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网络工程师考前辅导

作者:李磊

页数:954页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3021480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于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网络体系的结构、通信基础、局域网与城域网、广域网与接入网等管理与配置学习。

本书特色


网络工程师考试是软考最重要的考试之一,也是通过率较低的考试之一。本书作者在担任考试辅导班讲师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相关书籍编写了本书。书中对于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基础、局域网与城域网、广域网与接入网、TCP/IP协议族、交换与路由、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设备的管理与配置学习。本书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力求尽可能帮助读者掌握网络各方面知识的总体架构;突出重点,在分析考试命题风格的基础上,针对考试的重点进行介绍;尽量用最简明清晰的方法帮助读者掌握知识。.
本书适合参加网络工程师考试的考生自学,也可以作为考试辅导班的教材使用。…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系统知识.1
1.1主要知识点1
1.2计算机结构3
1.2.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3
1.2.2计算机硬件的典型结构4
1.3CPU6
1.3.1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6
1.3.2运算器7
1.3.3控制器8
1.3.4处理器性能9
1.4指令系统9
1.4.1指令和指令系统10
1.4.2寻址方式10
1.4.3CISC和RISC16
1.5多处理机17
1.5.1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18
1.5.2并行处理技术18
1.5.3并行处理机18
1.5.4多处理机19
1.5.5双机系统22
1.5.6同步22
1.6存储器23
1.6.1存储器的分类23
1.6.2存储器的层次结构25
1.6.3主存储器25
1.6.4高速缓存27
1.6.5辅助存储器31
1.7输入输出结构和设备35
1.7.1输入输出接口35
1.7.2接口的编址方式36
1.7.3输入输出控制系统36
1.7.4常见接口40
1.7.5输入输出设备类型和特征43
1.8流水线技术44
1.8.1指令流水线44
1.8.2流水线的特点46
1.8.3流水线的性能分析47
1.9嵌入式系统基本知识47
1.10计算机可靠性概述49
1.10.1RAS技术49
1.10.2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49
1.11典型试题分析50
第2章系统开发和运行基础知识53
2.1主要知识点53
2.2软件工程概述54
2.2.1软件的概念和特点54
2.2.2软件的分类55
2.2.3软件危机55
2.2.4软件工程56
2.3软件生存周期57
2.3.1软件定义58
2.3.2软件开发58
2.3.3运行维护59
2.4软件开发模型60
2.4.1瀑布模型(WaterfallModel)60
2.4.2快速原型模型(RapidPrototypeModel)61
2.4.3增量模型(IncrementalModel)61
2.4.4螺旋模型(SpiralModel)62
2.4.5喷泉模型(WaterFountainModel)63
2.5结构化方法63
2.5.1结构化分析64
2.5.2结构化设计68
2.5.3面向数据流的设计74
2.5.4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75
2.6面向对象方法76
2.6.1面向对象的概念和特征76
2.6.2面向对象分析79
2.6.3面向对象设计79
2.6.4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80
2.6.5统一建模语言(UML)80
2.7人机界面84
2.7.1人机界面的设计风格84
2.7.2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85
2.7.3人机界面的设计过程85
2.7.4人机界面的设计评价86
2.8软件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87
2.8.1软件开发工具87
2.8.2集成开发环境88
2.9软件测试89
2.9.1基本概念89
2.9.2软件测试技术90
2.9.3软件测试策略92
2.9.4调试94
2.10软件项目管理95
2.10.1软件规模和工作量的度量95
2.10.2进度安排96
2.10.3项目组织98
2.10.4风险管理100
2.10.5质量保证101
2.10.6配置管理102
