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页数:16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301794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人体寄生虫学》是基础医学复习纲要与强化训练系列之一,是根据新修改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和新版《人体寄生虫学》规划教材,并在参考其他相关人体寄生虫学教材和学习纲要的基础上编写的。第一部分阐述了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第二部分为《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对常见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等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列出各种类型的强化训练题,题后附参考答案;第三部分为三套模拟题,供自我测试用。 《人体寄生虫学》主要供本科临床、预防、基础、口腔、麻醉、影像、药学、检验、护理、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学习时使用,也可供本硕生、专科学生使用。
目录
总论
医学原虫学
医学蠕虫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
第二部分 目标、重点内容和复习题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第二节 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寄生虫病流行中的问题
第三节 正在出现的寄生虫病
第四节 寄生虫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第二章 寄生关系及其演化
第三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
第一节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类别
第二节 寄生虫的营养代谢
第三节 寄生虫的生殖潜能
第四节 寄生虫的分类系统
第四章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
第六章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第七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第一节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第三节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总论部分强化训练及参考答案
第二篇 医学原虫学
第八章 医学原虫概论
第九章 叶足虫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第二节 结肠内阿米巴和其他非致病阿米巴
原虫概论及叶足虫纲部分强化训练及参考答案
第十章 鞭毛虫
第一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第二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第三节 阴道毛滴虫
鞭毛虫纲部分强化训练及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 孢子虫
第一节 疟原虫
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
第三节 隐孢子虫
第四节 卡氏肺孢子虫
孢子虫纲部分强化训练及参考答案
第三篇 医学蠕虫学
第十二章 吸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华枝睾吸虫(肝吸虫)
第三节 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
第四节 肝片形吸虫
第五节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第六节 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吸虫纲部分强化训练及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 绦虫
第一节 绦虫概论
第二节 曼氏迭宫绦虫
第三节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
第四节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
第五节 亚洲牛带绦虫
第六节 微小膜壳绦虫
第七节 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第八节 多房棘球绦虫
第九节 其他人体寄生绦虫
绦虫纲部分强化训练及参考答案
第十四章 线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
第三节 东方毛圆线虫
……
第三部分 模拟试卷
节选
《人体寄生虫学》: 17.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除寄生在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这些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18.转续宿主:寄生虫的感染期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发育但可长期存活,以后这种滞育状态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含有滞育状态幼虫 的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9.宿主特异性:一种寄生虫只能与某种或某些宿主建立寄生关系称为宿主特异性。 20.寄生虫循环抗原:指寄生虫活虫排放到宿主体液内的大分子微粒,主要是排泄分泌物或脱落物中具有抗原特性,并能被免疫学试验所证明的物质。 21.ADCC效应: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22.免疫效应:免疫效应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者指抗体直接作用或介导其他免疫分子作用于寄生虫抗原物质,后者指免疫效应细胞或其产物介导下对寄生虫抗原物质产生杀伤作用。 23.免疫逃避:寄生虫能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现象。 24.异位寄生:寄生虫可在正常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器官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25.继发性免疫缺陷:寄生虫感染可降低宿主对异种抗原的免疫反应,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 26.寄生虫病传染源:指有人体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27.易感人群:指对某些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 28.自然疫源性:不需要人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无人的森林、荒漠地区)的某些人兽共患寄生虫可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人偶尔进入该地区,则通过一定途径而传给人,这些寄生虫具有自然疫源性。 29.寄生虫性动物病源: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寄生虫病或感染。 30.带虫免疫:宿主感染寄生虫后可产生抵抗再感染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一个低水平,一旦体内寄生虫被清除,免疫力便随之逐渐消失。 31.伴随免疫:宿主感染寄生虫后,可产生抗再感染的免疫力,但对体内活的成虫不起作用,这种活动感染与免疫同时并存的现象称伴随免疫。 32.隐性感染:人体在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33.带虫者:人感染寄生虫后,二者关系到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体内虽有寄生虫而无明显临床表现,但可传播病原体的人。 34.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新宿主的过程,包括离开宿主、外界生存、进入新宿主三个阶段。 35.免疫自我限制: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可导致抗原逐步清除、淋巴细胞活化条件逐步丧失、免疫水平相应减弱的现象。 36.分子模拟:有些寄生虫体表能表达与宿主组织抗原相似的成分。 37.抗原伪装:有些寄生虫能将宿主的抗原分子镶嵌在虫体体表或用宿主抗原包被,称为抗原伪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