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犯罪学

封面

作者:许桂敏

页数:440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45426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犯罪学尽管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它在中国的兴起和研究时间较短,尚处于初创时期。犯罪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以社会中的犯罪现象作为研究核心,重在探求犯罪的原因,力求从理论上探索有效解决犯罪问题的正确途径,并最终服务于预防和治理犯罪的社会实践。犯罪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对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它是法律类及警察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

目录

上编 犯罪学原理
第一章 犯罪学概述
第一节 犯罪学与犯罪学的犯罪
第二节 犯罪学的实证方法
第二章 犯罪学的重要理论
第一节 犯罪学与刑事古典学派
第二节 犯罪学与刑事实证学派
第三节 犯罪学与犯罪整合理论
第三章 犯罪现象
第一节 犯罪现象概述
第二节 犯罪人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
第四章 犯罪被害人学
第一节 被害人学概述
第二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
第三节 被害预防
第四节 被害人保护
第五章 犯罪原因
第一节 犯罪原因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犯罪的社会原因
第三节 犯罪的自然原因
第四节 犯罪的个体原因
第六章 犯罪预防
第一节 犯罪预防概述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分类与内容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四节 犯罪人的矫治

下编 犯罪学各论
第七章 毒品犯罪
第一节 毒品犯罪的界定
第二节 毒品的特征与种类
第三节 毒品犯罪的立法
第八章 商业贿赂犯罪
第一节 商业贿赂犯罪的界定
第二节 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
第三节 商业贿赂犯罪的防控
第九章 网络犯罪
第一节 网络犯罪概述
第二节 网络犯罪的成因
第三节 网络犯罪的防控
第十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
第四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控
第十一章 生态环境犯罪
第一节 生态环境犯罪的现状
第二节 生态环境犯罪的界定
第三节 生态环境犯罪的特征
第四节 生态环境犯罪的成因
第五节 生态环境犯罪的防控

节选

  《犯罪学/“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系列教材》:  犯罪学是一种各学科之间的科学领域,所以它应当以邻近学科的研究概念、方法和成果充实自己,并且应当准备借用它们。最早从事犯罪学研究的,是从事其他科学和实践活动的生物学家、医生、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等。这些研究主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犯罪学研究的发展的特色,这些某一领域的专家纷纷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从单一的侧面来探索犯罪形成的原因并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因此这些不同的学说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单一的特点,难以摆脱专业知识的限制和爱好领域的支配,往往过分地强调在自己研究方向上所取得的成就的理论价值,从而也难以全面客观地说明犯罪现象,因此,从不同角度探讨犯罪的多元犯罪原因论出现并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在多元的犯罪原因探讨中,学者们从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方面探求与犯罪之间的关系,以至于多元论的内容和范围实质上也在不断地扩充和发展。与此相适应,随着犯罪预防普遍进入犯罪学学者的研究视野,犯罪预防的研究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许多当代的犯罪学研究都将刑事控制模式、进行心理治疗和个别引导的医疗模式与以改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教育状况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模式同时运用于司法实践领域。单一方面的论断,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或绝对化的弊端。譬如说,犯罪的生物学理论,通常是从行为人的遗传、体型、性染色体异常、脑的功能失调、内分泌异常、男性荷尔蒙等个体特质方面来探讨犯罪行为形成的原因;犯罪社会学理论,则强调社会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文化冲突、价值与道德规范崩解异化、社会管理与控制、贫富分化与社会分配不公、刑事司法政策、人口结构与状况、社会阶层的碰撞与矛盾等因素,对于社会犯罪现象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影响作用。虽然上述理论都从一个侧面解释了犯罪形成的原因,但并未实现全面揭示犯罪成因规律的目的,总是给人留下以偏概全、意犹未尽的感觉。这实际上亦在相当程度阻碍和限制着犯罪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犯罪学理论的科际整合的建设,消除彼此障碍、进行不同学科倾向的犯罪学理论的融通便是其发展的前景。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犯罪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2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