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文学史略稿

封面

作者:李长之

页数:2册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78408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史略稿》是李长之先生出版并畅销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探索和研究的高校教材,其立足宏阔的世界文学视域,避免了一些文学史著作“只知中国文学,不知世界文学”的弊端,突出文学演进的脉络和线索,并依此标准权衡详略及轻重显晦,是一部具有鲜明的学术品格、较高的学术价值的文学史经典。

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原名李长治、李长植,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重要著作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文学史略稿》《西洋哲学史》《北欧文学》,等等。

目录

目录

(上册)

序言

自序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和方法

第二节正确对待祖国文学遗产和向祖国文学遗产学习的目的

第二章古代的神话传说

第一节文艺起源于劳动

第二节几个著名的古代神话传说

第三节关于神话的一般说明

第四节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最早的诗歌和诗歌总集

第一节最早的诗歌

第二节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产生时代

第三节《诗经》的丰富内容及其现实主义精神

(一)劳动生活的歌唱和周初部落的史诗

(二)西周末年的政治讽刺诗和春秋时代反抗压迫剥削的

诗歌

(三)抒情诗

——恋歌及其他

(四)礼俗诗

第四节《诗经》的艺术性

(一)现实主义手法

(二)《诗经》之民间文学的特征

第五节关于《诗经》的编订和研究

第六节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战国时代的诸子散文

第一节春秋到战国的基本历史事实

第二节先秦重要思想家及其散文

(一)孔子和《论语》

(二)墨子

(三)孟子

(四)庄子和老子

(五)荀子

(六)韩非子

(七)《吕氏春秋》

第三节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第一节关于战国晚期政治形势的说明

——作为一个坚定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家的屈原之时代背景

第二节诗人屈原的生平和他的作品

(一)幸运的青年时代

——《橘颂》

(二)极大的政治苦闷和极丰富的文艺创作时期

——《惜诵》《离骚》《远游》《悲回风》

《天问》《抽思》《思美人》《招魂》

(三)晚年的斥逐和殉国

——《九歌》《涉江》《哀郢》《怀沙》

《惜往日》

第三节屈原的思想、性格和艺术

第四节简短的结论

第六章汉代的散文和词赋

第一节在统一帝国形成后的几次伟大起义

第二节伟大的历史学家并文学家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一)司马迁的历史地位

(二)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

(三)作为思想家的司马迁

(四)司马迁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第三节杰出的思想家王充及其文学主张

第四节关于汉赋

第五节简短的结论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文学批评

第一节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和文学发展大势

第二节辉煌的民歌

第三节从蔡琰到嵇康

(一)民歌的影响

——蔡琰、徐幹和应璩的作品

(二)建安七子和曹氏父子

——王粲和曹植

(三)正始诗人

——杰出的诗人嵇康

第四节大诗人陶渊明的前后

(一)西晋时的诗人

——潘岳和左思

(二)东晋初年的诗人

——刘琨和郭璞

(三)陶渊明

(四)宋齐梁陈的诗人和宫体诗的出现

第五节文学批评的发展

——从曹丕到刘勰和钟嵘

第六节简短的结论

第八章唐代的诗歌

第一节这一个时期文学发展大势及其背景

第二节初唐的诗歌

——从宫体诗的承袭和破坏到创造新诗歌的准备

第三节盛唐诗人(上)

——王维及其派系

第四节盛唐诗人(中)

——李白

(一)李白所经历的时代之历史特点及其一生

(二)李白在生活上几个突出的地方

(三)李白的思想

(四)李白的艺术成就

(五)小结

第五节盛唐诗人(下)

