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元培著
页数:166页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546102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 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三大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孔子、子思、孟子、荀子、老子、庄子、许行、墨子、管子、商君、韩非子等。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近代革命家、教育家、伦理学家。清同治七年生于浙江绍兴。光绪二十年(1894)晋阶翰林,四年后弃官回乡从教。1912年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8年任新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1937年移居香港。蔡元培是我国20世纪上半叶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
本书特色
从孔子到王阳明,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蔡元培先生代表作之一,民国经典。他认为“吾国夙重伦理学,而至今尚无伦理学史”,于是“于学课之隙,缀述是编”。
目录
绪论
伦理学与修身书之别(1)伦理学史与伦理学根本观念之别(1)我国之伦理学(2)我国伦理学说之沿革(2)我国之伦理学史(3)
第一期先秦创始时代
第一章总论
伦理学说之起源(1)各家学说之消长(2)
第二章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
伦理思想之基本(2)天之观念(2)天之公理(2)天之信仰(3)天之权威(3)天道之秩序(4)家长制度(4)古
先圣王之言动(4)尧(5)舜(5)禹(5)皋陶(6)商周之革命(6)三代之教育(6)
(一)儒家
第三章孔子
小传(7)孔子之道德(7)性(8)仁(8)孝(8)忠恕(9)学问(9)涵养(9)君子(10)政治与道德(10)
第四章子思
小传(10)中庸(10)率性(II)诚(II)结论(12)
第五章孟子
小传(12)创见(12)性善说f13)欲(14)义(14)浩然之气(14)求放心(14)孝弟(14)大丈夫(15)自暴自弃(15)政治论(15)结论(16)
第六章荀子
小传(16)学说(16)人道之原(16)性恶说(16)性论之矛盾(17)修为之方法(18)礼(18)礼之本始(18)礼之用(19)礼乐相济(19)刑罚(19)理想之君道(19)结论(20)
(二)道家
第七章老子
小传(20)学说之渊源(20)学说之趋向(21)道(21)德(21)道德论之缺点(22)因果之倒置(22)齐善恶(23)无为之政治(23)法术之起源(23)结论(24)
第八章庄子
小传(24)学派(25)世界观及人生观(26)理想之人格(26)修为之法(26)内省(27)北方思想之驳论(28)排仁义(28)道德之推移(29)道德之价值(29)道德之利害(29)结论(30)
(三)农家
第九章许行
……
第二期汉唐继承时代
第三期宋明理学时代
伦理学与修身书之别(1)伦理学史与伦理学根本观念之别(1)我国之伦理学(2)我国伦理学说之沿革(2)我国之伦理学史(3)
第一期先秦创始时代
第一章总论
伦理学说之起源(1)各家学说之消长(2)
第二章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
伦理思想之基本(2)天之观念(2)天之公理(2)天之信仰(3)天之权威(3)天道之秩序(4)家长制度(4)古
先圣王之言动(4)尧(5)舜(5)禹(5)皋陶(6)商周之革命(6)三代之教育(6)
(一)儒家
第三章孔子
小传(7)孔子之道德(7)性(8)仁(8)孝(8)忠恕(9)学问(9)涵养(9)君子(10)政治与道德(10)
第四章子思
小传(10)中庸(10)率性(II)诚(II)结论(12)
第五章孟子
小传(12)创见(12)性善说f13)欲(14)义(14)浩然之气(14)求放心(14)孝弟(14)大丈夫(15)自暴自弃(15)政治论(15)结论(16)
第六章荀子
小传(16)学说(16)人道之原(16)性恶说(16)性论之矛盾(17)修为之方法(18)礼(18)礼之本始(18)礼之用(19)礼乐相济(19)刑罚(19)理想之君道(19)结论(20)
(二)道家
第七章老子
小传(20)学说之渊源(20)学说之趋向(21)道(21)德(21)道德论之缺点(22)因果之倒置(22)齐善恶(23)无为之政治(23)法术之起源(23)结论(24)
第八章庄子
小传(24)学派(25)世界观及人生观(26)理想之人格(26)修为之法(26)内省(27)北方思想之驳论(28)排仁义(28)道德之推移(29)道德之价值(29)道德之利害(29)结论(30)
(三)农家
第九章许行
……
第二期汉唐继承时代
第三期宋明理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