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近思录全译

封面

作者:于民雄

页数:368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2210837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近思录》成书于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吕祖谦合编。书名取《论语·子张》“切问而近思”之义;内容择自《太极图说》《易通》《西铭》《正蒙》《经学理窟》《二程遗书》《易传》等有关著述,集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的主要言论而成。全书分为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辨异端、观圣贤等十四门,凡六百二十二条,为阐述儒家性理的概论之作。

目录

前言

道体第一

为学第二

致知第三

存养第四

克治第五

家道第六

出处第七

治体第八

治法第九

政事第十

教学第十一

警戒第十二

辨异端第十三

观圣贤第十四

附录

叶采《近思录集解·序》

 张伯行《近思录集解·序》

书《近思录》后

《近思路》跋

节选

道体第一

  (凡五十一条)

  此卷论性之本原,道之体统,盖学问之纲领也。

  【说明】

儒家形上本体论,是儒学整全真理的基石。

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本原上说,源于“道”的牵引,具有终极本体依据。儒家精神之所以生生不息,中国人文传统之所以弥久日新,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道”是唯一、绝对的本体,是超越性的最高实在。在儒学体系中,“天道”、“仁道”、“天理”均是表征本体的术语。本体之“道”的神圣性在于:创化万物又内在万物,是一切价值之源,是个体完满化的理念。

因此,《易·系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

凡此种种,在儒家经典中比比皆是,整体上展现了原始儒学关于天、地、人的终极性思考与关怀,凸现了中国文化的形上智慧。

作为一代思想大师,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承先启后,在彰显、宏扬儒家大智慧方面成就斐然,庶几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他们以儒学原典为根据,感知、理解、体悟儒家形上真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阐释。《道体第一》五十一条,以“道”为核心,展示为自然本体论、宇宙生存论、人性论、认识论、道德形上学的内在有机统一体系。

  周敦颐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近思录全译》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1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