——杜甫

(一)李白和杜甫

(二)杜甫的生平及其作品

(三)杜甫的思想

(四)杜甫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作为从杜甫到白居易的桥梁的诗人元结

(五)小结

第六节中晚唐的社会情况和白居易、皮日休等的诗歌

(一)天宝之乱对唐代社会的影响

(二)白居易和现实主义的“新乐府”运动

(三)从韩愈到李商隐

(四)黄巢起义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的继续发展

——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第七节简短的结论

第九章唐代的传奇文学

第一节近古文学的序幕及其历史背景

第二节传奇文学产生原因的再探讨

——兼论传奇文学的一般特征

第三节初期的传奇文学

第四节传奇文学鼎盛时期的作家和作品

(一)陈玄祐的《离魂记》

(二)沈既济的《枕中记》和《任氏传》

(三)李朝威的《柳毅传》

(四)李景亮的《李章武传》

(五)许尧佐的《柳氏传》

(六)白行简的《李娃传》

(七)专业的传奇作家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及其他

(八)元稹的《莺莺传》

(九)陈鸿的《长恨歌传》

(十)蒋防的《霍小玉传》

(十一)沈亚之的传奇作品

(十二)韩愈的《石鼎联句诗序》《毛颖传》,牛僧孺的《元

无有》和王洙的《东阳夜怪录》

第五节传奇文学的尾声

第六节关于传奇文学的整理和研究

第七节简短的结论

(下册)

第十章宋词的发展

第一节词的兴起及发展的原因

——词在初期的面貌

第二节词在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年的发展

(一)作为词的成熟期奠基人的温庭筠

(二)《花间集》和韦庄

(三)五代时伟大的词人李煜

(四)五代词在北宋初年的影响

第三节北宋时代的杰出词人

(一)柳永

(二)苏轼

(三)周邦彦

第四节伟大的词人辛弃疾及其前后

(一)辛弃疾出现时的词坛

(二)辛弃疾的一生及其创作

(三)辛弃疾的影响和辛弃疾后以姜夔为中心的南宋词

第五节简短的结论

第十一章元代文学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概况

第二节宋元话本

(一)话本的时代和家数

(二)宋元小说话本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三)宋元讲史话本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第三节元代杂剧

(一)关于元代杂剧的一般说明

(二)元代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

(三)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四)马致远

(五)其他作家与作品

第四节元代散曲及其他

第五节结论

第十二章明清戏曲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这一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

第二节从宋元南戏到明初著名传奇

(一)关于明清戏曲发展的一般说明

(二)现存的最完整的最早的南戏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三)明初流行的四大传奇

(四)高则诚的杰出戏曲——《琵琶记》

第三节杂剧的继续和短剧的创造

第四节明代传奇伟大作家汤显祖及其前后

(一)汤显祖的先驱和周围

(二)汤显祖的生平、著作和思想

(三)汤显祖的初期作品——《紫箫记》和《紫钗记》

(四)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五)汤显祖的晚期作品——《邯郸记》和《南柯记》

(六)汤显祖以后明清之际的戏曲家

节选

和王维同年生的大诗人李白(701—762)在作品里是不像王维那样对现实很少关切,而是很广阔并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的。

  李白的主要活动时代是唐明皇的统治时代(713—755)。在这40几年中,也就是在李白13岁到55岁的这一期间,前20几年是开元盛世,政治比较清明,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大家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关于这一段落的社会情况,杜甫的《忆昔》一诗是最好的说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李白就赶上这个时代。在李白40几岁以前,正享受着这种物质充裕的生活。这也就是在李白的一部分诗歌里仿佛不知民间疾苦似的享乐气息的由来。同时这时的人有一种以国威强大自豪的感觉。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气概,也正是这一时代的思想情感的反映。

  然而在唐明皇统治的后20几年,也就是由开元末年至天宝年间,由于天下富庶,唐明皇腐化奢侈起来了,由于奸险的李林甫19年的执政,把一批稍有正义感的人都排挤下去了,又为了政争,把北方的祸首安禄山也扶植起来了,更由于杨贵妃姊妹和杨国忠的威势,宦官高力士等的气焰,赃官王鉷等的聚敛压榨,人民生活便重又陷入被残酷剥削和严刑峻法镇压的痛苦深渊。杜甫的《丽人行》

  就是记载杨氏集团的威势的。李白的《古风》五十三就是指责李林甫一般人的误国的: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

  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而他的《古风》二十四则是咒骂那些依势凌人的宦官的: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在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里更写出了像李北海和裴尚书那样的好人在酷刑暴政中被杀的惨痛。他感觉唐明皇已经和屈原时代的昏聩的楚怀王差不多了: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媛。

  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

  ——《古风》,其五十一

  李白痛惜这一百多年来好容易获得的盛唐是在唐明皇斗鸡蹴鞠的腐化生活里断送了: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杨执戟,闭关草《太玄》。

