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牟宗三儒学平议

封面

作者:杜保瑞著

页数:523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332345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牟宗三儒学平议》是杜保瑞教授多年学习、研究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之哲学观和儒学创作的一个总结,反思了牟宗三理解、诠释宋明儒学及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代表人物时独特的方法论。作者认为,牟先生把来自西方哲学训练中的哲学学门的所有重要问题都一齐塞进中国儒家哲学的讨论中了,它创造了一套动态的道德的形上学之说,却是在基于对宋明儒学和先秦儒学各家理论的特殊诠释下的成果,在这些诠释中却充满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混淆。澄清其说的任务首要在于重新厘清问题,其次在于更为专技地深入他所讨论过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杜保瑞,台湾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任教于人文学院哲学系。学术研究领域主要为:先秦儒学、道家哲学、禅宗哲学、宋明儒学、当代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方法论;专书著作:《刘蕺山的功夫理论与形上思想》《论王船山易学与气论并重的形上学进路》《庄周梦蝶》《反者道之动》《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基本哲学问题》《北宋儒学》《哲学概论》《南宋儒学》《中国哲学方法论》《牟宗三儒学平议》《周易话解》,另有论文百余篇。

目录

绪?论?/?001

一、从认同到反对的过程 001

二、本书工作方式之说明 002

三、研究中国哲学的基本立场 004

四、本书对读者的帮助 005

第一章 对牟宗三谈宋明儒学之所以为新儒学意见的方法论反省?/?007

一、前言 007

二、心性之学 008

三、内圣之学 012

四、宋明新儒学之新意 017

五、《大学》一书的地位 021

六、孔子之仁与天的关系 027

七、孟子之心性与天的关系 032

八、暂结 038

第二章 对牟宗三谈宋明儒学之课题与分系的方法论反省?/?040

一、前言 040

二、《中庸》之性与天的关系 040

三、易传中的天道实体 048

四、程明道的一本论 059

五、程伊川只存有不活动的理 061

六、胡五峰的以心着性 065

七、象山与阳明的主观面挺立 067

八、宋明儒学的分系 069

九、结论 076

第三章 对牟宗三诠释周敦颐言诚体的形上学之方法论反省?/?077

一、前言 077

二、圆教的形上学之诠释立场 078

三、诚体直贯的宇宙论 085

四、由诚体谈濂溪的入路与限制 087

五、气质之性的概念定位 092

六、思的工夫论问题 096

七、无极而太极解 099

八、结论 101

第四章 对牟宗三谈张载道体性体心体义的方法论反省?/?103

一、前言 103

二、太和、太虚、神体的理论定位 104

三、对老子“有生于无”的诠释 106

四、对鬼神之神与太虚神体的辨正 110

五、对“合虚与气有性之名”的批判立场 114

六、对“物体我,知其不遗也”的批评 116

七、对“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诠释意见 117

八、对“性未成则善恶混”的批评 121

九、以理言与以气言之命的辨正 123

十、对性心合义之理论意义的讨论 124

十一、结论 130

第五章 对牟宗三程颢哲学诠释的方法论反省?/?132

一、前言 132

二、牟先生定位程颢哲学兼主客观面而成就本体宇宙论的一本论 135

三、天道篇建立圆顿化境的特殊解释 141

四、天理篇建立性心不二的本体宇宙论之实体 151

五、一本篇建立圆顿化境的一本论 161

六、生之谓性篇辩人物之性的特殊解释 165

七、识仁篇谈仁者境界 173

八、定性书谈积极工夫与本质工夫 174

九、圣贤气象篇有目无文 180

十、结论 180

第六章 对牟宗三谈程颐《理气篇》的方法论反思?/?182

一、前言 182

