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申玉山著
页数:24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099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为了封锁、扼杀华北地区的敌后抗日武装斗争,隔绝、切断抗日根据地之间、抗日武装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灭绝人性地推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在华北的长城沿线、冀晋边界、晋东北等地大规模制造 “无人区”。它是日本侵略者精心策划、有组织地对中国人民实施的长期、残暴野蛮的大屠杀,不仅使广大“无人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了空前的大劫难,而且使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打击和破坏。
作者简介
申玉山,1970年生,河北省鸡泽县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抗日战争史、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抗日战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十数篇学术论文。
本书特色
对于侵华日军制造“无人区”的专题研究,虽然在史料的搜集整理、史实的考证、日军暴行、集团部落政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总体上,相对于侵华日军暴行的其他方面的研究,仍显滞后。如在广度上,研究者多把目光放在了东北三省,对于华北又绝大多数集中在长城沿线,对于日军在其他地区制造“无人区”的罪行鲜有论及。大深度上,既有研究大都集中在对日军制造“无人区”的事实性、残暴性的考证、考察上,而对日军在东北、华北制造“无人区”差异性缺少比较研究,对侵华日军的“无人区化”政策给当地的经济、生态带来的巨大影响,乃至对战后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带来的隐性的、历时性影响,缺少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基于此,本书选取侵华日军在华北制造“无人区”的罪行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在上述广度上、深度上有所突破,藉以推动“无人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探讨和揭示侵华日军制造“无人区”的反人类战争罪行。
目录
第一章
“无人区”缘起
第一节 日本关东军的“发明”
一、 侵华急先锋
二、 “治标”与“治本”
三、 归屯并户
第二节 从东北到华北
一、 华北敌后起波澜
二、 华北日军吸取“东北经验”
三、 华北版“三年治安肃正计划”
第三节 深藏的祸心
一、 “民匪分离”
二、 屏障伪满“西南国境线”
三、 隔绝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
第二章
华北“无人区”概况
第一节 华北 “无人区”的时空范围
一、 日军在华北制造“无人区”始于何时
二、 日军在华北制造了哪些“无人区”
第二节 日军在华北制造“无人区”的主要办法
一、 集家并村
二、 武力驱逐
第三节 日军在华北制造“无人区”的特点
一、 计划周全
二、 组织严密
三、 规模大、范围广
四、 手段极残暴
第三章
长城沿线“无人区”
第一节 伪满“无人区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一、热南试点“小集家”
二、《国境地带无人区化》方案的出笼
三、热西、热南 “大集家”
第二节蒙疆、华北日伪的“协作”
一、 伪蒙疆日军在平北制造“无人区”
二、 华北日伪在冀东制造“无人区”
第三节 “千里无人区”之形成
一、 日伪扩大“无人区”
二、 “千里无人区”的地域范围
三、 热河省被集家户数、人数
第四节 无人区里的斗争
一、 反“集家并村”
二、 坚持抗日统一战线政策
三、 加强党政建设
四、 广泛开展武装斗争
第四章
冀晋边界“无人区”
第一节 晋东北“无人区”
一、日军1941年秋季大“扫荡”
二、平定、盂县、五台“无人区”
三、灵丘、定襄、阳曲“无人区”
第二节 冀西“无人区”
一、 抗日报刊的揭露报道
二、 平山县境内的“无人区”
三、 灵寿、井陉等县境内的“无人区”
第三节 “无人区”的恢复
一、 晋东北反“无人区”斗争
二、 冀西反“无人区”斗争
第五章
日军制造“无人区”的暴行
第一节 有计划的大屠杀
一、 “又一个三光作战”
二、 “剔抉”清剿
三、 血与火编织的史实
第二节 实施毒气战、细菌战
一、 施放毒气,残害生灵
二、 散布细菌,制造瘟疫
第六章
浸血的“王道乐土”——人圈
第一节 “集团部落”的建设
一、 侵略者口中的“王道乐土”
二、 “人圈”的建造
三、 “人圈”的分布
第二节 地狱般的非人生活
一、 完全丧失的人身自由
二、 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
三、 敲骨吸髓的经济盘剥
第三节 集中营式的严酷统治
一、 残酷的军事化管理
二、 “大检举”,大屠杀
三、 特别治安庭的法西斯审判
第七章
残破的“无人区”经济与生态
第一节 遭摧残的农业生产力
一、 劳动力资源短缺、枯竭
二、 大量耕地荒芜、被占用
三、 生产资料损毁殆尽
四、 社会经济走向全面崩溃
第二节 被破坏的地理和生态环境
一、 被改变的地形、地貌
二、 惨遭蹂躏的自然生态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