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夏中义著
页数:457页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5201955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夏中义著的《学人本色》辑集新世纪以来、未纳入专著的文字,粗分五块:一曰“学术理念”(顾名思义,无须赘言);二曰“学思方法”(著者对研究百年学案的“文献一发生学”方法的独白);三曰“学案新语”(引导研究生探讨20世纪中国文论史案时的即兴言说);四曰“学林识鉴”(学术书评);五曰“学庵别裁”(文学书评)。此书内容,大多以单篇论文在2003—2014年刊于《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学习与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此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作“南方批评书系”之一种出版。本卷辑入此书时有较大增删。本卷附录周兴华《夏中义的“文献一发生学”方法初探》,原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夏中义,生于1949年,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史案。
专著:
《百年旧诗人文血脉》(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
《朱光潜美学十辨》(商务印书馆,2011)
《学案·学统·学风》(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王国维:世纪苦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王元化襟怀解读》(文汇出版社,2004)
《从王瑶到王元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
《学人本色》(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九谒先哲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新潮学案》(上海三联书店,1996)
《实验思想》(学林出版社,1996)
《艺术链》(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本书特色
夏中义著的《学人本色》辑集新世纪以来、未纳入专著的文字,粗分五块:一曰“学术理念”(顾名思义,无须赘言);二曰“学思方法”(著者对研究百年学案的“文献一发生学”方法的独白);三曰“学案新语”(引导研究生探讨20世纪中国文论史案时的即兴言说);四曰“学林识鉴”(学术书评);五曰“学庵别裁”(文学书评)。
此书内容,大多以单篇论文在2003—2014年刊于《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学习与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此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作“南方批评书系”之一种出版。本卷辑入此书时有较大增删。
本卷附录周兴华《夏中义的“文献一发生学”方法初探》,原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目录
思想先知 学术后觉——新潮二十年备忘录
学术自由的内在向度——兼论“学术文化软着陆”
人文学术薪火百年
给中学生讲王国维
近十年学业自述
灵魂白皮书摘
第二辑 学思方法
百年中国文论史案研究论纲
“百年学案”:学风、方法与气度
“百年学案”与学统亲证
“文献一发生学”源流回眸——关于百年学案研究方法论的对话
学术史案与角色价值——夏中义教授访谈录
百年文论史案与“美学大讨论”
第三辑 学案新语
林语堂与上帝
消极自由主义与林语堂
李长之学术一心路
朱光潜美育观与“日神精神”
梁宗岱诗论、诗艺及诗性
第四辑 学林识鉴
“革命”探源启示录——评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
人性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两张脸——对刘锋杰《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的一个补白
“现代性”与顾彬论鲁迅——《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方法论考察的一个角度
史料史述史识——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图史(1910—2010)》读后
词学史论三议——周圣伟《古典文学论丛》序
第五辑 学庵别裁
革命伦理与个体伦理的心史复调——论郭小川1957年三首叙事长诗及诗人命运
黄土高坡与馍、乳房及坟——论《饥饿的山村》的意象和意蕴
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
想象迷失与价值甄别
诗性质感与生命存根
摩尔雕塑散论
附录
夏中义的文献一发生学方法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