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红层软岩工程特性及边坡锚固新技术研究

封面

作者:雷金山,彭柏兴,肖武权著

页数:162页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487308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章, 其主要内容包括: 绪论 ; 湘浏盆地构造演化与红层的时空分布关系 ; 红层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 红层边坡稳定性分析 ; 压力分散型索结构构造及工程应用 ; 压力分散型锚索预应变化规律研究等。

作者简介

雷金山,男,1973年6月生。湖南湘乡人。工学博士,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土及地下工程的教学。科研与技术咨询工作。研究方 、向为:地质灾害防治。地基处理与加固,边坡与基坑工程等。已正式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EI收录15篇,曾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出版专著三部。独著一部。参编专著两部。参与完成图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硬。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主持并完成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铁道部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了《广卅市轨道交通沿线岩溶地质环境及处理专题研究》等横向项目30余项。其中负责完成的科研项目《山区高速公路高陡边坡稳固及生态再造综合技术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宪成大型岩土工程设计40余项,其中《湖南省二福利院整体搬迁工程高陡边坡支挡结构设计》获湖南省优秀设计三等奖;主持完成大型岩土工程监测。检测及各类工程咨询服务70余项;具有较强的数学力学及岩土力学功底和工程地质综合分析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岩土及地下工程病害处治方面的实践经验;系《铁道科学与工程》杂志审稿人。湖南省住建厅建筑施工安全评估岩土工程。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领域特聘专家。

