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琴琴译
页数:16,345页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446469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徐琴琴译的《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12)(精)》整体呈现德国教育事业,涵盖婴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内容以及年度教育专题。既有数据,又有分析,系比较教育学、国际教育等领域研究德国教育无法绕开的一手权威报告。
本书特色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既有全面、完整且权威的数据,又有科学、专业且具备批判性的分析。因此,该报告是我们了解德国教育事业的核心参考信息源,是我们研究德国教育、开展比较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无法绕开的一手权威资料。《德国国家教育报告》的编译对我们了解德国教育经验和做法,促进中德教育交流,增强彼此理解都将起到最为直接的作用。 2014年10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德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等机构的支持下,成立德国教育科学政策信息研究中心。该中心的主要任务在于全方位、多角度聚焦德国教育政策,对德国教育的历史与当下的发展动态进行深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国内教育界思考我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2017年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对我国与德国的人文交流开展全方位综合研究,其中教育是中德人文交流机制下的核心领域之一。经《德国国家教育报告》撰稿人之一汉斯彼得·福赛尔教授联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国教育科学政策信息研究中心与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共同组织专业力量编译《德国国家教育报告》。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度重视《德国国家教育报告》系列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编辑们为本系列图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智慧与辛劳,在此深表谢意!本系列图书主要由青年学者翻译而成,肯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编译委员会 2017年5月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既有全面、完整且权威的数据,又有科学、专业且具备批判性的分析。因此,该报告是我们了解德国教育事业的核心参考信息源,是我们研究德国教育、开展比较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无法绕开的一手权威资料。《德国国家教育报告》的编译对我们了解德国教育经验和做法,促进中德教育交流,增强彼此理解都将起到最为直接的作用。 2014年10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德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等机构的支持下,成立德国教育科学政策信息研究中心。该中心的主要任务在于全方位、多角度聚焦德国教育政策,对德国教育的历史与当下的发展动态进行深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国内教育界思考我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2017年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对我国与德国的人文交流开展全方位综合研究,其中教育是中德人文交流机制下的核心领域之一。经《德国国家教育报告》撰稿人之一汉斯彼得·福赛尔教授联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国教育科学政策信息研究中心与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共同组织专业力量编译《德国国家教育报告》。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度重视《德国国家教育报告》系列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编辑们为本系列图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智慧与辛劳,在此深表谢意!本系列图书主要由青年学者翻译而成,肯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编译委员会
2017年5月
目录
前言
阅读指南
词汇表
导论
重要成果概览
A 框架条件改变后的教育情况
A1人口发展
A2经济发展
A3就业情况
A4家庭形式和生活形式
前景
B 德国教育的基本信息
B1教育机构
B2教育领域工作者
B3教育支出
B4教育参与情况
B5公民的教育水平
前景
C 婴幼儿时期的教育、照管和培养
C1家庭教育
c2婴幼儿时期教育、照管和培养机会的供给情况
c3儿童在幼托机构和保育机构中的教育参与情况
C4婴幼儿教育领域的教育人员
C5婴幼儿时期的认知能力
C6幼升小的过渡
前景
D 学龄期的普通教育和非形式学习
D1学校的结构和供给情况
D2中小学教育体系内的过渡和转换
D3学龄期的全日制教育和照管
D4中小学教职人员
D5校外学习活动
D6认知能力
D7中小学肄业和毕业
前景
E 职业教育
E1职业教育的新生及其结构发展
E2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供与求
E3不同行业和不同前期教育水平的职业教育情况
E4职业教育的过程和结业
E5从就业市场角度看职业教育的收效
前景
F 高等教育
F1高等教育机会供给
F2高校入学与招生
F3高校师资
F4学业进程
F5毕业与去向
前景
G 成人继续教育与学习
G1继续教育的参与情况
G2有移民背景者的继续教育
G3成人能力水平与继续教育
G4继续教育的收效
前景
H 残障人士的教育
H1残障的认定与残障率
H2教育机会
H3教育的参与和过渡
H4人员与资质
H5财政经费
H6挑战
I 教育的影响与收效
I1教育、从业、收入
I2生活方式和社会参与
I3机会均等
表格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