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郑文辉著
页数:19,457页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606169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题是中国法律和法律体系。中国法律体系具有不同于普通法系、大陆法系、伊斯兰法系等其他法系的性质, 而反映自己的特色, 包括宪法、程序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和国际法等法律部门。
作者简介
郑文辉,中山大学法律系教授,研究生导师。曾出版《中国程序法》《逻辑导论》《欧美逻辑学说史》《模拟逻辑导论》《普通逻辑课本》等书,反应良好。
本书特色
本书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法律体系(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现时的法律)。全书共10章:导论、法制环境、宪制法、程序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和国际法。本书不是罗列中国法律内容,而是从法理上描绘中国法律的精华,并结合中国法律的特点,在现代法治文明的高度上,告诉读者法律是什么。本书是普法教育的好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导论:一般原理
一法律的定义、宗旨、特征
二中国法律分类
三中国法律渊源
四中国法律体系
五中国法律一个甲子
第二章 中国的法制环境
第一节 法院
一法院的性质和任务
二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审判工作制度
三法院的管辖权:审判权限分工
四法院组织结构和法官
五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第二节 法律职业和法律服务
一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和法律服务业概况
二律师业:与法律服务业相关的法律职业(一)
三公证业:与法律服务业相关的法律职业(二)
四法律援助:一种法律服务性质的法律救济
第三章 宪制法
第一节 宪法文本
一宪法概述:宪法定义、立宪原则、宪法文本的体系结构
二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宪法制定、宪法解释、宪法保障
第二节 公民权
一公民的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
二特定群体公民权益保障的宪法规范
第三节 中国的国家机构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集体元首的首席代表
三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五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六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设置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特别行政区设置
第五节 中国的宪法保障制度和法律监督机制
一中国的宪法保障制度
二中国的法律监督机制: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院
第六节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配置
三人大代表选举的选举组织、方法和程序
第七节 中国的立法制度
一概述:立法的定义和立法的原则
二法律的立法
三行政法规的立法
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立法
五规章 的立法
六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效力与适用
第四章 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
第四·一分章 程序和证据
第一节 证据的概述:证据的意义和特征
一证据的意义:体现司法公正
二证据的特征
第二节 证据的法定种类和逻辑划分
一证据的法定种类
二证据的逻辑划分
第五章 刑法
第六章 民商法
第七章 行政法
第八章 经济法
第九章 社会法
第十章 国际法
一法律的定义、宗旨、特征
二中国法律分类
三中国法律渊源
四中国法律体系
五中国法律一个甲子
第二章 中国的法制环境
第一节 法院
一法院的性质和任务
二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审判工作制度
三法院的管辖权:审判权限分工
四法院组织结构和法官
五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第二节 法律职业和法律服务
一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和法律服务业概况
二律师业:与法律服务业相关的法律职业(一)
三公证业:与法律服务业相关的法律职业(二)
四法律援助:一种法律服务性质的法律救济
第三章 宪制法
第一节 宪法文本
一宪法概述:宪法定义、立宪原则、宪法文本的体系结构
二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宪法制定、宪法解释、宪法保障
第二节 公民权
一公民的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
二特定群体公民权益保障的宪法规范
第三节 中国的国家机构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集体元首的首席代表
三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五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六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设置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特别行政区设置
第五节 中国的宪法保障制度和法律监督机制
一中国的宪法保障制度
二中国的法律监督机制: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院
第六节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配置
三人大代表选举的选举组织、方法和程序
第七节 中国的立法制度
一概述:立法的定义和立法的原则
二法律的立法
三行政法规的立法
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立法
五规章 的立法
六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效力与适用
第四章 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
第四·一分章 程序和证据
第一节 证据的概述:证据的意义和特征
一证据的意义:体现司法公正
二证据的特征
第二节 证据的法定种类和逻辑划分
一证据的法定种类
二证据的逻辑划分
第五章 刑法
第六章 民商法
第七章 行政法
第八章 经济法
第九章 社会法
第十章 国际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