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我国产业赶超的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封面

作者:李寒娜

页数:175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36473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对于不同的产业来讲,其核心竞争力不同,因此它们实现赶超的机制也不同,本书分别分析了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新兴技术产业的赶超机制。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讲,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是其最基本的竞争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进行产业转移是延续低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是实现质的赶超的关键。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讲,其赶超所面临的机会窗口较大,从其生产流程的特性、技术不可分性、资产专用性等特点可知,规模经济是其实现量的赶超的前提,而进行技术的引进、吸收与再创新是其实现质的赶超的关键,在数字化、智能化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质的赶超的新机遇。对于新兴技术产业来讲,它的产生是在重大的技术突破和重大的需求下产生的,其赶超所面临的机会窗口较小,优先实现了技术突破的国家就能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因此,自主创新是其实现赶超的源动力。在历史上,美国成功的实现了对英国的产业赶超,德国和日本实现了对美国产业上的赶超,本文分别对他们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在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挑战。通过在前面的分析,最后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视角、制度完善的视角对我国制造业赶超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作者简介

  姓名:李寒娜;性别:女;出生年月:1986.5;籍贯:河南商丘2015.7月至今,就职于郑州轻工业学院2012.9—2015.6就读于南开大学,或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9—2012.6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9—2009.6就读于郑州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本书特色

  对于不同的产业来讲,其核心竞争力不同,因此它们实现赶超的机制也不同,本书分别分析了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新兴技术产业的赶超机制。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讲,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是其最基本的竞争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进行产业转移是延续低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是实现质的赶超的关键。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讲,其赶超所面临的机会窗口较大,从其生产流程的特性、技术不可分性、资产专用性等特点可知,规模经济是其实现量的赶超的前提,而进行技术的引进、吸收与再创新是其实现质的赶超的关键,在数字化、智能化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质的赶超的新机遇。对于新兴技术产业来讲,它的产生是在重大的技术突破和重大的需求下产生的,其赶超所面临的机会窗口较小,优先实现了技术突破的国家就能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因此,自主创新是其实现赶超的源动力。在历史上,美国成功的实现了对英国的产业赶超,德国和日本实现了对美国产业上的赶超,本文分别对他们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在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挑战。通过在前面的分析,最后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视角、制度完善的视角对我国制造业赶超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目的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3
第二节研究意义5
一、理论意义5
二、现实意义6
第三节研究内容和方法7
一、研究内容7
二、研究方法10
第四节研究的创新点11
第二章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13
第一节赶超的一般理论基础13
一、比较优势与资源禀赋优势理论13
二、后发优势理论15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7
四、雁行模式及拓展18
五、现代产业赶超发展战略理论19
六、新制度学派理论20
第二节相关研究的国内外进展21
一、后发优势有助于实现赶超的相关研究21
二、后发优势悖论及其解释的相关研究23
三、产业层面的相关研究24
四、赶超过程中产业与技术选择的相关研究26
五、产业技术赶超模式的相关研究28
六、不同视角下的产业技术赶超29
目录
第三章产业赶超式发展的机制——基于一般性理论框架的阐释33
第一节相关概念辨析、内涵及表现形式33
一、相关概念辨析34
二、产业赶超的表现形式38
第二节劳动密集型产业赶超式发展机制的理论阐释46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内涵47
二、低成本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基本的竞争力47
三、产业转移——延续低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49
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质的赶超的根本51
五、劳动密集型产业赶超式发展的机制路径52
第三节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赶超式发展机制的理论阐释56
一、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内涵57
二、规模经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量的赶超的前提59
三、技术引进与再创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质的赶超的关键
62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质的赶超的新机遇
69
五、制度——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质的赶超的保障71
第四节新兴技术产业赶超式发展机制的理论阐释74
一、新兴技术产业的特点75
二、新兴技术产业化的演进历程76
三、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78
四、自主创新——新兴技术产业赶超式发展的动力源80
第五节本章小结86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赶超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86
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赶超的核心是技术的提升87
三、新兴产业赶超的核心是自主创新87
第四章成功赶超国家的经验与我国现阶段产业特征89
第一节美国赶超英国的经验89
一、美国赶超英国的表现89
二、美国赶超英国的经验启示91
第二节德国和日本赶超美国的经验93
一、德国和日本赶超美国的表现93
二、德国和日本赶超美国的经验启示94
第三节我国现阶段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97
一、广阔而开放的国内市场97
二、产业结构转换成本较小98
三、拥有后发优势且创新能力正在增强99
四、高效运行且符合国情的体制99
第四节我国现阶段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00
一、低成本竞争优势不断削弱100
二、产能落后且高消耗高污染现象严重100
三、产业结构同构引发资源配置低效率101
四、“中国制造”依然处于价值链低端102
五、高技术产业依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102
第五章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的我国制造业赶超的实现路径103
第一节理论假说103
一、地方化经济103
二、劳动者收入占比104
三、出口105
四、基础设施106
五、科技教育投入与地区工业化水平106
六、外商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107
第二节研究设计107
一、数据及指标说明107
二、模型的设定与方法选取111
第三节实证结果分析112
一、系统GMM估计112
二、稳健性检验114
三、分地区系统GMM估计116
四、实证结论120
第六章基于两化融合视角的我国制造业赶超的实现路径122
第一节两化融合对制造业赶超的影响机理122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了新型的生产方式123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我国技术的积累及研发水平123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促进了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124
四、信息化的应用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24
第二节贸易开放下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影响因素125
一、理论假设126
二、研究设计128
三、实证研究结果133
四、结论分析140
第七章基于制度完善视角的我国产业赶超的实现路径142
第一节影响产业赶超的制度构成142
一、制度的定义142
二、正式制度143
三、非正式制度144
四、实施机制145
第二节制度环境与产业赶超145
一、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146
二、交易成本降低使得交易效率提高146
三、激励机制的完善使得生产效率提高147
四、产权制度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148
第三节我国制度发展面临的问题151
一、产权制度不健全151
二、微观市场主体缺陷151
三、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全152
四、信用制度不完善和法律约束度较低152
第四节完善我国制度环境的政策建议153
一、建立和完善具有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的制度153
二、推进产权制度改革153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154
四、推动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154
第八章结论和研究展望155
第一节本研究的结论155
一、产业赶超是从低效率到高效率的跃升155
二、不同类型的产业实现赶超的机制156
三、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实现产业赶超的重要路径157
四、两化融合是实现产业赶超的新机遇158
五、完善的制度环境是实现产业赶超的重要保障159
第二节本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160
参考文献161
后记174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我国产业赶超的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0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