2.10.7软件过程能力评估104
2.11软件维护105
2.11.1系统运行管理105
2.11.2系统维护106
2.12典型试题分析107
第3章网络体系结构110
3.1主要知识点110
3.2网络计算模型111
3.3网络分类113
3.3.1按拓扑结构划分113
3.3.2按地理范围划分116
3.4体系结构117
3.4.1协议分层117
3.4.2服务访问点118
3.4.3服务类型119
3.4.4服务原语120
3.5参考模型121
3.5.1OSI参考模型121
3.5.2TCP/IP参考模型125
3.5.3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126
3.6典型试题分析127
第4章通信基础130
4.1主要知识点130
4.2基本概念132
4.2.1模拟和数字132
4.2.2波特率.比特率与码元134
4.2.3频谱与带宽135
4.2.4介质带宽与有效带宽136
4.2.5信道容量136
4.2.6传输模式136
4.2.7通信模式137
4.3数据通信理论基础137
4.3.1傅立叶分析137
4.3.2尼奎斯特定理138
4.3.3香农公式138
4.4传输介质139
4.4.1有线介质139
4.4.2无线介质142
4.5编码和传输144
4.5.1数字-数字编码144
4.5.2模拟-数字编码147
4.5.3数字-模拟编码149
4.5.4模拟-模拟编码153
4.6传输技术153
4.6.1多路复用技术153
4.6.2同步控制技术156
4.6.3压缩和压缩方法158
4.7交换技术159
4.7.1电路交换160
4.7.2存储转发161
4.7.3几种交换方式的比较164
4.8流量控制技术165
4.8.1停等协议165
4.8.2滑动窗口协议166
4.9差错控制技术167
4.9.1奇偶校验码168
4.9.2海明码169
4.9.3CRC码171
4.9.4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173
4.9.5ARQ173
4.10公共网络和租用线路175
4.10.1公用网络176
4.10.2租用线路176
4.10.3其他网络176
4.11网络设备177
4.11.1按逻辑功能划分网络设备177
4.11.2按体系结构划分网络设备178
4.12典型试题分析179
第5章局域网与城域网183
5.1主要知识点183
5.2局域网体系结构185
5.2.1局域网的定义185
5.2.2局域网与广域网的比较185
5.3IEEE802项目体系结构186
5.3.1IEEE802体系结构186
5.3.2逻辑链路控制子层188
5.3.3媒体访问控制子层190
5.4IEEE802.3和以太网191
5.4.1以太网概述191
5.4.2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192
5.4.3以太网的帧结构198
5.4.410Mb/s以太网199
5.4.5快速以太网201
5.4.6千兆以太网202
5.4.7交换以太网205
5.4.8全双工以太网209
5.4.9万兆以太网210
5.4.10以太网的链路聚合技术210
5.5IEEE802.4和令牌总线211
5.6IEEE802.5.令牌环网和FDDI212
5.6.1令牌环的结构及主要设备212
5.6.2令牌环工作原理214
5.6.3令牌环的特点215
5.6.4令牌环的帧格式216
5.6.5令牌环监控站218
5.6.6FDDI的结构与主要设备219
5.6.7FDDI的工作原理220
5.6.8FDDI的特点222
5.6.9FDDI的帧格式223
5.6.10CDDI简介224
5.6.11IEEE802.3/802.4/802.5与FDDI的比较224
5.7IEEE802.6(DQDB)和SMDS225
5.7.1分布式队列双总线(DQDB)225
5.7.2交换式多兆比特数据服务(SMDS)226
5.8IEEE802.11无线局域网226
5.8.1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226
5.8.2IEEE802.11标准概述227
5.8.3DSSS.FHSS和OFDM228
5.8.4CSMA/CA231
5.8.5IEEE802.11标准系列的主要协议标准234
5.8.6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236
5.8.7中继与漫游237
5.9100VG-AnyLAN网络238
5.10其他无线局域网239
5.10.1HiperLAN标准239
5.10.2HomeRF240
5.10.3802.11.蓝牙.HomeRF和HiperLAN的比较240
5.11无线个人网241
5.11.1IEEE802.15.1(蓝牙技术)241
5.11.2其他标准242
5.12无线城域网242
5.12.1IEEE802.16标准系列243
5.12.2IEEE802.16的技术特点244
5.13网桥246
5.13.1网桥的作用与工作原理246
5.13.2透明网桥与源路由网桥248
5.13.3交换机与网桥的比较248
5.14IEEE802.1中的一些重要协议249
5.15VLAN251
5.15.1VLAN的优点251
5.15.2VLAN划分方法252
5.15.3VLAN标准254
5.16典型试题分析255
第6章广域网与接入网258
6.1主要知识点258
