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古典诗词的体式韵律及其运用

封面

作者:刘叔新著

页数:255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76042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古典诗词的体式韵律及其运用》从基本概念、体裁类别、近体诗、古体诗和古风、词等方面系统介绍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基本体式、韵律及其在创作实践中宜注意的问题,《古典诗词的体式韵律及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对诗歌体式的归类,表现出独到的见解,《古典诗词的体式韵律及其运用》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是诗词爱好者较好的案头第一读物。

作者简介

刘叔新(1934-2016),广东省惠州市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南开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名誉副主席。在50多年的学术生涯里,潜心研究语言学,在语言学理论、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词典学、方言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等诸多学科均有所成就。在诗歌、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也颇有造诣。出版各类语言学术专著10余部,散文集2部,诗集3部,音乐绘画类作品5部;另,主编语文词典多部,发表各类语言学术论文、译文近百篇。成果颇丰。

本书特色

《古典诗词的体式韵律及其运用》是刘叔新先生在诗歌韵律方面数十年精心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古典诗词的体式韵律及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古典诗词的体式韵律及其运用》是诗律、诗韵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广大诗词爱好者和创作者的案头第一读物。

目录

序 Ⅲ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体裁类别1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1

第二节 现代传统诗歌的体裁类别4

第二章 近体诗11

第一节 律诗的体式11

第二节 律诗平仄体制16

第三节 律诗的对仗42

第四节 排律和小律59

第五节 绝句73

第六节 六绝80

第七节 近体诗的押韵和用韵92

第八节 传统诗词过渡性的韵部体系98

第九节 近体诗对新定韵部的采用126

第十节 近体诗的复杂韵律177

第十一节 近体诗用词和语法特点181

第三章 古体诗和古风诗192

第一节 古体诗的概念和使用192

第二节 古风诗的概念和使用203

第四章词221

第一节 词的形式特征221

第二节 有生命力词牌的构成格式228

第三节 关于新词252

前言



2016年8月1日凌晨,吾师刘叔新先生在其津门寓所于睡梦中辞世,享寿八十有二。惊悉噩耗,我们纷从各地迅即赶到天津,赶来南开。悲痛之余,我们检获了先生遗稿。惜大作未竟,但风貌已呈。如所周知,作诗填词,遵守平仄等格律,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经常见到现代人创作的一些诗词作品,有的为迁就形式而破坏了内容,以辞害意;有的诗词内容甚好,但格律不合,以文害辞。以辞害意,无法使内容得到准确、完整、顺畅的传达,“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白乐天诗);以文害辞,没有一个完美的形式作为内容的载体和依托,“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庾开府语)。诗歌的这种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闻一多先生曾形象地称之为“戴着镣铐跳舞”。如何处理好平仄律则与内容意境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诗歌形式服从于内容意境,先生这部遗稿对此的论述饶有意趣。先生首先论述了平仄律则的重要性,之后也举出古人诗歌中连连重拗的若干例证,以此说明出语自然,即使重拗,亦属佳联,古今传诵。但是话锋再转,先生又说:“当然,这绝非意味着,平仄律则无用,可以撇开不顾。句有重拗而作品仍能站得住甚至享誉于世,是个别特殊的情形,主要是由作者才情腾涌所决定的,一般写诗者不能也不应加以效法,而随意不遵从平仄通则。犯了重拗而任由之,也毕竟是作品的疵点。如果没有这样的缺点,或者通过补救而消除了该缺点,作品自然更为美好。”之后,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一般读者:“平仄通则是形成诗歌韵律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诗歌具有韵律美与不具韵律美,是大不一样的。写作者在致力于内容意境好的同时,不应忘记还要求得韵律美。这就是说,对遵守好平仄律则,应给予适当的重视。不可轻易犯重拗;实在难以避免犯重拗时,应设法作补救而消除它。”叔新先生对诗歌形式和内容要兼顾、须兼擅的这种意见,对现代年轻一代的诗词作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稿中以大量诗词作品来证平仄律则等形式的重要性,也展示了平仄律则之美,分析了平仄律则的误例。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的诗词作品,多出自现代人之手。先生这样做,似乎也在说明:诗歌传统赓续,代有传人。书稿对一些文学作品体式的归类,表现出先生独到的见解。如联句(对联),有诗歌集子也将其纳入其中,给人的感觉仿佛它也属诗歌一类似的。叔新先生指出:“联句的前联和后联,句数相同,对应的句讲对仗,句的字数、结构都一致而平仄相反:这些使联句酷似律诗的颔联或颈联,而逼近于近体诗。但是联句不存在押韵现象,所以它并不是诗,只能算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独特文学体裁。”联句归类,历来纷乱。如今先生以其不存在押韵现象而断言其不是诗,一语定乾坤。再如,六言四句,押平声韵的诗作(如王维《田园乐》,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作者认为:“像是七绝、五绝疏远的同宗弟兄,不妨称之为六绝。”“六绝”名目的提出,也使此类六言诗得到了一个比较恰当的归属。书稿对于现代新的韵部划分,建立适于现代传统诗词创作使用的统一用韵、押韵依据,提出了三原则,也都分析中肯,说理透彻,论述充分,值得重视。稿中拟设了一个二十韵部的韵部表,对于诗歌创作者循此赋诗或有助益,对于现代人的韵部整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稿还对诗词创作中应注意的用词和语法特点问题做了分析。总之,这部遗稿,是刘叔新先生数十年在诗歌韵律方面所做精心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近些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相信出版后,不但对诗词爱好者来说是第一的参考书,对诗律、诗韵研究者而言也富有启发意义。先生的学问,我高山仰止;先生的品德,我敬慕钦仰。我受出版社委托为先生遗著作序,未免惴惴不安。为弘扬先生的学术思想,让先生的著作流布更广,为更多的人所知晓,思虑再三,我终于鼓起勇气,边研读老师的遗作,边试写点儿学习心得。谨以我的这点儿心得,如作业卷呈给九泉之下的先生,望先生不以为忤,能够海涵。

周荐于澳门氹仔濠庭都会斗室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古典诗词的体式韵律及其运用》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32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