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萧红著
页数:212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552531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小城人们面对大泥坑的得过且过,面对小城里精神上的盛举“跳大神”等的愚昧,面对小团圆媳妇惨死的落后观念,还有面对不幸的有二伯、冯歪嘴子的麻木,等等,萧红用她所特有的儿童化视角,一一为我们慢慢道来;全文里没有她的评论和说明,但是她领着你来到呼兰城,在那里去看、去听、去感受,用自己的身临其境来体会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生存现状。体会、思考、反思,萧红正是以这种“含泪的微笑”,来写她对人生与命运意义的探索,其脉络温暖而敏感,文字灵动而饱满,抒情情怀宏观而悲悯——《呼兰河传》由此而不朽,萧红由此而不可替代。 当然,作品经典,并不代表我们在阅读时,就不会出现困惑,比如《呼兰河传》里面出现的括号,这就使我们感到困惑不解。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她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她东渡日本,发表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她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本书特色
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字,让你全方位感受世界名著的精髓。生僻字注音,让你无障碍享受世界名著的经典韵味。普通的价位,独特的小羊皮精装体验,超惠包装,超值体验!
目录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节选
《呼兰河传》: 这大泥坑出乱子的时候,多半是在早年,若两三个月不下雨,这泥坑子才到了真正危险的时候。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越下雨越坏,一下了雨好像小河似的了,该多么危险,有一丈来深,人掉下去也要没顶的。其实不然,呼兰河这城里的人没有这么傻,他们都晓得这个坑是很厉害的,没有一个人敢有这样大的胆子牵着马从这泥坑上过。 可是若三个月不下雨,这泥坑子就~天一天地干下去,到后来也不过是二三尺深,有些勇敢者就试探着冒险地赶着车从上边过去了,还有些次勇敢者,看着别人过去,也就跟着过去了。一来二去的,这坑子的两岸,就轧成车轮经过的车辙了。那再后来者,一看,前边已经有人走在先了,这懦怯者比之勇敢的人更勇敢,赶着车子走上去了。 谁知这泥坑子的底是高低不平的,人家过去了,可是他却翻了车了。 车夫从泥坑爬出来,弄得和个小鬼似的,满脸泥污,而后再从泥中往外挖掘他的马,不料那马已经倒在泥污之中了,这时候有些过路的人,也就走上前来,帮忙施救。 这过路的人分成两种,一种是穿着长袍短褂的,非常清洁。看那样子也伸不出手来,因为他的手也是很洁净的。不用说那就是绅士一流的人物了,他们是站在一旁参观的。 看那马要站起来了,他们就喝彩,“噢!噢!”地喊叫着,看那马又站不起来,又倒下去了,这时他们又是喝彩,“噢噢”地又叫了几声。不过这喝的是倒彩。 就这样地马要站起来,而又站不起来地闹了一阵之后,仍然没有站起来,仍是照原样可怜地躺在那里。这时候,那些看热闹的觉得也不过如此,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了。于是星散开去,各自回家去了。 现在再来说那马还是在那里躺着,那些帮忙救马的过路人,都是些普通的老百姓,是这城里的担葱的、卖菜的、瓦匠、车夫之流。他们卷卷裤脚,脱了鞋子,看看没有什么办法,走下泥坑去,想用几个人的力量把那马抬起来。 结果抬不起来了,那马的呼吸不大多了。于是人们着了慌,赶快解了马套。从车子把马解下来,以为这回那马毫无担负的就可以站起来了。 不料那马还是站不起来。马的脑袋露在泥浆的外边,两个耳朵哆嗦着,眼睛闭着,鼻子往外喷着突突的气。 看了这样可怜的景象,附近的人们跑回家去,取了绳索,拿了绞锥。用绳子把马捆了起来,用绞锥从下边掘着。人们喊着号令,好像造房子或是架桥梁似的,把马抬出来了。 马是没有死,躺在道旁。人们给马浇了一些水,还给马洗了一个脸。 看热闹的也有来的,也有去的。 第二天大家都说: “那大水泡子又淹死了一匹马。” 虽然马没有死,一哄起来就说马死了。若不这样说,觉得那大泥坑也太没有什么威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