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强著
页数:180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41861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著作深入到数量层面,基于1980~2015年来工业型经济体的大量经验素材,通过多角度的量化指标设计、数学模型建设和全球范围的国际比较,阐释并指出,非特定禀赋经济体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关键在于工业化质量,跨越陷阱要求经济体工业化特征量化指标满足系列条件。基于中国整体和分区量化指标分析,本著作推论,中国及其大部分省区工业化进程和收入水平提升之间良性互动,跨越前景可期。中国跨越行动的基本要领是:以提升工业化质量为主要动力,分区推进跨越进程。
作者简介
徐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经贸、发展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曾出版译著《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七卷,上册);工业经济:资本、劳动力和企业——英国、法国、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约20篇为CSSCI收录期刊。曾获安子介国际贸易学术研究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三项,省部级以下奖励多项。
本书特色
本著作深入到数量层面,基于1980~2015年来工业型经济体的大量经验素材,通过多角度的量化指标设计、数学模型建设和全球范围的国际比较,阐释并指出,非特定禀赋经济体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关键在于工业化质量,跨越陷阱要求经济体工业化特征量化指标满足系列条件。基于中国整体和分区量化指标分析,本著作推论,中国及其大部分省区工业化进程和收入水平提升之间良性互动,跨越前景可期。中国跨越行动的基本要领是:以提升工业化质量为主要动力,分区推进跨越进程。
目录
一、关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和原因的解释
二、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量化和研判
三、关于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四、关于文献的述评与总结
五、本研究的基本目标和工作内容
第二章 收入水平量化、经济体归类分组和样本经济体选择
一、收入水平率指标及其在量化研判中等收入陷阱上的初步运用
二、发展中经济体相对收入水平提升的主要途径
三、产业量比指标和典型经济体产业量比比较
四、本研究截面模型的样本经济体选择
五、典型样本经济体收入水平率指标趋势和典型发展阶段的标识
第三章 非特定禀赋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产值高度指标时序互动视角的分析
一、制造业和服务业量比变动趋势在跨越者和未跨越者之间比较
二、跨越关键期产值总额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占比变化
三、跨越前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先导和主导关系辨识
四、本章总结
第四章 关于出口总量结构和创新活跃度的初步比较
一、出口总量规模的比较:跨越者出口规模比较指数值攀升到高水平
二、出口产业占比趋势比较:跨越过程中高资本高技术密度产品占比攀升至高水平
三、创新活跃度比较:跨越者创新活跃度攀升至高水平
四、本章总结和启示
第五章 关于制造业结构变动和其他经济变量关系的进一步考察
一、不同收入水平动态下出口额增量的产业构成对比
二、其他工业化特征指标和出口产业结构指标的相关分析
三、其他工业化特征指标和出口产业结构指标的回归分析
四、典型经济体占比指标和其他量化指标时间序列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五、本章总结和评论
第六章 截面回归建模与分析(一):出口产业占比
一、截面方程形式和单变量赶超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二、对数化出口产业占比——PIR截面回归和赶超度分析
三、本章总结
第七章 截面回归建模与分析(二):非结构指标和综合分析
一、对数化总本地出口额——PIR截面回归和赶超度分析
二、创新活跃度指数——PIR截面回归和赶超度分析
三、关于两指标的PIR截面回归和赶超度分析的总结
四、截面回归建模的综合分析
第八章 中国工业化形势和跨越前景研判
一、关于中国整体量化指标的回顾和总结
二、分省区收入水平率和产业量比指标的观察和比较
三、分省区货物出口发展态势的观察和比较
四、分省区技术创新活跃度的观察和比较
五、本章总结和启示:以提升工业化质量为主要动力,分区推进中等收入陷阱跨越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