平凡的“人间世”

1.庄子“道”眼观物

2.自性灵秀圆满

3.圣人、凡人各具“神通”

4.唯我独尊,并不为过

5.潜能藏在心深处

6.把主见出卖给别人不可取

7.“圣人”就在平凡的“人间世”

第五讲 林语堂:算命不如修养

1.螳螂“守形忘身”酿悲剧

2.别被“我”遮住视线

3.人生智慧有开始

4.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5.展现真我的风采

6.把自我优势发挥到

7.算命不如修养

第六讲 方东美:心界决定你的视界

1.大鹏和晏鸟:同一世界,不同“心界”

2.“蓬心”骂尽天下人

3.心界决定你的视界

4.视线圈定你的脚印

5.小者逐利,大者逐道

6.把心域拉到无限远

第七讲 南怀瑾:成功就在一刹那

1.大鹏高飞的势能积累

2.寂寞,成功的另一种境界

3.前途,一次有计划的旅行

4.惟其好之,惟其乐之,所以成之

5.成功就在一刹那

6.真正的伟大与平凡

第八讲 陈鼓应:人生需要求知

1.人生需要求知

2.求知需求真知

3.虚怀若谷,心自丰盈

4.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九讲 梁启超:呆若木鸡是凝神的高境界

1.“承蜩”和“捶钩”

2.专注就是成功

3.失败的预兆:患得患失

4.“游刃有余”的前因后果

5.呆若木鸡是凝神的高境界

6.凝神还需坚持

第十讲 蔡元培:变化才是真正的和谐

1.“变”才是不变的真理

2.把思维停留在“变”字上

3.因时随化,因地制宜

4.庄子,我思我何在?

5.不断创新才是生命的本质

第十一讲 陈鼓应:以柔的状态进入刚的境界

1.行走世间,学“脚法”

2.庄子的“护己学”

3.由来才命两相妨

4.“宁为瓦全”才是上策

5.嘴巴闭关,舌头收箭

6.内直外曲≠胆小怕事

7.进亦乐,退亦乐

8.以柔的状态进入刚的境界

第十二讲 冯友兰:相对幸福和幸福

1.相对幸福和幸福

2.幸福没有特权

3.是非欲念,见易别难

4.勉强自己,庸人自扰

5.止水澄波,悟道须静

6.幸福在哪里

第十三讲 徐复观:生死何茫茫

1.何处来?何处去?

2.生如夏花之灿烂

3.“死”字当头,活着悲哀

4.死亡就是一次“快乐旅行”

5.灿烂平息,生生不息

第十四讲 徐复观:庄子的第二条人生道路

1.庄子的第二条人生道路

2.精神自由才是真的自由

3.“道”是悟出来的

4.放下即逍遥

5.坐忘无迹

6.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第十五讲 南怀瑾:真正的伟大与平凡

1.三千弱水,只饮一瓢

2.祸福只在一念间

3.永远保持一颗“初心”

4.做一只容易满足的鼹鼠

5.生命,各自有各自的快乐

第十六讲 朱谦之:因由看破自逍遥

1.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悲哀

2.你心中还有“天地”吗?

3.把生活当做一门艺术

4.相助何如相忘

5.因由看破自逍遥

节选

  《听大师讲庄子》:
  一个人为什么会产生“机心”?因为人的心里藏有势利的种子,因为势利才产生“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势利就是一种欲望。欲望越多,痛苦也越多。人心不足蛇吞象,想想蛇吞象的样子,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咽不进,吐不出,要多别扭有多别扭。什么都想要,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反而一辈子将自身置于忙忙碌碌、钩心斗角之中。这样活着,未免太累!《论语》里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果少一些机心,是不是痛苦也会少一些呢?
  从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誓言不达圣山朝拜,绝不返家。
  两位教徒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白发年长的圣者,这圣者看到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这里距离圣山还有10天的路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此时,其中一教徒心里一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不要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而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怎么可以先讲,让我的朋友获得加倍的礼物呢?”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你先讲嘛!”“你比较年长,你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许愿!”两位教徒彼此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两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干嘛!你先讲啊!”“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讲呢!”
  两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耶,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义,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一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一一我的一只眼睛一一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个眼睛瞎掉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的两个眼睛立刻也都瞎掉!
  这个故事中的那两位教徒的下场多么可悲,而导致他们悲惨结局的恰恰是他们自己,是他们心中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欲望,那种机心。
  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是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伊索说得好:“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得不偿失最好的诠释了。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的机心,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的机心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无形中成了机心的奴隶。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向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生活得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听大师讲庄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37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