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流量逻辑

封面

作者:党明辉

页数:197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4525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流量逻辑

内容简介

近年来,互联网媒介中的“瓦釜效应”、后真相等媒介现象引发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公共舆论的理性和真相问题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再次凸显。本书首先从数字交互技术和媒介测量技术两个方面探讨了互联网技术所具有的媒介机制,提出互联网的数字交互技术框架了互联网媒介的“民众化偏向”,互联网的媒介测量技术框架了互联网媒介的“流量规则”。其次,将流量逻辑概念操作化界定为互联网技术影响媒介内容的流量偏向,并从“多数人”和“人的共性需求”两个维度解析了媒介内容的这种偏向性,论述了新闻生产中流量逻辑左右着媒介生态,社会互动中流量逻辑改变着社会文化,成为互联网社会的行为准则。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大众媒介中的后真相等现实困境受制于“流量”的需求层级,其解决之道在于“流量”的优化。

作者简介

党明辉,博士、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当代传播》等CS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于媒介技术视角,依据媒介逻辑理论探讨引发此类现象的媒介因素。1979年,阿什德和斯诺两位学者将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理论引入媒介研究领域,提出媒介逻辑是媒介内容特征的呈现和组织方式,以及媒介的关注点、强调点的有机整体;媒介格式是媒介逻辑产生独特性媒介效应所依据的规则,每种媒介形态因其独特的媒介格式而产生特定的媒介逻辑。
该理论与波兹曼等学者的研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认为电子媒介是以娱乐格式为中心的媒介,电子媒介的娱乐逻辑主导了媒介文化的形成,不但影响了电子媒介本身的信息内容,也影响了电子媒介时代的社会行为准则。
本书的目的也正在于基于媒介技术视角解释互联网社会为什么会出现“瓦釜效应”“后真相”等现象。

目录

第一章 媒介逻辑理论来源及其在数字传播时代的应用/1
第一节 过程性框架:形式与内容的关系/1
一、“结构化”理论/1
二、过程性框架/4
第二节 螺旋式上升:媒介技术形态的演进/7
一、媒介定律/7
二、再现与演进:从口语传播时代到电子传播时代/9
第三节 媒介逻辑理论及其应用/14
一、媒介逻辑理论来源/14
二、媒介逻辑理论的研究应用/16
本章小结/21
第二章 民众化偏向:互联网的数字交互技术研究/23
第一节 传播的偏向/23
一、传播的偏向理论及其发展/23
二、网络媒介的传播偏向/27
第二节 数字交互技术及其媒介框架/29
一、互联网的数字交互技术/29
二、数字交互技术的媒介框架/31
第三节 民众化偏向:数字交互技术的传播偏向/35
一、民众化偏向/36
二、媒介舞台的消失/37
三、媒介公众的“浅薄”/42
……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流量逻辑》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