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励耕
页数:22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029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资助图书。维特根斯坦是维也纳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是自然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人工语言学派的奠基人。其哲学研究和逻辑哲学论是20世纪的著名的哲学著作。本书从心理学哲学的角度,研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为改派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
张励耕,男,1987年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哲学及英国经验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本书特色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主要关注他关于“面相观看”和“意义体验”问题的评论,尝试用“语言游戏”的方法来阐明心理学家们所犯的“语法错误”。全书首先解释维特根斯坦对沃尔夫冈·科勒、威廉·詹姆士和约瑟夫·雅斯特罗等人所作的批评,随后重构他关于“看”的两种用法的论证,以及关于内在、外在关系相区分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再探讨语词意义与图画面相之间的关联。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框架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
第三节 心理学中的语言混淆
第四节 本书依据的文献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心理学家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背景
第二节 内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
第三节 科勒的动力学
第四节 “感觉组织”及其性质
第五节 科勒对“组织改变”的解释
第六节 科勒理论中潜在的问题
第七节 詹姆士和雅斯特罗对相关问题的解释
第二章 维特根斯坦对心理学家的批判
第一节 什么是“面相”
第二节 表达式“……把看作……”
第三节 “看作”与所见之物
第四节 对解释方案的批判
第五节 面相与解释的关系
第六节 对“组织改变”的批判
第七节 对“感觉组织”的批判
第三章 关于面相观看的语言游戏
第一节 “看”的两种用法
第二节 “看作”与感知和思想的关系
第三节 视觉面相与概念面相
第四节 面相的闪现与持续出现
第五节 面相与相似性
第六节 内在关系
第七节 心理学哲学中的内在关系
第八节 对内在关系的进一步探究
附论 《逻辑哲学论》中关于面相问题的讨论
第四章 面相观看与对语词的意义体验
第一节 语词的意义与面相的类比-
第二节 语词的原初意义与派生意义
第三节 对语词意义的体验
第四节 意义与用法
第五节 面相盲与意义盲
第六节 面相、意义与学习
尾声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框架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
第三节 心理学中的语言混淆
第四节 本书依据的文献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心理学家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背景
第二节 内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
第三节 科勒的动力学
第四节 “感觉组织”及其性质
第五节 科勒对“组织改变”的解释
第六节 科勒理论中潜在的问题
第七节 詹姆士和雅斯特罗对相关问题的解释
第二章 维特根斯坦对心理学家的批判
第一节 什么是“面相”
第二节 表达式“……把看作……”
第三节 “看作”与所见之物
第四节 对解释方案的批判
第五节 面相与解释的关系
第六节 对“组织改变”的批判
第七节 对“感觉组织”的批判
第三章 关于面相观看的语言游戏
第一节 “看”的两种用法
第二节 “看作”与感知和思想的关系
第三节 视觉面相与概念面相
第四节 面相的闪现与持续出现
第五节 面相与相似性
第六节 内在关系
第七节 心理学哲学中的内在关系
第八节 对内在关系的进一步探究
附论 《逻辑哲学论》中关于面相问题的讨论
第四章 面相观看与对语词的意义体验
第一节 语词的意义与面相的类比-
第二节 语词的原初意义与派生意义
第三节 对语词意义的体验
第四节 意义与用法
第五节 面相盲与意义盲
第六节 面相、意义与学习
尾声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