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滇重楼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与繁育研究

封面

作者:高成杰等著

页数:18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305443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结合目前我国重楼种植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生产需求,在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金沙江河谷生态公益林结构调控与资源培育”(201304202)的支持下,特编制《滇重楼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与繁育研究》一书,用来指导和培训广大滇重楼种植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同时也为从事滇重楼栽培研究工作的相关科技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引导滇重楼精细化栽培和科学化经营管理,为滇重楼的培育和种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本书特色

结合目前我国重楼种植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生产需求,在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金沙江河谷生态公益林结构调控与资源培育”(201304202)的支持下,特编制《滇重楼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与繁育研究》一书,用来指导和培训广大滇重楼种植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同时也为从事滇重楼栽培研究工作的相关科技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引导滇重楼精细化栽培和科学化经营管理,为滇重楼的培育和种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滇重楼在医疗保健及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1.1 我国古代有关重楼的记载和论述 1.1.2 重楼传统利用以及在现代医疗中的临床应用 1.1.3 重楼对我国制药工业发展的意义 1.1.4 重楼对促进我国山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1.2 滇重楼资源开发与生产概况 1.2.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滇重楼资源的开发和市场需求 1.2.2 滇重楼产业发展现状 1.2.3 滇重楼人工栽培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3 滇重楼研究概况 1.3.1 滇重楼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1.3.2 滇重楼繁殖生物学研究概况 1.3.3 滇重楼栽培研究概况 1.3.4 制约滇重楼人工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第2章 滇重楼的分类地位与地理分布 2.1 重楼属植物 2.1.1 重楼属植物分类特征 2.1.2 野生重楼资源分布 2.2 滇重楼及其地理分布第3章 滇重楼生物学基础 3.1 滇重楼的形态和结构 3.1.1 茎和叶的形态 3.1.2 花的形态 3.1.3 种子和果实的形态 3.1.4 根茎和根系的形态 3.1.5 不同地理种源滇重楼形态差异 3.2 滇重楼的繁殖 3.2.1 滇重楼有性繁殖 3.2.2 滇重楼无性繁殖 3.3 滇重楼的生长发育 3.3.1 滇重楼生命全过程 3.3.2 滇重楼根茎生长特性 3.3.3 滇重楼的物候第4章 滇重楼种子休眠及影响因素 4.1 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 4.2 滇重楼种子的吸水特性 4.3 滇重楼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解剖特征 4.4 滇重楼种子发芽过程中生理生化特征 4.4.1 滇重楼种子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4.4.2 淀粉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4.4.3 不同时期滇重楼种子内含物变化及呼吸速率 4.4.4 滇重楼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4.5 外源激素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4.5.1 外源激素对滇重楼种胚后熟的影响 4.5.2 外源激素对滇重楼出苗率的影响 4.6 温度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4.6.1 恒温层积对滇重楼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的影响 4.6.2 