6.2广域网与接入网的组成260
6.2.1广域网的组成260
6.2.2接入网的组成260
6.2.3接入网的体系结构262
6.3数据链路层协议263
6.3.1数据链路控制规程263
6.3.2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263
6.3.3串行线路IP协议(SLIP)268
6.3.4点对点协议(PPP)269
6.3.5基于以太网的PPP(PPPoE)273
6.3.6基于ATMAAL5的PPP(PPPoA)274
6.4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274
6.4.1PSTN结构274
6.4.2PSTN特点276
6.4.3调制解调器276
6.4.4信令系统277
6.5分组交换网X.25278
6.5.1X.25概述278
6.5.2X.25协议结构279
6.6帧中继网(FR)280
6.6.1FR概述281
6.6.2FR术语284
6.6.3FR网络的组成285
6.6.4FR协议285
6.7电信数字通信系统287
6.7.1DDN288
6.7.2T-载波/E-载波291
6.7.3SONET294
6.8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297
6.8.1ISDN概述297
6.8.2ISDN的网络结构297
6.8.3ISDN的信道299
6.8.4ISDN的协议结构300
6.8.5B-ISDN301
6.9异步传输模式(ATM)301
6.9.1ATM概述301
6.9.2ATM信元结构303
6.9.3ATM参考模型304
6.9.4ATM服务类型307
6.9.5AAL309
6.9.6AAL5的封装311
6.9.7ATM连接的建立与释放312
6.9.8ATM交换原理313
6.9.9ATM交换机315
6.9.10LANE(LANEmulationOverATM)316
6.10数字用户线路技术(xDSL)317
6.10.1xDSL317
6.10.2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320
6.10.3甚高数据速率数字用户线路(VDSL)326
6.10.4高速率数字用户线路(HDSL)327
6.10.5其他DSL技术330
6.11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331
6.11.1HFC概述331
6.11.2HFC网络结构332
6.11.3HFC网络设备332
6.11.4HFC频带333
6.11.5HFC的噪声问题334
6.12CDMA335
6.12.1CDMA的基本概念335
6.12.2CDMA技术336
6.12.3CMDA2000337
6.12.4WCDMA338
6.12.5TD-SCDMA340
6.12.6CDMA2000.WCDMA和TD-SCDMA的比较340
6.13固定无线接入341
6.14微波接入342
6.14.1MMDS342
6.14.2LMDS342
6.15卫星通信343
6.16典型试题分析344
第7章TCP/IP协议族349
7.1主要知识点349
7.2TCP/IP协议概述351
7.2.1TCP/IP协议的历史351
7.2.2TCP/IP协议族351
7.2.3TCP/IP各层主要协议353
7.3网络接口层协议355
7.3.1ARP355
7.3.2RARP358
7.4网际层协议360
7.4.1IP地址361
7.4.2子网掩码364
7.4.3VLSM366
7.4.4CIDR369
7.4.5IP协议371
7.4.6ICMP375
7.4.7IGMP378
7.4.8移动IP381
7.5传输层协议384
7.5.1传输层端口384
7.5.2UDP387
7.5.3TCP389
7.6应用层协议399
7.6.1DNS400
7.6.2HTTP403
7.6.3FTP406
7.6.4DHCP/BOOTP410
7.6.5电子邮件414
7.6.6Telnet423
7.6.7NAT424
7.7IPv6427
7.7.1IPv6概述427
7.7.2IPv6地址428
7.7.3IPv6包结构430
7.7.4IPv6首部431
7.7.5IPv6流标签433
7.7.6IPv6的部署433
7.8典型试题分析434
第8章交换与路由..438
8.1主要知识点438
8.2交换机技术440
8.2.1交换机工作原理440
8.2.2交换机结构440
8.2.3交换方式442
8.3路由基本概念444
8.3.1直接寻径和间接寻径445
8.3.2路由表.默认路由446
8.3.3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447
8.4路由选择算法448
8.4.1D-V算法449
8.4.2L-S算法455
8.4.3D-V和L-S算法的比较458
8.5IGPs和EGPs458
8.5.1AS460
8.5.2IGPs461
8.5.3EGPs461
8.6常见路由协议463
8.6.1RIP463
8.6.2IGRP/EIGRP465
8.6.3OSPF467
8.6.4IS-IS472
8.6.5GGP475
8.6.6BGP476
8.7第三层交换480
8.7.1第三层交换技术的解决方案481
8.7.2CISCO的NetFlow交换481
8.7.3CISCO的TagSwitching(标记交换)482
