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镇村布局规划探索与实践

封面

作者:张鉴,赵毅等著

页数:188页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41259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镇村布局规划的理论探索和江苏实践, 着重分析了镇村布局规划的内涵和本质, 系统梳理了镇村布局规划对象—“自然村”的前世今生, 结合江苏镇村发展历程和21世纪初镇村布局规划回顾, 在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乡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创新性地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的思路和方法, 以县域经济发达的江阴为案例, 具体介绍了镇村布局规划的技术要点和工作方法, 并在全省新一轮优化镇村布局规划总结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规划实施建议和深层次思考。

本书特色

张景峰、陈峰、阮凌翔主编的《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紧扣国家住培大纲要求,把握放射影像专业住院医师的成长规律,强调临床影像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制定了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入科教育制度、考勤制度、请假制度、教学读片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小讲课制度、出科考核制度、360°评价制度等。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镇村布局规划
一、镇村布局规划的背景
二、镇村布局规划的实践
三、镇村布局规划的本质
第二节 自然村
一、“自然村”溯源
二、相关概念
第三节 江苏优化镇村布局规划中“自然村”界定
一、江苏“自然村”的总体特征
二、江苏优化镇村布局规划中“自然村”界定原则

第二章 发达国家及地区相关实践
第一节 英国
一、乡村发展历程
二、主要政策及规划实践
三、典型案例
第二节 德国
一、乡村发展历程
二、主要政策及规划实践
三、典型案例
第三节 日本
一、乡村发展历程
二、主要政策及规划实践
三、典型案例
第四节 中国台湾地区
一、乡村发展历程
二、主要规定及规划实践
三、典型案例
第五节 启示与借鉴
一、乡村价值认知:城乡视角,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二、乡村空间优化:因地制宜,有序引导乡村空间优化
三、乡建组织方式:多主体参与,村民自主决策
四、政策支撑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保障规划实施

第三章 江苏村镇规划和建设工作回顾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村镇规划建设回顾
一、农村建设恢复繁荣时期(1978~1985)
二、小城镇起步发展的村镇建设时期(1986~1991)
三、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村镇建设时期(1992~1996)
四、以城市为主导的农村建设发展时期(1997~2002)
五、城乡统筹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2003至今)
第二节 21世纪初江苏镇村布局规划回顾与反思
一、规划要求
二、规划成效
三、规划反思

第四章 江苏优化镇村布局规划总体要求
第一节 优化镇村布局规划新要求
一、农民市民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致富有出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三、乡愁有所寄:保护和培育乡村特色,留下乡愁记忆
四、权益有保障:遵循村庄发展规律,尊重村民意愿
第二节 优化镇村布局规划新思路
一、以尊重规律保障科学发展
二、以村庄分类推动差异引导
三、以优化服务提升质量水平
四、以特色塑造助力产业复兴
五、以上下联动实现多方参与
六、以动态优化促进规划更新
第三节 优化镇村布局规划核心内容
一、现状分析与实施评估
二、目标策略与规则制定
三、村庄分类方案确定
四、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五、特色保护与空间建设引导

第五章 江阴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实践
第一节 江阴村庄空间历史演变
一、自然生长的均质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
二、“土地改革”驱动下的第一次空间扩张阶段(1949~1977)
三、“包产到户”推动下的第二次空间扩张阶段(1978~1986)
四、“三集中”主导下的空间集聚整合阶段(1987~2015)
五、村庄空间演变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江阴镇村空间现状特征
一、村庄基础不一,南北差异显著
二、村庄形态多样,规模小而分散
三、村庄衰败初显,用地布局混杂
四、设施建设较全,水平有待提升
五、资源本底较好,保护传承欠佳
第三节 江阴优化镇村布局规划
一、立足城乡现状和统筹要求,探索乡村发展路径
二、注重服务提升和特色保育,探索规划发展村庄遴选方法
三、基于近远结合和分类管控,细化一般村庄分类
四、围绕突出重点和分类施策,提出规划建设指引
五、开展乡野调查和村庄梳理,建立乡村信息系统

第六章 江苏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研究与思考
第一节 江苏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研究
一、明确对象,实现“自然村”界定全域覆盖
二、众中选优,更加尊重乡村发展规律
三、完善配套,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保护特色,更加注重留住乡愁记忆
五、上下联动,更加注重听取村民意愿
六、指导实施,为后续相关工作推进提供依据
第二节 江苏优化镇村布局规划思考
一、规划协调:纳入空间规划体系,指导有关规划编制
二、差异引导:尊重地区差异性,细化分类管理措施
三、制度设计:适应人口流动趋势,促进乡村空间优化
四、产业支撑:夯实发展基础,激活发展活力
五、长效管理:加强社区营造,建立长效机制
六、完善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增强管理连贯性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镇村布局规划探索与实践》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1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