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严耕等著
页数:306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1134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报告汇集了课题组的主要观点;第二部分是“ECCI的理论与分析”,介绍ECCI的进展,展开国际比较,解析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与短板,反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发展态势;第三部分作了结构性调整,用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评价代替了往年对每个省域生态文明状况的单独分析,如此一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评价、绿色生产评价和绿色生活评价三个部分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一体,形成了本书一主两辅的新格局。
作者简介
严耕,男,1958年出生于江苏徐州。先后获得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专长科技哲学、环境哲学和网络伦理,现任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吴明红,男,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和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团队核心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中长期项目,参与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等多项课题。“生态文明绿皮书”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主要编撰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樊阳程,女,1981年生,壮族,广西柳州人。哲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团队核心成员。研究方向为科学方法论、生态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陈佳,女,博士,研究方向为政策执行与评估,生态环境治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等多项课题。严耕,男,1958年出生于江苏徐州。先后获得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专长科技哲学、环境哲学和网络伦理,现任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吴明红,男,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和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团队核心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中长期项目,参与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等多项课题。“生态文明绿皮书”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主要编撰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樊阳程,女,1981年生,壮族,广西柳州人。哲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团队核心成员。研究方向为科学方法论、生态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陈佳,女,博士,研究方向为政策执行与评估,生态环境治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金灿灿,男,博士,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个性、社会性发展,主要研究兴趣为青少年和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问题以及心理统计方法。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三部分,最部分总报告汇集了课题组的主要观点;第二部分是“ECCI的理论与分析”,介绍ECCI的最进展,展开国际比较,解析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与短板,反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发展态势;第三部分作了结构性调整,用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评价代替了往年对每个省域生态文明状况的单独分析,如此一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评价、绿色生产评价和绿色生活评价三个部分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一体,形成了本书一主两辅的新格局。
目录
1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001
一 各省域生态文明水平参差不齐/001
二 我国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迟缓/006
三 我国生态文明水平与先进国家差距明显/011
四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013
五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015
Ⅱ ECCI的理论与分析
2 ECCI
2016评价体系与算法完善/018
一 ECCI 2016评价思路/018
二 ECCI
2016评价体系完善/021
三 ECCI
2016评价及分析方法/032
3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比较/037
一 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比较整体概况/037
二 四个核心领域的排名情况/040
三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特征/044
四 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比较思路与框架/057
五 总结与讨论/059
4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063
一 关键变量分析/063
二 构建简约生态文明指数CECI/069
三 结论与建言/072
5 生态文明建设类型/074
一 划分方法/074
二 六大生态文明建设类型/078
三 类型地理分布/086
四 类型变动分析/087
五 基本结论/090
6 年度进步指数/093
一 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进步指数/093
二 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进步指数/110
三 简约生态文明建设进步指数/119
四 进步指数分析结论/120
Ⅲ 绿色生产、绿色生活评价与分析
7 绿色生产建设年度评价报告/123
一 绿色生产建设现状与整体评价/124
二 绿色生产建设面临的问题与难点/136
三 绿色生产建设评价思路与框架/155
四 启示与展望/159
8 绿色生产国际比较/162
一 样本国家绿色生产建设国际比较概况/162
二 中国绿色生产水平的比较特征/166
三 指标体系介绍/175
四 总结与讨论/176
9 绿色生产建设的类型分析/180
一 绿色生产建设的类型划分及地域分布/180
二 绿色生产建设的类型特征/183
三 启示与建议/193
10 绿色生产建设进步指数分析/195
一 全国绿色生产指数稳步上升,节能减排成效显著/195
二 各省份绿色生产进步指数差异显著,半数省份低于平均水平/201
三 绿色生产进步指数分析结论/210
11 中国绿色生活建设评价报告(GLI
2016)/212
一 中国绿色生活建设整体状况/212
二 各省域绿色生活建设现状(GLI
2016)/223
三 绿色生活建设评价的思路与框架/229
四 中国绿色生活建设中亟待理顺的三对矛盾/234
12 绿色生活建设国际比较/239
一 绿色生活建设国际比较概况/239
二 中国推进绿色生活建设的优势和劣势/245
三 绿色生活建设国际比较指标与框架/255
四 结论/257
13 绿色生活建设类型/259
一 各省域绿色生活建设六大类型:均衡型占多数/259
二 均衡发展型省份应重视资源节约和优化/262
三 相对均衡型省份应紧抓消费结构升级机遇/264
四 低度均衡型省份要提升生活水平和优化资源双管齐下/265
五 消费结构优势型省份应重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267
六 资源消耗优势型省份需预防消费升级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269
七 排放强度优势型省份巩固相对优势面临挑战/270
八 启示与结论/272
14 绿色生活年度进步指数分析/274
一 全国整体绿色生活发展指数/274
二 省域绿色生活发展指数/283
三 结论和建言/291
15 参考文献/293
16 后记/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