8.7.43COM的FastIP交换483
8.7.53COM的FIRE交换485
8.7.6MPLS交换486
8.8VLAN交换与路由487
8.8.1VLAN交换技术487
8.8.2VLAN间路由与通信488
8.9多层交换491
8.9.1第四层交换491
8.9.2第七层交换492
8.10典型试题分析493
第9章网络应用技术499
9.1主要知识点499
9.2网络服务供应商500
9.2.1ISP/IAP/ICP500
9.2.2移动通信501
9.2.3互联网数据中心502
9.3动态网页开发503
9.3.1动态网页技术的发展503
9.3.2CGI503
9.3.3ASP505
9.3.4PHP505
9.3.5ASP.NET506
9.3.6JSP507
9.4XML508
9.4.1XML产生的背景508
9.4.2XML的特点508
9.4.3XML的基本要素509
9.4.4XML文档的简单例子510
9.5多媒体通信技术511
9.5.1多媒体通信技术简介511
9.5.2VoIP512
9.5.3VOD513
9.5.4IPoverCATV513
9.5.5因特网广播514
9.6信息检索514
9.6.1Web信息检索514
9.6.2搜索引擎515
9.6.3智能搜索516
9.6.4目录访问517
9.7协同与分布式系统517
9.7.1分布式对象技术517
9.7.2中间件520
9.7.3Web服务520
9.7.4CSCW和群件523
9.7.5电子数据交换524
9.7.6企业应用集成524
9.7.7MRP/ERP/SCM/CRM525
9.7.8工作流527
9.7.9电子商务.电子政务528
9.7.10网格计算530
9.7.11普适计算531
9.7.12SOA532
9.8典型试题分析533
第10章网络操作系统535
10.1主要知识点535
10.2网络操作系统基础535
10.2.1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和概念535
10.2.2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539
10.2.3网络设备驱动程序540
10.2.4网络通信的系统功能调用542
10.2.5分布式文件系统544
10.2.6NetBIOS和NetBEUI545
10.3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546
10.3.1NetWare的历史547
10.3.2NetWare的主要技术547
10.4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549
10.4.1域550
10.4.2活动目录553
10.5Linux网络操作系统557
10.5.1Linux的基本概念557
10.5.2常用命令与配置文件565
10.5.3SAMBA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575
10.5.4Squid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577
10.5.5BIND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580
10.5.6DHCP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582
10.5.7WU-FTPD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584
10.5.8APACHE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587
10.5.9SENDMAIL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592
10.5.10IPchains防火墙的管理与配置597
10.5.11inetd/xinetd599
10.6典型试题分析601
第11章网络管理606
11.1主要知识点606
11.2网络管理概述607
11.2.1配置管理608
11.2.2故障管理608
11.2.3性能管理609
11.2.4安全管理609
11.2.5计费管理611
11.3网络管理协议611
11.3.1CMIS/CMIP协议611
11.3.2SNMP协议612
11.3.3MIB616
11.3.4RMON协议618
11.4网络管理工具619
11.4.1常用命令619
11.4.2Sniffer622
11.4.3Analyzer623
11.5网络管理平台624
11.5.1HPOpenView624
11.5.2IBMNetView625
11.5.3SUNSunNetManager625
11.6分布式网络管理626
11.6.1基于Web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627
11.6.2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628
11.7网络管理新技术630
11.7.1基于TMN的网络管理630
11.7.2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634
11.8网络存储技术635
