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嘉川编著
页数:270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131699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胡应麟是明代中后期著名学者,在历史学、图书馆学、目录学、辨伪学、考据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胡应麟年谱简编》采取编年记事的形式,将谱主胡应麟一生的行事进行排比,同时将有关的人物活动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一并叙出,从而真实而客观地揭示出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谱主活动(包括交游、学术等活动)及其意义。全谱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对相关领域研究者有参考借鉴价值。
目录
胡应麟行实系年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辛亥(1551)1岁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壬子(1552)2岁
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3岁
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甲寅(1554)4岁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5岁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6岁
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丁巳(1557)7岁
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8岁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9岁
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庚申(1560)10岁
明世宗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11岁
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12岁
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13岁
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14岁
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15岁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丙寅(1566)16岁
明穆宗隆庆元年丁卯(1567)17岁
明穆宗隆庆二年戊辰(1568)18岁
明穆宗隆庆三年己巳(1569)19岁
明穆宗隆庆四年庚午(1570)20岁
明穆宗隆庆五年辛未(1571)21岁
明穆宗隆庆六年壬申(1572)22岁
明神宗万历元年癸酉(1573)23岁
明神宗万历二年甲戌(1574)24岁
明神宗万历三年乙亥(1575)25岁
明神宗万历四年丙子(1576)26岁
明神宗万历五年丁丑(1577)27岁
明神宗万历六年戊寅(1578)28岁
明神宗万历七年己卯(1579)29岁
明神宗万历八年庚辰(1580)30岁
明神宗万历九年辛巳(1581)31岁
明神宗万历十年壬午(1582)32岁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33岁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甲申(1584)34岁
明神宗万历十三年乙酉(1585)35岁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36岁
明神宗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37岁
明神宗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38岁
明神宗万历十七年己丑(1589)39岁
明神宗万历十八年庚寅(1590)40岁
明神宗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41岁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42岁
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癸巳(1593)43岁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44岁
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45岁
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丙申(1596)46岁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47岁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48岁
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己亥(1599)49岁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50岁
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51岁
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52岁
征引文献
主要人名(字)索引
节选
《胡应麟年谱简编》: 正月,王世贞起补应天府尹,二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但他对此二任先后上疏,以病请辞。(《明神宗实录》卷一四五、卷一四六、卷一四九;钱大昕《弇州山人年谱》) 胡应麟致信王世懋叙旧,劝其有机会再赴仕途,询问去年聚会时“面乞诸题”事,盼其“万希挥掷,以慰渴饥”,并对自己因“新正病卧,未能走候庑,专人代叩”表示歉意。 《少室山房类稿》卷一一二《与王太常敬美》。 王世懋阅后复信,告知“半稿脱编”,“所幸家兄文亦未得就,许假异时,仆或有趣,合时能并寄谢耳”;至于仕途,则暂未有出山之想,“家兄连被召命,足下闻之色喜,定当复有劝驾之什,第其高卧意坚,行当奈何?若在不才,更无再辱之理,惟以不及为幸,足下毋烦缓颊也”。 王世懋《王奉常集》文部卷三九《答胡元瑞》第三书。 同期,王世懋接到胡僖第二封书信及所赠文集后,复书致谢,并言“贤郎诗道日振”,“秀句频投”,但自己“迂懒了不能答,非但病体妨诗,兼亦怯于旗鼓也。幸为致区区之感,须假日月,总有献酬耳。至于入宫见妒,蛾眉所招,千载业在,何足与世人斗吻哉!”最后对胡僖劝他出仕之意,表示目前惟以不出为幸。 王世懋《王奉常集》文部卷四〇《答胡公泉》第二书。 王世贞致信胡应麟,告知“除命两至”均已“上辞疏、草辞启”,称去年晤面“真足千古”,一定会为其书房作《记》,此乃“岁前面许,必不敢负”,但须稍宽时日,“俟兴至,即命笔”;至于其藏书目录序,则以“标榜之畏”,不好再为撰写。王世贞随信寄来手书《末五子篇》诗,并称张九一最近来信中对胡应麟亦有推服之意,而对屠隆则不以为意。 王世贞《奔州续稿》卷二O六《答胡元瑞》第十八书。 王世贞致信胡僖叙旧,称其“笃生贤子”,虽“含饴未遂,然亦只在早晚间耳”,劝其不要担心胡应麟尚无子嗣问题。告知已对迁官一事“恳疏力辞,冀必获请”。对胡僖的“饰奖兼贲大贶”表示感谢,“不腆附于献缟,仰祈鉴纳”。 王世贞《奔州续稿》卷二〇三《胡观察伯安》。 春深,胡应麟致信张佳胤叙旧并问候。 《少室山房类稿》卷——四《报张肖父司马》。 五月,胡应麟《三坟补逸》二卷刊成,自为序,后收入《少室山房笔丛》,列为戌部(该书以天干顺序分部)。 《少室山房笔丛》卷三三《三坟补逸引》:“三坟,太上之典也,自仲尼赞《易》、叙《书》、删《诗》而三坟不经见,则春秋倚相所尝读固可疑矣,况乎隋刘炫氏所上也、宋毛渐氏所传也,浅陋弗根,恶睹所谓三坟者乎?夫书出于三代者,时有先后,文无古今,义有精粗,文无路粹。晋《纪年》、周《逸书》《穆天子传》皆三代典也,作于春秋、战国,烬于秦,轶于汉,显于晋之太康,其书竹简,其文科斗,其出丘墓,经而参之,史而伍之,燕郢而说之,凡以强之于坟,亡弗协也。质诸倚相所尝读,吾弗敢知,以较隋、宋之伪书,匪什伯而千万矣。夫《祈招》数言不足当《穆天子传》之一简,而楚臣且以穷倚相,矧汲冢其斐然若是也。吾举而跻之于坟,以补其亡者而革其伪者,奚不可也?夫三书之文,世亡有弗伟之,而三书之事,世亡有弗悖之。顾余之所概于三书,则弗惟其文,惟其事也。因稍辑其略,俟好古之士商焉。甲申夏五识。” 王世贞为胡应麟作《二西山房记》。此文是在胡应麟自作之《二酉山房记》基础上“信笔点染”而成,对胡应麟的嗜书情趣、书房结构、藏书类别等皆有详细介绍,特别对胡应麟的读书生活给予了生动而形象的介绍,指出“世有勤于聚而倦于读者,即所聚穷天下书,犹亡聚也;有侈于读而俭于辞者,即所读穷天下书,犹亡读也”,“元瑞既负高世之才,竭三余之晷,穷四部之籍,以勒成乎一家之言,……以余力游刃发之乎诗若文,又以纸贵乎通邑大都,不胫而驰乎四裔之内,其为力之难,故不啻百倍于前代之藏书者。盖必如元瑞而后可谓之聚,如元瑞而后可谓之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