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敖世友,陈倩,张黎明主编
页数:343页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901265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篇, 审计理论篇和审计实务篇。内容包括: 审计概论 ; 审计准则 ; 审计流程 ; 审计证据 ; 内部控制制度 ;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 货币资金审计等。
目录
第一章 审计概论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
二、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四、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一、审计的对象
二、审计的目的
三、审计的职能
四、审计关系
五、审计的定义
六、审计理论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二章 审计准则
第一节 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概述
二、国家审计准则
三、社会审计准则
四、内部审计准则
第二节 审计质量控制及控制准则
一、审计质量概述
二、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三、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概述
第三节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一、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概述
二、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四、社会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章 审计流程
第一节 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概述
二、总体审计目标
三、审计具体目标
四、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因素
第二节 审计业务流程
一、审计业务流程的意义
二、审计程序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国家审计的审计流程
四、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
五、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
第三节 审计过程中重要性水平的判断
一、重要性的含义
二、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
三、重要性水平的选取
四、重要性的记录
第四节 审计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
一、审计风险概述
二、审计风险模型
三、重大错报风险
第四章 审计方法
第一节 审计方法概述
一、审计方法概述
二、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
三、审计取证模式
第二节 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
一、顺查法和逆查法
二、详查法和抽查法
第三节 审计取证的具体技术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
第二篇 审计实务篇
节选
《审计学》: 二、国家审计准则 (一)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概述 1972年美国总审计署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审计准则《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准则》,其后很多国家都开始制定了自己的审计准则,这些准则基本上是以社会审计准则为范本,同时突出国家审计的地位、作用、工作性质、工作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和特殊要求。 1.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 1968年由世界各国最高审计机构在东京组成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隶属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该组织的审计准则委员会制定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审计准则。1977年在联合国支持下,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了第九届会议,通过了一份关于国家审计机关审计规则的国际性文件《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它是一份关于国家审计机关审计规则的国际性文件,这个审计规则指南共分七章二十二节,第一次对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组织的独立性、政府财政审计的总的指导原则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建议。 第一章总则部分。主要表述审计的目的和种类,各类审计的意义、性质和任务。 第二章表述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包括最高审计机关的独立性,最高审计机关成员和官员的独立性,最高审计机关财政上的独立性。 第三章表述最高审计组织与议会、政府和行政机关的关系。这一部分指出各国宪法应根据各国情况和需要明确规定最高审计机关和议会的关系。最高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各单位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从属于最高国家审计机关。 第四章表述最高审计组织的职权。包括审计职权的法律根据,对国家管理的监督,对设在国外的国家机关的监督与管理,对国家税收的审计以及审计调查权、审计结论的执行,专家意见和其他协作权。 第五章是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和国际知识交流。这一部分指出各国最高审计机构按照其计划开展审计工作,通常采用抽样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应具备全面完成其任务所必需的资格与职业道德;在国际最高审计机关范围内开展有关观点和经验方面的国际知识交流。第六章是报告准则。宪法应要求并授权最高审计机关每年单独向议会和其他公众主管机关报告审计结果;审计报告应客观和明确地注明事实和评价,语言要精练、通俗易懂。 第七章是最高审计机关的审计权力。审计机关基本审计权限应由宪法规定,具体权限可依其他法规中规定。最高审计机关有权对所有公共财政、财务管理部门及驻外机构、税收、公共合作和公共工程、电子数据设施、国家占有很多股份的工商企业、受国家补贴的机构、国际性和世界性组织等进行审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