11.8.1直接连接存储636
11.8.2网络连接存储636
11.8.3存储区域网络637
11.8.4SAN和NAS的比较637
11.9典型试题分析638
第12章网络安全642
12.1主要知识点642
12.2网络安全概述644
12.2.1网络安全的目标644
12.2.2网络安全的脆弱性644
12.2.3网络安全威胁的主要类型645
12.2.4网络攻击的主要手段646
12.2.5网络安全机制与技术647
12.3信息加密技术648
12.3.1密码学基础648
12.3.2传统基础加密方法650
12.3.3现代密码体制分类651
12.3.4联邦数据加密标准DES653
12.3.5欧洲加密标准IDEA655
12.3.6RSA公钥加密算法655
12.3.7其他加密算法656
12.4消息摘要657
12.4.1MD5657
12.4.2安全散列算法659
12.5实体认证659
12.5.1概述660
12.5.2基于共享密钥的认证661
12.5.3基于公钥的认证665
12.6数字签名和数字水印665
12.6.1RSA数字签名666
12.6.2DSS数字签名667
12.6.3数字水印与数字防伪667
12.7数字证书669
12.7.1数字证书669
12.7.2认证中心671
12.7.3证书管理672
12.8密钥管理673
12.8.1KMI673
12.8.2PKI674
12.8.3SPK/SDK675
12.8.4PMI676
12.9网络安全体系结构677
12.10网络接口层的安全协议680
12.10.1PAP/CHAP680
12.10.2隧道协议681
12.10.3无线局域网安全协议685
12.11网际层安全协议687
12.11.1IPSec服务内容687
12.11.2IPSec体系结构688
12.11.3IPSec工作方式691
12.11.4IPSec实现692
12.12传输层安全协议692
12.12.1SSL协议692
12.12.2TLS协议694
12.12.3SOCKS协议696
12.13应用层安全协议697
12.13.1SSH协议697
12.13.2Kerberos协议698
12.13.3PGP和S/MINE协议700
12.13.4S-HTTP协议704
12.13.5SET协议706
12.14虚拟专用网708
12.14.1概述及基本原理708
12.14.2隧道技术和隧道协议710
12.14.3实现方式和服务类型710
12.15防火墙711
12.15.1防火墙概述712
12.15.2防火墙的基本类型713
12.15.3防火墙应用的常见网络结构716
12.16入侵检测720
12.16.1入侵检测概述720
12.16.2IDS的分析方法721
12.16.3IDS原理与配置722
12.16.4IDS的类型723
12.17网络安全标准724
12.17.1信息安全等级标准724
12.17.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726
12.17.3其他安全标准727
12.18计算机病毒防护728
12.18.1病毒定义728
12.18.2病毒的分类729
12.18.3计算机病毒的防御措施729
12.19试题分析731
第13章网络设备的管理和配置736
13.1主要知识点736
13.2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738
13.2.1常见连接方式738
13.2.2IOS命令模式740
13.2.3IOS文件管理742
13.2.4IOS常用命令742
13.2.5交换机/路由器基本配置模板744
13.3交换机的端口配置745
13.3.1二层端口的配置745
13.3.2三层端口的配置747
13.3.3监控及维护端口748
13.3.4维护MAC地址表750
13.4VLAN的配置751
13.4.1静态VLAN的配置751
13.4.2VLANTrunk的配置753
13.4.3VTP的配置754
13.4.4STP的配置756
13.5路由器的配置758
13.5.1以太网端口的配置758
13.5.2串行端口的配置759
13.5.3静态路由的配置761
13.5.4默认路由的配置763
13.6路由协议的配置764
13.6.1RIP协议的配置765
13.6.2IGRP协议的配置769
13.6.3OSPF协议的配置772
13.6.4EIGRP协议的配置777
13.7ACL的配置780
13.7.1路由器的ACL配置780
13.7.2标准ACL的配置781
13.7.3扩展ACL的配置782
13.8NAT和NPAT的配置783
13.8.1静态NAT的配置783
13.8.2动态NAT的配置784
13.8.3NPAT的配置786
13.8.4验证NAT和NPAT的配置787
13.9DHCP的配置787
13.9.1基本DHCP的配置787
13.9.2为特定MAC地址指定IP788
13.9.3验证DHCP的配置789
13.10PPP的配置789
13.10.1PPP封装的配置789
13.10.2PPP身份验证的配置790
13.10.3检验PPP的配置792
13.11远程连接的配置793
13.11.1光纤连接的配置793
13.11.2PSTN的配置794
13.11.3ISDN的配置798
13.11.4按需拨号路由(DDR)801
13.11.5帧中继的配置803
13.11.6ADSL的配置807
13.12VPN的配置809
13.12.1PPTP的配置809