变温层积对滇重楼种子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4.6.3 变温层积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章 不同生育期滇重楼的生长动态 5.1 不同生育期滇重楼光合特性 5.1.1 幼龄期滇重楼光合特性 5.1.2 成熟期滇重楼光合特性 5.1.3 不同生育期滇重楼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 5.2 不同生育期滇重楼形态变化 5.2.1 不同季节幼龄期滇重楼形态变化 5.2.2 成熟期滇重楼形态变化 5.2.3 不同生育期滇重楼主要形态指标差异 5.3 不同生育期滇重楼生物量分配动态 5.3.1 幼龄期滇重楼的生物量分配 5.3.2 成熟期滇重楼的生物量分配 5.3.3 不同龄期滇重楼生物量分配动态的比较 5.4 不同生育期滇重楼生长特征 5.5 幼龄期和成熟期滇重楼不同器官异速生长关系 5.5.1 器官与植株大小的异速生长关系 5.5.2 根茎与其他营养器官的异速生长关系 5.5.3 地上与地下以及光合器官与根系异速生长关系 5.6 小结第6章 滇重楼生长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6.1 光照 6.1.1 不同遮光度下滇重楼的光合特性 6.1.2 不同遮光度下滇重楼的形态变化 6.1.3 不同遮光度下滇重楼的生物量及其分配 6.1.4 不同遮光度下滇重楼不同器官的异速生长关系 6.1.5 小结 6.2 土壤水分 6.2.1 不同土壤水分下滇重楼光合特性 6.2.2 不同土壤水分下滇重楼形态变化 6.2.3 不同土壤水分下滇重楼生物量及其分配 6.2.4 不同土壤水分下滇重楼不同器官异速生长关系 6.2.5 小结 6.3 土壤肥力与施肥 6.3.1 土壤肥力 6.3.2 滇重楼养分转移特征 6.3.3 施肥对滇重楼生长的影响 6.4 温度与湿度 6.4.1 温度 6.4.2 空气湿度 6.5 种植区与海拔 6.5.1 不同海拔下滇重楼光合特性 6.5.2 不同海拔下滇重楼形态变化 6.5.3 不同海拔下滇重楼生物量及其分配 6.5.4 不同海拔下滇重楼不同器官异速生长关系 6.5.5 小结第7章 滇重楼有性繁殖播种技术 7.1 采种 7.1.1 采种时期 7.1.2 采种方法及种子贮藏 7.2 种子处理 7.2.1 去除假种皮 7.2.2 药剂处理 7.3 层积催芽 7.3.1 催芽时间与催芽方法 7.3.2 催芽温度 7.4 播种地的选择与播种方法 7.4.1 播种地的选择和土地整理 7.4.2 播种期的选择 7.4.3 播种密度与深度 7.4.4 播种后覆盖 7.5 种苗分级移栽 7.6 苗期管理 7.6.1 保湿遮阴 7.6.2 排水防涝 7.6.3 中耕除草 7.6.4 包肥和追肥 7.6.5 病虫害防治第8章 滇重楼根茎切段繁殖 8.1 滇重楼根茎切段繁殖机理 8.1.1 根茎顶芽的产生 8.1.2 根茎不定芽的产生 8.2 根茎不同切段的繁殖效果 8.2.1 带顶芽切段的繁殖效果 8.2.2 顶芽切段繁殖效果 8.3 生长调节剂对根茎切段不定芽的诱导效果 8.3.1 生长调节剂对根茎切段萌芽的影响 8.3.2 不同根茎切段部位的萌芽效果 8.4 根茎切段繁殖技术 8.4.1 根茎选择 8.4.2 根茎切割 8.4.3 激素处理 8.4.4 切段消毒 8.4.5 根茎切段播种 8.4.6 种植管理第9章 滇重楼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 9.1 滇重楼的种植模式 9.2 滇重楼人工荫棚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 9.2.1 种植地选择 9.2.2 整地 9.2.3 开畦 9.2.4 搭建阴棚 9.2.5 移栽定植方法 9.2.6 利用枯落叶覆盖 9.2.7 种植圃管理 9.2.8 种植效益 9.3 滇重楼林下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 9.3.1 种植地选择 9.3.2 林地清理与整地 9.3.3 栽培方法 9.3.4 林下管理 9.3.5 种植效益分析第10章 滇重楼常见病虫害与防治 10.1 滇重楼常见病害与防治措施 10.1.1 根腐病 10.1.2 猝倒病 10.1.3 叶枯病 10.1.4 黑斑病 10.1.5 茎腐病 10.2 滇重楼常见虫害与防治措施 10.2.1 地老虎 10.2.2 金龟子(蛴螬) 10.2.3 蝗虫 10.2.4 白蚁 10.2.5 杀虫灯在滇重楼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第11章 滇重楼采收加工与贮存 11.1 采收加工 11.1.1 采收时间 11.1.2 采收方法 11.1.3 产地初加工 11.1.4 炮制工艺 11.2 产品质量与分级 11.2.1 外观性状 11.2.2 显微特征 11.2.3 理化鉴别 11.2.4 内在质量 11.2.5 产品分级 11.3 包装、贮存与运输 11.3.1 包装 11.3.2 贮存 11.3.3 运输参考文献附录I 苗圃防治病虫害常用药剂附图I 重楼属植物主要种类附图Ⅱ 滇重楼种子萌发过程附图Ⅲ 滇重楼种子繁育过程附图Ⅳ 滇重楼的物候附图V 滇重楼种植模式附图Ⅵ 滇重楼的种植附图Ⅶ 滇重楼病虫害附图Ⅷ 滇重楼的收获与利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滇重楼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与繁育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1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