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清代江南义葬与地方社会

封面

作者:黄永昌著

页数:31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011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拥有悠久丰富的慈善理念与实践,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义葬不是单纯的慈善问题,还与丧葬礼仪、移风易俗、基层管理、救灾济贫、灾民流民、会馆公所、城市空间、近代转型等诸多问题密切相连。回首这些传统慈善文化,常有“换了人间”的感慨,然而当前慈善公益中的种种问题,与历史上颇多类似之处,原来历史从未走远。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形势喜人,但面临困难依然很多。慈善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汲取传统精华,借鉴海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制度优势,塑造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慈善文化,培育和普及健全的慈善意识是必由之路。作为善会善堂的重要发源地,明清江浙两省善会善堂占全国的半数,而江南者独占1/3以上,并发挥巨大的辐射效应,更成为晚清义赈的中心。应该说,江南在中国慈善或义葬发展中具有指标意义。该书聚焦清代江南,考察传统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类型——义葬善举,通过对施棺助葬类善会善堂的深入研究,剖析传统慈善及明清社会的诸问题。

作者简介

黄永昌,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慈善文化、武当文化。著有《传统慈善组织与社会发展:以明清湖北为中心》等,在《史学月刊》、《学习与探索》、《近代史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泽及枯骨:清代江南义葬与地方社会”、湖北省社科基金“明清湖北慈善事业研究”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次获得省市及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奖。

本书特色

中国拥有悠久丰富的慈善理念与实践,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义葬不是单纯的慈善问题,还与丧葬礼仪、移风易俗、基层管理、救灾济贫、灾民流民、会馆公所、城市空间、近代转型等诸多问题密切相连。回首这些传统慈善文化,常有“换了人间”的感慨,然而当前慈善公益中的种种问题,与历史上颇多类似之处,原来历史从未走远。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形势喜人,但面临困难依然很多。慈善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汲取传统精华,借鉴海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制度优势,塑造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慈善文化,培育和普及健全的慈善意识是必由之路。作为善会善堂的重要发源地,明清江浙两省善会善堂占全国的半数,而江南者独占1/3以上,并发挥巨大的辐射效应,更成为晚清义赈的中心。应该说,江南在中国慈善或义葬发展中具有指标意义。该书聚焦清代江南,考察传统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类型——义葬善举,通过对施棺助葬类善会善堂的深入研究,剖析传统慈善及明清社会的诸问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何以生江南:清代义葬的渊源与背景
第一节 传统义葬思想与实践
第二节 清代江南的环境与社会
第三节 礼俗之间:清代江南的丧葬弊俗
第四节 江南的丧葬问题与社会应对

第二章 时空脉络:清代江南义葬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清代江南义葬阶段特征
第二节 苏南义葬的发展
第三节 浙西义葬的发展
第四节 江南乡镇义葬发展

第三章 清代江南义葬的形态功能
第一节 捐设义冢与保墓护茔
第二节 整顿停棺不葬与施棺助葬善举
第三节 尸骸问题与掩骼埋黹善举
第四节 善后之政:灾荒与战乱中的义葬
第五节 安抚羁旅:客寓商旅的义葬善举

第四章 善的体系:传统慈善事业的诸面向
第一节 义葬的思想文化根源
第二节 清代江南善人群体与慈善网络
第三节 善举与政教:义葬的政治文化内涵
第四节 清代慈善发展的困境与应对

第五章 国家与社会:明清社会变迁中的义葬善举
第一节 明清社会变迁与儒家困境
第二节 从义葬看明清国家与社会
第三节 慈善与法律之间:以尸场报验善举为中心
第四节 清代江南义葬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清代江南义葬与地方社会》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1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