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冰著
页数:178页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38934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杜鹃花名考和栽培历史、杜鹃花的诗词和歌曲、杜鹃花的盆景与插花文化、杜鹃花的书法绘画和雕塑、杜鹃花的饮食与医药文化等。
作者简介
赵冰,博士,2008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师从张启翔教授,2013年在美国佐治亚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同林艺术学院从事八仙花和杜鹃花种质资源的抗逆研究。
目录
前言
1 杜鹃花名考和栽培历史
1.1 杜鹃花名考
1.2 杜鹃花栽培历史
2 杜鹃花的诗词和歌曲
2.1 杜鹃花诗词
2.2 杜鹃文化相关典籍节选
2.3 杜鹃花的传说
2.4 杜鹃花的歌曲
3 杜鹃花的盆景与插花文化
3.1 杜鹃花盆景
3.2 杜鹃花插花
4 杜鹃花的书法绘画和雕塑
4.1 杜鹃花的书法
4.2 杜鹃花的雕塑
4.3 杜鹃花绘画及相关工艺品
5 杜鹃花的饮食与医药文化
5.1 杜鹃花与美容
5.2 杜鹃花与茶酒
5.3 杜鹃花与膳食
5.4 杜鹃花与医药
6 杜鹃花旅游、经济和市花文化
6.1 杜鹃花与旅游
6.2 以杜鹃花为国花、省(州)花和市花的地区
6.3 杜鹃花与我国现代经济
7 杜鹃花的园林文化
7.1 杜鹃花在我国古代的园林栽培应用
7.2 杜鹃花在近现代园林中的栽培应用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图
节选
《杜鹃花文化》: 以上古诗多是捡拾杜鹃啼血滴而成花的典故,而在南宋王朝建立那年出生的杨万里,对政局的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深有感触,在他的《晓行道旁杜鹃花》诗云:“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泪滴成。”诗人一反传统,绕过杜鹃鸟,直接道出了杜鹃花红的悲伤气息,将红艳的杜鹃比喻为由戍守边地的征人思乡的眼泪滴成,将她喻为烈士魂魄的代表,寓意更加深沉。杜鹃泣血的说法,原本是从红杜鹃生发出来的,血红与花红的共同点才有花鸟贯通的可能。而清陈至言《白杜鹃花》中的诗句“蜀魄何因冷不飞?空山一片影霏微。那须带血依芳树,自可梳翎弄雪衣。细雨春波愁素女,轻风明月泣湘妃。江南寒食催花候,肠断无声莫唤归。”诗中描写了白色的杜鹃花挂在枝头上,空寂的初春山岭,一片迷蒙。杜鹃花雪白的花瓣没有了血迹,若化作鸟儿自可梳理那洁白的羽毛了。纯洁的白杜鹃花,就像寂寞的嫦娥在细雨春波之中徘徊,又像孤独的湘妃在清风明月之中哭泣。全诗至此,已是十分悲戚,诗人又在末尾点出“肠断”二字,更添几分惆怅。该诗吟诵的对象是白杜鹃,但作者巧妙地运用设问的语气,描绘出了这一种杜鹃花的素淡雅白。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其中描写到“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勾画出一幅壮美的春山图,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宛如身临其境,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势。杨万里的《明发西馆晨炊谒冈》:“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依。日日锦江呈锦祥,清溪倒照映山红。”锦江位于四川,蜀地正是出产杜鹃花的名所,那里的杜鹃花植株高、颜色好。如此色彩艳丽的杜鹃花绽放满山,何须特意去那所谓的名苑赏花呢?走在山路上,一路山花的美好绝对不会辜负你我的期许。日日繁花似锦,处处火红烂漫,娇艳的花朵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之中,真是好一幅令人心情爽朗的风景画。这首诗中诗人以欢快的心情描写r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放时所欣赏到的美不胜收的风景。而宋代高僧择磷《咏杜鹃花》一诗的开首两联,则如一幅春日杜鹃图跃然纸上:“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断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j月时节,正是蚕老麦黄,一片明媚春光。青山之中,处处都有啼叫着的杜鹃鸟;而断崖处,几树深红如血的杜鹃花正迎风绽放,花朵鲜艳得仿佛要燃烧起来一样,让人从心底感到阵阵温暖。这正是杜鹃鸟与杜鹃花交相辉映的绝佳描绘。 在这些诗人中,以白居易为最,香山居士白居易对杜鹃花情有独钟,曾多次从山上挖掘杜鹃移植到庭院,诗句“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所描绘的就是他移栽杜鹃成活的情景。自居易在《山石榴寄元九》中写到“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诗中描述r阳光下,杜鹃花鲜红欲滴。一阵风过.花瓣随风摆动,好似火焰,简直就像要燃烧起来一样。诗人细细端详手中的杜鹃花,这样美丽的花啊,真不像是人间该有的。白居易将心爱的杜鹃花比作美人西施,相比之下,那些芙蓉、芍药之流,全都黯然失色了。这是对杜鹃花美艳姿色的赞颂,而之后的“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