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家合著
页数:30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019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为汉语程度表达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程度副词从古至今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程度副词不断更新,构词法日益丰富,句法组合能力逐步增强。结合句法和语义特征,程度副词可分为最类、太类、甚类、更类和略类等5个类别。本书结合词汇化、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从系统发展的观点对历史汉语中的程度副词进行多角度的研究,详细考察历史汉语程度副词的面貌和特征,对汉语程度副词的组合功能及其历史发展进行全面探讨和研究,对几组很有特色的汉语程度副词作“个案”式研究,总结汉语程度副词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探讨汉语程度副词的形成条件以及程度副词与人类认知的关系等。
作者简介
张家合,1977年9月生,河南商城人,2008年6月获南京大学汉语发展史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9月赴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现任浙江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史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及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多项。在《中国语文》、《汉语学习》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本书特色
作为汉语程度表达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程度副词从古至今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程度副词不断更新,构词法日益丰富,句法组合能力逐步增强。结合句法和语义特征,程度副词可分为最类、太类、甚类、更类和略类等5个类别。本书结合词汇化、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从系统发展的观点对历史汉语中的程度副词进行多角度的研究,详细考察历史汉语程度副词的面貌和特征,对汉语程度副词的组合功能及其历史发展进行全面探讨和研究,对几组很有特色的汉语程度副词作“个案”式研究,总结汉语程度副词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探讨汉语程度副词的形成条件以及程度副词与人类认知的关系等。
目录
绪论 一 程度副词研究概况 二 研究价值、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及相关说明第一章 上古汉语程度副词面貌 第一节 最类程度副词 第二节 太类程度副词 第三节 甚类程度副词 第四节 更类程度副词 第五节 略类程度副词 小结第二章 中古汉语程度副词面貌 第一节 最类程度副词 一 沿用上古的最类程度副词 二 新兴的最类程度副词 第二节 太类程度副词 第三节 甚类程度副词 一 沿用上古的甚类程度副词 二 中古新兴的甚类程度副词 第四节 更类程度副词 一 沿用上古的更类程度副词 二 中古新兴的更类程度副词 第五节 略类程度副词 一 沿用上古汉语的略类程度副词 二 此期新兴的略类程度副词 小结第三章 近代汉语程度副词面貌 第一节 最类程度副词 一 沿用前期的最类程度副词 二 近代新兴的最类程度副词 第二节 太类程度副词 一 沿用前期的太类程度副词 二 近代新兴的太类程度副词 第三节 甚类程度副词 一 沿用前期的甚类程度副词 二 近代新兴的甚类程度副词 第四节 更类程度副词 一 沿用前期的更类程度副词 二 近代汉语新兴的更类程度副词 第五节 略类程度副词 一 沿用前期的略类程度副词 二 近代汉语新兴的略类程度副词 小结第四章 程度副词的组合功能及其发展 第一节 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性成分 一 上古汉语 二 中古汉语 三 近代汉语 第二节 程度副词修饰动词性成分 一 心理动词 二 非心理动词 三 动词短语 第三节 程度副词修饰体词性成分 一 上古汉语 二 中古汉语 三 近代汉语 第四节 相关问题讨论 一 “程度副词+被饰成分”表达意义的差异 二 程度副词组合能力的差异第五章 个案研究 第一节 “过”系程度副词 一 过 二 过於 三 “过”和“过於”句法功能上的差异 小结 第二节 “越”系程度副词 一 “越”系程度副词的来源考察 二 越”和“越发”在近代汉语的使用情况 三 “越”的功能转变和“越发”的衰落 小结 第三节 怪生挺满蛮第六章 程度副词系统的发展特点 第一节 稳定性 第二节 发展性 第三节 不对称性 一 主要成员的演变和主导词的更替 二 单、复音词使用频率的不对称 第四节 差异性 一 两种文献都使用的上古程度副词 二 中土文献使用而佛经不用的上古程度副词 三 中土文献不用而佛经使用的上古程度副词 四 两种文献共同使用的中古新兴程度副词 五 中土文献使用而佛经不用的中古新兴程度副词 六 中士文献不用而佛经使用的中古新兴程度副词 小结结语附表 汉语程度副词的句法组合功能表主引书目录主要参考文献後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汉语程度副词历史演变的多角度研究》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81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