二、对“引言”做纲领定位的讨论 183

三、理气篇谈只存有不活动的理体 189

四、小结 201

第七章 对牟宗三胡宏诠释的境界形上学之方法论反思?/?202

一、前言 202

二、牟先生对胡宏哲学定位的基本问题 203

三、牟先生对主客合一的讨论 216

四、心如何形着? 223

五、心之形着如何能为一客观普遍的生化原理? 227

六、结论 229

第八章 对牟宗三批评朱熹与程颐依《大学》建立体系的方法论反省?/?231

一、前言 231

二、批评北宋前三子之学缺乏工夫入路 232

三、程颐的问题意识即从工夫入路下手 236

四、牟先生将工夫入路问题上升到形上学问题层次上来谈 238

五、牟先生以《大学》为程朱之学所据的定本 242

六、结论 247

第九章 对牟宗三诠释朱熹中和说的方法论反省?/?249

一、前言 249

二、对牟宗三谈中国哲学及儒家哲学义理型态的意见定位 250

三、对牟宗三谈朱子学的义理型态之意见定位 254

五、牟先生对朱熹中和说的批评及反省 261

六、小结 279

第十章 对牟宗三诠释朱熹仁说的方法论反省?/?280

一、前言 380

二、仁性爱情说 281

三、以觉训仁 288

四、逆觉体证 295

五、教育程序 300

六、结论 305

第十一章 对牟宗三诠释朱熹以《大学》为规模的方法论反省?/?307

一、前言 307

二、对朱熹是在中和说与仁说之后定位对《大学》的意见 308

三、以顺取为《大学》工夫意旨之反省 312

四、以明德为德行而非德性 316

五、以格物致知为泛认知主义 325

六、格致工夫是他律道德 327

七、对格物致知与诚意关系的解读 329

八、结语 335

第十二章 对牟宗三诠释朱熹孟子学的方法论反思?/?336

一、前言 336

二、牟先生对朱熹《孟子》诠释的讨论脉络 337

三、牟先生对朱熹解释孟子“情、才”概念的讨论 338

四、对孟子论“性、命”概念的解读 346

五、小结 450

第十三章 对牟宗三谈朱熹心性情理气论的方法论反思?/?352

一、前言 352

二、道体神体的本体宇宙论解析 354

三、心性情的宇宙论解析 365

四、枯槁有性 374

五、结论 379

第十四章 对牟宗三诠释陆象山的方法论反省?/?381

一、前言 381

二、象山学的特色与牟宗三的诠释策略 382

三、说陆象山是“非分解说”哲学的反思 383

四、以第一义说谈象山学特质 384

五、从自律与他律问题定位象山学 387

六、对朱熹说象山是禅的反驳 398

七、牟先生讨论象山学有无超过孟子之处 401

八、牟先生衡定朱陆端绪之是非 405

九、结论 410

第十五章 对牟宗三谈朱陆之争的方法论反思?/?411

一、前言 411

二、面对朱陆的基本态度 412

三、对象山学是第一义的定位 414

四、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 423

五、对朱熹中和旧说的批评 426

六、对朱熹中和新说的批评 431

七、小结 446

第十六章 对牟宗三以“觉悟说”诠释朱陆之争的方法论反思?/?447

一、前言 447

二、以下学上达说批评朱熹 447

三、以后天积习说批评朱熹 451

四、以本心呈现说诠释象山 454

五、以觉悟说诠释象山 458

六、以顿悟说诠释象山 460

七、以内圣之学诠释象山 462

八、为象山气质粗暴做辩护 467

九、结论 471

第十七章 对牟宗三诠释王阳明哲学的方法论反省?/?473

一、前言 473

二、牟宗三说阳明学是孟子学 474

三、牟宗三从良知概念说的圆教形上学 477

四、牟宗三从圣人境界说的圆教形上学 480

五、王阳明的形上学论旨 482

六、牟宗三批评程朱非本质工夫 486

七、牟先生另创良知坎陷说 489

八、结语 498

第十八章 对牟宗三诠释刘蕺山以心着性的方法论反思?/?500

一、前言 500

二、定位刘蕺山为“归显于密”与“以心着性” 501

三、对刘蕺山批判王阳明意见的驳议 505

四、对刘蕺山的人格意境的衡定 510

五、两分心宗与性宗谈蕺山之学 512

六、以刘蕺山人谱为内圣之学的完成 516

七、结论 521

后?记?/?522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牟宗三儒学平议》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1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