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记忆的颜色

封面

作者:彭小莲著

页数:310页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594102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最近的非虚构作品合集, 包括《胶片的温度》《书斋外的学者》《记忆的颜色》和《喧嚣背后的角落》四篇, 分别讲述了作者作为电影导演, 在眼下这个数字时代对电影胶片的若干回忆, 对老电影人和文化名人晚年生活的记录, 以及对按摩师这种相对特殊职业的客观描述。

作者简介

  彭小莲,1953年6月生于上海,祖籍湖南茶陵,电影导演、作家。曾在江西插队九年,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导演工作。1994年毕业于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获得电影制作MFA学位。2001年,帮助完成了日本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的遗作《满山红柿》,该片被日本NHK(评为当年十佳纪录片。  自编自导了九部故事片,在国内外获得多项嘉奖,代表作品有《女人的故事》《上海纪事》《假装没感觉》《美丽上海》(获2004年金鸡奖影片、导演和女主以及男配奖)《上海伦巴》《我坚强的小船》等。2017年完成故事片《请你记住我》。  业余写作,代表作品有《回家路上》《他们的岁月》《理想主义的困惑》《电影,另一种审美的可能》《不要给我讲故事,我要的是人物》等。《书斋外的学者一纪念贾植芳先生百年诞辰》获第二届“《钟山》文学奖”,《记忆的颜色》2017年获“《上海文学》奖”。

本书特色

★老一代学人、影人的珍贵回忆:书稿用较长的篇幅撰写了赵丹、黄宗英、贾植芳等多位老一代学人、影人的生平往事,既有关于人生的宏观描述,更有罕见的细致入微的描述,以及作者同他们交往的独家描述,这些人与事构成了一种文化的记忆,乃至文化的基因,值得反复咀嚼品味。

★非虚构文本的震撼力量:作为电影导演、非虚构作家,彭小莲的文字有一种天生的硬气和豪气,这既是她多年坚持的结果,也是她长期关注前辈文人风骨的影响。本书所选取的四部非虚构作品,都是凝练着历史沧桑、人生命运的“巨著”,虽然篇幅不长,但信息量大、内涵深远,足以激发读者去探寻搜索更多的文字。

《记忆的颜色》,或第三届“《上海文学》奖”,《书斋外的学者》获2016年“《钟山》文学奖”。

★非虚构文本的震撼力量:多幅珍贵老照片首次披露。书中涉及到多位老一辈文化名人的照片,以及作者自己家族的多张照片,均为首次集结出版。

目录

挥笔写出一个像样的“人”字(代序)
胶片的温度
书斋外的学者——纪念贾植芳先生百年诞辰
记忆的颜色
幸福路上的角落

节选

  《记忆的颜色》:  这之后,孙瑜导演沉默了,沉默到我们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时候,都不知道他是谁,他又在何处。他不再拍电影,不再触摸胶片。被批判以后,孙瑜导演竟然成为了电影界的沈从文。如今,沈从文的名字已经刻在中国文学史的丰碑上,可是孙瑜导演,有多少人还记得他?在保持了自己的良心以后,一直到一九五七年,孙瑜试水拍了《乘风破浪》(1957)和《鲁班的传说》(1958)以后,他以身体不好为理由,办理了退休手续。没有任何宣言,就此退出电影舞台。这第一位把好莱坞技术带回中国的”诗人导演”孙瑜,是如此地骄傲、明智,他不愿意蹚政治的浑水,他选择放弃自己最热爱的电影事业。我们在上影厂的日子里,竟然从来没有看见过他的身影。我们不知道他内心有多深的痛苦,不知道!如果,当时我稍微有点脑子,我一定会去拜访孙瑜导演。生命,最后是让我们填满了无限的后悔和遗憾。他再也没有在电影界的任何场面里出现,红地毯上没有他的脚印。他割裂了自己的灵魂去放弃最心爱的事业,他的痛,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我们新中国文化和电影断裂的日子的开始,也是中国文化运动开始的第一幕。这以后,就开始了相继对《红楼梦研究》、胡适思想和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以及大张旗鼓地展开”反右运动”……直至一九六六年最疯狂的”文化大革命”发生。  时隔整整六十一年!可是我从宗英阿姨的表情上,依然读到了”恐怖”。那时候,她还是一个刚过了二十五岁的小年轻,她怀着满腔的热情迎接着新中国,她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她还不懂得什么叫”运动”,什么意味着”思想改造”。从她那一份恐怖的表情上,我突然读懂的是,人的绝望并不是由于发现了恶,而是由于发现了含混,怀疑之后穷追不舍,宇宙往往讳莫如深,把人引向绝望的最后一个层次,他比痛苦更甚,那就是开始了恐怖。但是被恐怖笼罩下的人,是最容易被权力所统治和制约!只是,在恐怖之后,没有了创造力,也没有了电影。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记忆的颜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3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