本书特色

湖南长、株、潭地区广泛分布着白垩系砾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软质岩石,俗称湘浏盆地红层。深入了解红层的工程特性是有效利用红层的先决条件,加强对湘浏盆地红层工程特性及其在边坡锚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对长株潭城市一体化的规划、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和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对湘浏盆地的地质形成条件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对红层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分析;介绍了压力分散型锚索的结构构造及荷载传递机理,分析了压力分散型锚索破坏模式及其承载能力控制条件,介绍了压力分散型锚索的设计思路及施工工艺,最后结合工程边坡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对压力型锚索在红层边坡锚固工程中若干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红层特性概述 1.1.1 红层的界定 1.1.2 我国红层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1.1.3 红层的基本特征 1.2 红层工程性质研究现状 1.2.1 红层分类 1.2.2 水岩作用 1.2.3 物理力学性质的相关性 1.2.4 红层的岩基强度 1.2.5 变形特性与数值模拟 1.3 压力分散型锚索研究现状 1.3.1 压力分散型锚索技术 1.3.2 压力分散型锚索国内外应用发展与现状 1.3.3 压力分散型锚索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书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4.1 基本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第2章 湘浏盆地构造演化与红层的时空分布关系 2.1 概述 2.2 湘浏盆地构造演化及地层划分 2.2.1 构造背景 2.2.2 演化阶段 2.2.3 地层划分 2.2.4 生物地层划分与时代对比 2.3 红层基本特征 2.3.1 宏观特征 2.3.2 微观结构 2.3.3 矿物和化学成分 2.3.4 易溶盐分析 2.4 红层分布的时空变异规律 2.4.1 构造变形 2.4.2 颗粒的搬运与沉积规律 2.4.3 水平向分布(沉积)特征 2.4.4 纵向(风化)分带规律 2.4.5 电阻率的纵向分布特征 2.4.6 盆地演化环境及其地质模型 2.5 沉积环境与红层力学效应关系 2.5.1 沉积环境的影响 2.5.2 矿物成分的影响 2.5.3 粒度影响 2.5.4 微观结构影响 2.6 本章小结第3章 红层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3.1 概述 3.2 红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3.2.1 红层的主要物性指标 3.2.2 热参数分析 3.2.3 水理性质 3.2.4 动力特性 3.3 红层的强度特性 3.3.1 抗压强度 3.3.2 抗剪强度及变形参数 3.3.3 抗拉强度 3.3.4 流变性 3.4 岩石抗压强度与原位试验对比 3.4.1 原位试验方法 3.4.2 试验对比结果 3.4.3 分析与讨论 3.5 红层物理力学指标相关性研究 3.5.1 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与天然密度的相关性 3.5.2 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的相关性 3.5.3 旁压特征参数与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的相关性 3.5.4 旁压一波速联合测试在红层中的应用 3.6 影响岩石强度取值的因素 3.6.1 湿度对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 3.6.2 岩石试样的尺寸效应 3.6.3 岩石强度的统计取值 3.7 本章小结第4章 红层边坡稳定性分析 4.1 红层边坡稳定性条件分析 4.1.1 地层岩性 4.1.2 地形地貌及边坡形态 4.1.3 地质构造 4.1.4 岩体结构 4.1.5 其他因素 4.2 红层强度特征与滑坡力学机制 4.3 红层滑坡变形与运动机制 4.4 红层边坡体稳定与变形破坏典型实例分析 4.4.1 红层边坡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4.4.2 边坡体破坏模式分析 4.4.3 边坡体稳定性评价第5章 压力分散型锚索结构构造及工程应用 5.1 压力分散型锚索结构构造及锚固机理 5.1.1 力分散型锚索结构构造特点 5.1.2 压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机理 5.2 压力分散型锚索承载能力 5.2.1 压力分散型锚索破坏形态分析 5.2.2 力分散型锚索承载能力的控制条件 5.3 压力分散型锚索设计与施工 5.3.1 压力分散型锚索的设计 5.3.2 压力分散型锚索的施工 5.3.3 压力分散型锚索的设计要点和主要施工工艺 5.4 压力分散型锚索工程应用优劣势分析 5.4.1 压力分散型锚索工程应用的主要优势 5.4.2 压力分散型锚索工程应用的不足之处 5.5 本章小结第6章 压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6.1 引言 6.2 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模式综述 6.3 压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理论研究 6.3.1 计算模型 6.3.2 基本假定 6.3.3 Mindlin弹性位移解 6.3.4 单元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理论推导 6.3.5 压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弹性理论解 6.3.6 单元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算例计算分析 6.3.7 单元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分析 6.3.8 压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算例计算分析 6.4 压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6.4.1 试验内容 6.4.2 试验边坡地质概况 6.4.3 试验边坡支护方案概述 6.4.4 试验对象、仪器设备及测点埋设概况 6.4.5 试验数据处理分析与结论 6.5 本章小结第7章 压力分散型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研究 7.1 引言 7.2 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现状 7.3 预应力损失过程分析 7.4 预应力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7.4.1 锚索材料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7.4.2 岩土体蠕变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7.4.3 锚索施工工艺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7.4.4 群锚效应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7.4.5 降雨入渗与温度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7.5 预应力损失现场测试成果分析 7.5.1 测试场地及对象 7.5.2 测试原理及仪器设备 7.5.3 锚索张拉锁定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7.5.4 锚索预应力长期变化规律 7.5.5 锚索预应力长期变化最终预应力值预测 7.6 本章小结第8章 锚固效果评价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8.1 引言 8.2 极限平衡法理论 8.2.1 瑞典条分法 8.2.2 BishoD法 8.2.3 Janbu条分法 8.3 锚固效果评价 8.3.1 计算剖面及岩土参数取值 8.3.2 计算结果分析 8.4 加锚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8.4.1 加锚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8.4.2 敏感性分析方法 8.4.3 正交试验设计 8.4.4 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8.5 本章小结第9章 边坡变形监测稳定性评价研究 9.1 引言 9.2 边坡变形监测的目的与内容 9.2.1 边坡变形监测目的 9.2.2 边坡变形监测主要内容 9.3 边坡变形监测工作的实施 9.3.1 监测仪器选取及工作原理 9.3.2 边坡变形监测点的布置 9.4 边坡变形监测结果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9.4.1 边坡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结果 9.4.2 边坡地表水平位移监测结果 9.4.3 边坡土体深部位移监测结果 9.5 本章小结第10章 结语 10.1 本书研究工作的总结 10.2 本书的主要创新工作 10.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红层软岩工程特性及边坡锚固新技术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2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