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汪穰卿遗著(套装共2册)(精)

封面

作者:(清)汪诒年编

页数:740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54412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汪穰卿遗著》是汪康年去世后由其弟汪诒年所编,全书共有八卷,为汪康年论文集。汪氏一生办报颇多,1920年其弟汪诒年将其在各报所撰论说及未刊诸文,以年月先后为序,裒集成编。其中卷一为《时务报》时论说,主张开启民智,维新变法。以后各卷的《京报》《刍言报》论说,多拥护清政府立宪。其《中外日报》的论说,以当时未署名,不得已而从缺。是研究戊戌变法及清末立宪等事件的重要资料。

作者简介

汪康年(1860年1月25日—1911年11月14日),初名灏年,字梁卿,后改名康年,字穰卿,号毅伯、恢伯、醒醉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出版家、政论家。

汪康年于1889年,中举,1892年,为进士。1890年,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先后任自强书院教习、两湖书院史学斋分教。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汪康年支持康有为变法。1896年初,赴沪参加上海强学会。同年8月,与黄遵宪、梁启超等创办《时务报》,任经理,并著文提出“参用民权”主张。在反对变法的张之洞的压制下,言论渐趋保守,并对梁启超多有牵制。

1898年5月5日,汪康年与曾广铨、汪大钧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日报》。1898年7月,光绪帝敕令改《时务报》为《时务官报》,汪康年将该报易名《昌言报》予以抵制。同年8月17日,将《时务日报》改名为《中外日报》,于戊戌政变后继续出版。

1904年,赴北京任内阁中书。1907年,汪康年在北京创办《京报》,1909年,以所刊评论触怒权贵被封。1910年,其再创《刍言报》,提出以评论及记载旧闻供人研究为主,不以登载新闻为职志。1911年11月14日,汪康年去世。

相关资料

百年后人若知先生(汪康年)所值之时事如何,所处之环境如何,则于先生何以有此怀抱,何以发此言论,可洞如观火矣。

——汪诒年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朝华出版社出版

汪康年,维新时期著名的改良派报刊活动家,被称为“报纸版式改革第最人”

本书主编汪诒年,字颂阁,浙江钱塘人,著名报业先驱汪康年的胞弟

详细记载了汪康年一生办报活动,为新闻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最手资料

展现了新型知识分子在清末变法时期的观点,对近代思想流变的探源有重要价值

汪康年(1860年1月25日—1911年11月4日),初名灏年,字梁卿;后改名康年,字穰卿。中年号毅伯,晚年号恢伯、醒醉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八年进士。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出版家、政论家。官内阁中书。甲午战后,在沪入强学会,办《时务报》,后改办《昌言报》,自任主编。又先后办《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有《汪穰卿遗著》《汪穰卿笔记》。

汪康年一辈子办了多家报馆,被称为“报纸版式改革第一人”。但在时人眼中,他典型的形象,是一个职业的批评家,目光犀利,公正不阿,从权贵到民间人士,一律抨击不误;具有独立见解,从不人云亦云……但在彼时的中国,这显然是个与时局格格不入的职业,汪康年屡败屡战,却又屡战屡败。有后世史家评论道:汪先生的一生,是中国百年言论史的一个缩影……先生仿佛是为报而生,又殉报而亡……

《汪穰卿遗著》是汪康年去世后由其弟汪诒年所编,全书共有八卷,为汪康年论文集。汪氏一生办报颇多,1920年其弟汪诒年将其在各报所撰论说及未刊诸文,以年月先后为序,裒集成编。其中卷一为《时务报》时论说,主张开启民智,维新变法。以后各卷的《京报》《刍言报》论说,多拥护清政府立宪。其《中外日报》的论说,以当时未署名,不得已而从缺。是研究戊戌变法及清末立宪等事件的重要资料。

目录

上册
汪穰卿遺著書影
原刊本扉頁
汪穰卿遺著題辭
汪穰卿遗著目錄
汪穰卿先生墓志銘
同年汪穰卿先生傳
汪穰卿先生年譜
汪穰卿遗著卷一
汪穰卿遗著卷二
汪穰卿遗著卷三
汪穰卿遺著卷四
下册
汪穰卿遗著卷五
汪穰卿遺著卷六
汪穰卿遗著卷七
汪穰卿遗著卷八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汪穰卿遗著(套装共2册)(精)》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3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