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翻译的辨认

封面

作者:王家新著

页数:475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473115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部带有“专论”性质的文集是近些年来王家新从事诗歌研究、教学和诗歌翻译实践的作品集。该文集分为三辑,以翻译为切入点,探讨翻译尤其是“诗人译诗”与中国新诗对“现代性”的追求的内在关联,并试图把现当代诗歌创作、翻译和诗学问题放在一种新的更开阔的视野里进行阐述;然后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考察中国现当代诗人译者如何通过翻译进行一种诗的辨认、对话和诗的锻造,揭示这种诗学实践对于当下创作和翻译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家新,著名诗人、批评家、翻译家。出生于湖北,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诗集《塔可夫斯基的树》、诗论随笔集《黄昏或黎明的诗人》等多种,出版译著《保罗·策兰诗文选》《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王家新译诗集》等。编选《当代欧美诗选》《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等。多次参加国际诗歌节和国际写作项目,并在国外大学讲学、做驻校诗人。曾获多种国内外文学奖。

本书特色

1、这部带有“专论”性质的文集是诗人王家新教授近些年来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产物。该文集共分三辑,内容相互贯通:最辑以翻译为切入点,探讨翻译与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内在关联,并把诗歌、翻译和诗学问题放在一种更开阔的视野里阐述;第二辑具体考察中国现当代诗人如何通过翻译进行诗的辨认、对话和锻造,探讨这种诗学实践的性质和意义;第三辑则特意考察了一些西方诗人译者的翻译,并着力揭示这种翻译所带来的启示。

2、作者视写作和翻译为一种生命的辨认,这部专论对刷新和拓展对语言、翻译和存在本身的认知,对一种新的“面向未来”的翻译诗学的建设,都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目录

翻译与中国现代诗歌

翻译与中国新诗的语言问题

对奥登的翻译与中国现代诗歌

“翻译体”问题

穆旦:翻译作为幸存

诗人译诗:一种现代传统

从《众树歌唱》看叶维廉的翻译诗学

诗人、批评者、译者——袁可嘉与中国新诗

“我们怎能自舞辩识舞者?”——杨牧与叶芝

“诗的见证”与“神秘学入门”——从米沃什到扎加耶夫斯基

“要打出真铁,让风箱发出吼声”——希尼的诗歌及其翻译

翻译的辨认

风暴来临前的辨认——陈敬容对里尔克《预感》的翻译

“静默的远航”与“明亮的捕捞”——王佐良对洛厄尔《渔网》的翻译

“披上你的光辉”:翻译茨维塔耶娃

辨认的诗学——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及其翻译

翻译的授权:对阿米亥诗歌的翻译

“揭开”诗中隐秘的燃烧——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翻译

“绿啊我多么希望你绿”——洛尔迦诗歌及其翻译

白鹭与晚年与语言的“波浪线”——沃尔科特的《白鹭》及其翻译

语言激流对我们的冲刷——夏尔诗歌及其翻译

另一种参照

“喉头爆破音”——英美诗人对策兰的翻译

从“晚期风格”往回看——策兰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翻译

耳朵的听取——诗歌翻译中的“声音”问题

“似曾相识燕归来”——帕斯对王维的翻译

雷克斯洛斯对杜甫的翻译

为了春天的“剪枝”

策兰对狄金森诗歌的翻译

后记

节选

赵译的成功,正在于她没有走“信达雅”那一路,而是如鲁迅所说的取其“质直”,以其透彻的理解和精确的翻译,充分保持原作的难度和语言上的异质性。这样的译文,不仅再现其诗质,也给中国新诗带来了真正能够提升其语言品质的东西。

对于“信达雅”尤其是它的流弊,有识者早已看得很清楚。但问题是我们的很多翻译仍深陷在这“三字经”的魔咒之中。去年,一本《保罗·策兰诗选》出来后,人们对它的不满也大多集中在这个问题上。以下是豆瓣读书网上的部分议论:“可惜,翻译得太过意译……没有了策兰的那种‘后现代’语言锋芒。”(Dasba)“翻译的太离谱了……主要因为他太流畅了,策兰怎么可能流畅呢?策兰造词,可这位翻译竟然使用中国古文,人家那些字可是锥心刺血出来的,你这可好,快整成二人转了。……读孟译之后,基本对策兰没什么感觉了,因为,只有陌生,只有那些生生楔入我们的东西,那些使我们疼痛的东西我们才可能警醒并记住。”(凉炉子)“但是这个译本,说实话,缺点和硬伤太多:1.译者似乎有顽固的中国旧式文人情调,经常用一些戏曲对白式的、酸腐书生式的、民间小调式的蹩脚语言来翻译策兰,给人以不伦不类之感;2.译者总是尽量把策兰浪漫化、抒情化。似乎这样才像‘诗’。”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翻译的辨认》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0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