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丕龙
页数:40,237页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
ISBN:97875021446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陆相断陷盆地构造活动强、断裂发育、沉降幅度、沉积速率、气候条件和地温条件差异大的特点,研究了同一时期不同的盆地和同一盆地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发育特征,以及断陷盆地烃源岩演化和时空分布规律。
目录
第一章 陆相断陷盆地烃源岩形成第一节 陆相断陷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一、渤海湾盆地二、江汉盆地三、松辽盆地第二节 湖盆充填与烃源岩一、湖相盆地类型划分二、不同类型湖相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三、湖相盆地沉积演化与烃源岩发育特征第三节 影响烃源岩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一、有机质生产二、有机质降解三、有机质稀释四、不同类型湖盆的主控因素配置关系
第二章 陆相断陷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丰度第一节 生物组合与成烃母质一、有机质的生物组合特征二、生物组合与成烃母质的质量第二节 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一、沉积有机质的组成、分类及赋存方式二、有机质类型研究方法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多样性第三节 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一、有机质丰度参数二、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三、总体有机质丰度特征四、有机质富集层及其丰度特征第四节 有机质平面分布规律
第三章 陆相断陷盆地烃源岩演化第一节 地温场的形成与演化一、地温场的产生二、大地构造与全球地温场三、陆相断陷盆地地温场特征第二节 有机质演化与成熟阶段划分一、干酪根晚期降解生烃理论与有机质演化二、烃源岩成熟阶段划分三、具体实例分析
第四章 油气生成模拟实验与初次运移第一节 生物成烃模拟实验一、不同沉积环境的生化产烃模拟二、油气生物成因的热模拟第二节 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一、咸水一半咸水烃源岩二、半咸水烃源岩三、微咸一淡水烃源岩第三节 油气初次运移一、油气初次运移条件二、油气初次运移方式与方向三、烃源岩运移门限与控制因素第五章 陆相断陷盆地的石油特征和油源对比第一节 石油的分布第二节 石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一、物理性质二、化学组成第三节 三种成因类型石油的基本特征一、咸水型二、半咸水型三、微咸水一淡水型第四节 油源对比一、油源对比方法二、不同成因类型石油对比实例第六章 陆相断陷盆地天然气的基本性质与气源对比第一节 天然气的分布第二节 天然气组成特征第三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一、烃类气成因二、非烃类气成因第四节 气源对比一、天然气对比方法二、气源对比实例第七章 陆相断陷盆地未熟一低熟油的形成第一节 未熟一低熟油的分布第二节 未熟一低熟油地球化学特征一、物理性质一、族组成特征……
第八章 陆相断陷盆地资源评价方法第九章 济阳坳陷石油资源评价
第二章 陆相断陷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丰度第一节 生物组合与成烃母质一、有机质的生物组合特征二、生物组合与成烃母质的质量第二节 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一、沉积有机质的组成、分类及赋存方式二、有机质类型研究方法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多样性第三节 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一、有机质丰度参数二、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三、总体有机质丰度特征四、有机质富集层及其丰度特征第四节 有机质平面分布规律
第三章 陆相断陷盆地烃源岩演化第一节 地温场的形成与演化一、地温场的产生二、大地构造与全球地温场三、陆相断陷盆地地温场特征第二节 有机质演化与成熟阶段划分一、干酪根晚期降解生烃理论与有机质演化二、烃源岩成熟阶段划分三、具体实例分析
第四章 油气生成模拟实验与初次运移第一节 生物成烃模拟实验一、不同沉积环境的生化产烃模拟二、油气生物成因的热模拟第二节 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一、咸水一半咸水烃源岩二、半咸水烃源岩三、微咸一淡水烃源岩第三节 油气初次运移一、油气初次运移条件二、油气初次运移方式与方向三、烃源岩运移门限与控制因素第五章 陆相断陷盆地的石油特征和油源对比第一节 石油的分布第二节 石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一、物理性质二、化学组成第三节 三种成因类型石油的基本特征一、咸水型二、半咸水型三、微咸水一淡水型第四节 油源对比一、油源对比方法二、不同成因类型石油对比实例第六章 陆相断陷盆地天然气的基本性质与气源对比第一节 天然气的分布第二节 天然气组成特征第三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一、烃类气成因二、非烃类气成因第四节 气源对比一、天然气对比方法二、气源对比实例第七章 陆相断陷盆地未熟一低熟油的形成第一节 未熟一低熟油的分布第二节 未熟一低熟油地球化学特征一、物理性质一、族组成特征……
第八章 陆相断陷盆地资源评价方法第九章 济阳坳陷石油资源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