13.12.2L2TP的配置812
13.12.3IPSecVPN的配置816
13.13防火墙的配置823
13.13.1PIX的命令模式和文件管理823
13.13.2PIX常用配置命令824
13.13.3PIX的配置案例1825
13.13.4PIX的配置案例2828
13.14典型试题分析830
第14章标准化与知识产权833
14.1主要知识点833
14.2标准化知识833
14.2.1标准化概述833
14.2.2标准体制837
14.2.3开放系统互连标准838
14.2.4数据交换标准839
14.2.5信息安全标准842
14.2.6标准化组织845
14.3知识产权基本知识853
14.3.1知识产权的概念853
14.3.2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854
14.3.3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854
14.3.4知识产权的分类855
14.3.5知识产权的特征855
14.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57
14.4.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基础知识857
14.4.2计算机软件受保护的条件859
14.4.3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使860
14.4.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860
14.4.5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归属861
14.4.6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864
14.4.7不构成软件侵权的合理使用行为865
14.4.8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866
14.5商标与商标法867
14.5.1商标与商标法基本概念867
14.5.2商标法的特点867
14.5.3商标注册的申请868
14.5.4商标的禁用标志869
14.6专利权870
14.6.1专利法基础知识870
14.6.2授予专利权的条件871
14.6.3专利的申请872
14.6.4专利权的限制873
14.6.5专利侵权行为873
14.7商业秘密874
14.7.1商业秘密基本概念874
14.7.2商业秘密的侵权875
14.7.3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876
14.8企业知识产权876
14.8.1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877
14.8.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877
14.8.3软件企业经济合同878
14.9典型试题分析879
第15章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与管理维护882
15.1概述与主要知识点882
15.2结构化布线883
15.2.1结构化布线的特点884
15.2.2结构化布线的结构885
15.2.3器材和设备887
15.2.4结构化布线标准887
15.3网络系统的层次结构888
15.3.1接入层888
15.3.2汇聚层888
15.3.3核心层889
15.3.4实例分析889
15.4网络系统的生命周期891
15.5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892
15.5.1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和原则892
15.5.2需求分析的内容和指标893
15.5.3现有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评价894
15.5.4需求分析的评审895
15.6网络系统的设计896
15.6.1网络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897
15.6.2技术和产品的调研和评估898
15.6.3网络系统的设计899
15.6.4新网络业务运营计划903
15.6.5设计和计划评审904
15.7网络系统的实施906
15.7.1工程实施906
15.7.2系统测试907
15.7.3系统评价910
15.8网络系统的管理912
15.8.1用户措施912
15.8.2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915
15.8.3网络系统的监视918
15.8.4故障恢复分析920
15.8.5网络系统的升级922
15.9典型试题分析924
附录A网络工程师考试分析928
附录B网络常用术语缩写935
主要参考文献…955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网络工程师考前辅导》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