  ——《古风》,其四十六

  天宝年间积累的矛盾爆发而为“天宝之乱”。这事情的本质原是阶级矛盾,根源是由于那时的统治集团对人民剥削太厉害,人民已经憎恶唐明皇的统治,不然的话安禄山的兵力不会进展那样快,不会只有六个月的工夫就从范阳(北京一带)打到长安了。但是从安禄山本人及他所率领的军队的民族成分看,从他起兵之前就撤换了32个汉将而代以番将看,这事件既爆发之后就已变质为民族斗争。苏冕说:

  洎奸臣广言利以邀恩,多立使以示宠,刻下民以厚敛,张虚数以献状,上心荡而益奢,人望怨而成祸,使天子有司守其位而无其事,受厚禄而虚其用。宇文融首倡其端,杨慎矜王鉷继遵其轨,杨国忠终成其乱。仲尼云:“宁有盗臣,而无聚敛之臣。”诚哉是言!

  这说明天宝之乱的起因是由于杨国忠等残酷剥削的结果。所以安禄山的起兵就以讨杨国忠为名。李白在《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中说:

  赃臣杨国忠蔽塞天聪,屠割黎庶,女弟席宠,倾国弄权。九土泉货,尽归其室。怨气上激,水旱荐臻,重罹暴乱,百姓力屈。

  可见诗人对这事的起因是了解的。他又说:

  逆胡窃号,剥乱中原,虽平嵩邱、填伊洛,不足以掩宫城之骸骨;决洪河、洒秦雍,不足以荡犬羊之膻臊。毒浸区宇,愤盈穹旻。

  这就见出天宝之乱的惨状。李白这时的悲愤还强烈地表现在《奔亡道中》(其四)一诗: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申包唯恸哭,七日鬓毛斑。

  这时的景况很像西晋末年。李白基于他的爱国思想,便很想出来做一个能出计谋而抵抗住外患的谢安石: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二

  李白本来是常以谢安自命的,当时曾有李东山之称。这就是他参加永王璘一幕的原因。

  永王璘是唐明皇的第16个儿子,他是唐明皇逃入四川时所封的四个节度使之一(另三个是太子亨,即肃宗,还有盛王琪、丰王珙)。但是只有永王璘接受了命令,率师东下,由武昌到了金陵。

  其余三人,都畏惧不敢出头。从李白的诗看: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永王东巡歌》,其三

  见出人们对于这位想保卫东南的王子的欢迎。而当时的形势是,唐明皇没听老百姓的劝阻逃到四川,肃宗为老百姓拦着虽没逃四川,但是逃到国境灵武。长安放弃了,东南更没有人管,所以永王璘肯来保卫东南是值得歌颂的,这也就是李白所说: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永王东巡歌》,其五

  李白就是参加的这样的永王璘的幕府。但是那位怯于对外勇于对内的肃宗是怎样对待永王璘呢?却是派了高适、来瑱、韦陟用大军对永王璘采取了三面包围的形势。不到两个月,就把永王璘消灭了。这时是757年二月,李白也因此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人,下了狱。在这一年的九月唐肃宗和回纥定了可耻的条约“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就这样借回纥兵收复了长安。

  李白因为有人营救出狱,但唐肃宗依然怀恨,又把他流放到夜郎。终又因为偶然的机会——肃宗立太子,要大赦,才把他放回来。这时李白59岁了。又过了三四年,他在流浪的生活中死去。

  根据当时诗人元结的记载:

  顷者潼关失守,皇舆不安,四方之人,无所系命。及永王承制,出镇荆南,妇人童子,忻奉王教。

  ——《为董江夏自陈表》

  以及南唐李昪自称为永王璘的后代以资号召看,永王璘是被人欢迎的。李白因为爱国思想的驱使而参加了这个政权,这是他一生的光荣。

  李白经过了盛唐的好时候,也眼见过天宝之乱以前的腐败和天宝之乱当时的惨状,基于爱国热情而参加了永王璘的幕府,却为统治者所忌,下狱、流放、漂泊而死,这就是他的一生。李白最有价值的诗歌的一部分也就是他晚年表现爱国思想的诗歌。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文学史略稿》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2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