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学江,姜志胜主编
页数:16,271页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1171752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病理生理学(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专科起点升本科)规划教材》在编排上保留了原有章节,但在内容上力求反映现代医学的进展,并针对学习的要点,按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提出了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补充了一些现代医学新进展,在表述上力求做到语言简练、条理清晰,以便教师讲述和学生理解记忆。另外,我们在教材编写上注意了以下几点:①将本科阶段需要掌握的内容重点描述;②在教材的编写形式上设置了“问题与思考”、“理论与实践”及“相关链接”三个模块,介绍本学科一些研究进展、发展历史、新技术等知识,以期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拓展知识的空间,尽早地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③针对成人学历教育的要求,在每章内容之首提出各章的学习目标,并在每章节末以小结的形式概括了各章的主要内容,从而与开篇介绍的学习目标相呼应。每章节之后还列出了复习题,以便学生自学、复习及检测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本教材列出了部分病理生理学英语专业词汇,并将其汇总于书后以供查阅。
本书特色
《病理生理学(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专科起点升本科)规划教材》供临床、预防、口腔、护理、检验、影像等专业用。
目录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概述
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及内容
二、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节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
二、疾病
三、亚健康
第三节 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第四节 发病学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疾病的基本机制
第五节 疾病的转归
一、康复
二、死亡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水、电解质的正常代谢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二、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和分布
三、体液的渗透压和体内水的交换
四、水与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五、水、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一、高渗性脱水
二、低渗性脱水
三、等渗性脱水
四、低渗性水过多
五、等渗性水过多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一、低钾血症
二、高钾血症
第四节 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镁代谢紊乱
二、钙、磷代谢紊乱
第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
一、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一、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二、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酸中毒
三、代谢性碱中毒
四、呼吸性碱中毒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一、双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二、三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节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四章 缺氧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一、血氧分压
二、血氧容量
三、血氧含量
四、血氧饱和度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乏氧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
一、呼吸系统
二、循环系统
……
第五章 发热
第六章 应激
第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八章 休克
第九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十章 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一章 心功能不全
第十二章 肝功能不全
第十三章 肾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参考文献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节选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的浓度。当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液生成增加,超过淋巴代偿能力时,可发生水肿。引起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的原因有:①蛋白质摄入不足,见于严重的营养不良;②蛋白质合成障碍,见于肝硬化;③蛋白质丢失过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④蛋白质消耗增加,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⑤血浆被稀释,如短时间内大量输入生理盐水或严重钠水潴留。 (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正常时,仅有微量血浆蛋白经毛细血管管壁滤出,故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梯度较大。当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时,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滤出增多,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继而使有效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水肿。主要见于感染、创伤、过敏等因素引起各种炎症反应,这些因素可直接损伤微血管壁,或通过组胺、激肽等炎症介质间接使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 (4)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不仅能将静脉回流余下的组织液以及由血管壁滤出的少量蛋白质回收到血液循环中,而且在组织液生成增多时,其回流量还能代偿性增加,在维持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若淋巴回流受阻,即可发生水肿。主要见于:①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②乳腺癌根治术淋巴组织被大量的破坏;③丝虫病时,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 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钠水潴留体内外液体交换是指机体和环境进行的钠水交换。正常机体钠、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当钠、水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时,即可导致钠水潴留。钠水潴留首先增加血容量,使毛细血管血压增高,继而促进血浆更多漏入组织间隙,故钠水潴留必然会导致水肿的发生。钠水潴留可以由钠水摄人过多引起,如短时间输液过多过快;更主要由肾排泄能力降低引起。肾脏以排尿的形式排出钠水,正常情况下,每天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约180L,其中99%被肾小管回吸收,仅1%排出体外,称为球一管平衡。当肾小球滤过减少和(或)肾小管重吸收增强(球,管失衡)时,可导致钠水潴留。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球滤过率(GFR)是指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正常情况约为125ml/min,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一肾小球囊内压)、滤过膜的面积和滤过膜的通透性。引起GFR降低的主要原因有:①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见于广泛肾小球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内皮细胞肿胀、炎症细胞渗出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时有功能的肾单位大量减少;②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降低: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伴腹水等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还见于尿路梗阻或肾小管阻塞使肾小球囊内压增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