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媒介政治社会学分析

封面

作者:谢进川著

页数:229页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57201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围绕传播媒介有关的几个重要方面展开分析, 具体涉及媒介技术、媒介生产、媒介话语以及媒介行动。但本研究与基于传播本体意义上的分析不同, 而是将这些重要方面与政治、资本、社会乃至于个人建立起关联分析。

作者简介

谢进川,1974年生,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传媒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年来主持了多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北京市的项目。出版了《传媒治理论》《微博传播与社会管理》《媒介政治社会学分析》3部学术著作,在《中国青年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界》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主要研究领域:新媒体政治与国家治理、传媒社会学。

本书特色

将特定的研究对象与政治、社会,乃至于个人建立其关联分析。而对传播媒介的研究同样需要如此。就具体研究议题而言,本书着重围绕传播媒介有关的几个重要方面展开分析,具体涉及媒介技术、媒介生产、媒介话语以及媒介行动。但本研究与基于传播本体意义上的分析不同,而是将这些重要方面与政治、资本、社会,乃至于个人建立起关联分析。显然,这一过程需要展开跨学科思考,并实现跨学科的视界融合与转换,以获得更丰富的阐释和研究发现。同时,本书还坚持了全球视角和本土经验,但这不是一个本土经验验证全球理论的依瓢画葫芦的过程,而是一个检视理论和阐发本土经验独特性的过程。此外,由于与此或多或少有关的研究不乏卓著成果,因此本研究同时也是对相关成果进行梳理与对话的过程。

目录

第一章 媒介观念
第一节 媒介发展的未来
一、四个发展变化趋向
二、不同媒介的内在关系
第二节 媒介化社会与中国体验
一、媒介化社会
二、媒介中国体验
第三节 媒介视界的基本需求与跨学科特质
一、媒介视界的融合与转换需求
二、媒介视界的跨学科特质

第二章 媒介技术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媒介技术认知的两种倾向
一、技术决定论
二、社会建构论
第二节 媒介技术的偏向与社会嵌入
一、媒介技术的多重偏向
二、媒介技术的社会嵌入
第三节 新媒介技术的社会批判

第三章 媒介生产的逻辑及其关系
第一节 媒介生产的经济逻辑
一、三个运作规范
二、经济逻辑争议
第二节 媒介生产的政治逻辑
一、政治逻辑及其争议
二、媒介发展与机遇政治
第三节 媒介专业主义与职业生存
一、媒介职业化及其争议
二、媒介专业主义及其批判
三、公共媒介与商业媒介的分化
第四节 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反批判
一、来自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二、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三、媒介生产中多重逻辑的关系

第四章 媒介话语秩序与话语政治
第一节 媒介话语与意识形态化表达
一、意识形态与霸权
二、媒介话语的意识形态化表现
三、媒介的去意识形态化政治
第二节 现实主义电影与都市的政治隐喻
一、何谓现实主义
二、现实主义电影与疏离的都市人群
第三节 作为话语政治的“发展传播”
一、作为研究议题的“发展传播”
二、“发展传播”的话语政治变迁

第五章 媒介与社会政治行动
第一节 媒介与社会动员
一、社会运动理论的媒介认知
二、媒介动员的实践及其反思
第二节 弱势群体与传播增权
一、弱势群体确认与权利保障
二、传播增权路径及其特殊表现
第三节 微传播监视政治
一、从规训手段到社会监视权力的生成
二、微传播监视的政治价值
三、微传播监视的行动逻辑
四、微传播监视困境
第四节 公众的网络媒介行动悖论
一、公众性与个人性
二、政治感与感觉政治
三、平等性与卑微性
四、批判权滥觞与批判气质缺乏

第六章 媒介与社会风险治理
第一节 风险与风险社会
一、风险含义及其起源
二、风险社会观念
第二节 媒介与风险表达
一、风险表达的必要性
二、风险表达中的民意问题
三、媒介在风险表达中的功能
第三节 风险共识与风险分配正义
一、风险共识
二、风险分配正义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媒介政治社会学分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1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