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杨著
页数:150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41804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其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长期以来,受以经济效益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传统发展观影响,我国的电力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造成了过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局面。电力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不仅加剧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失衡程度,更带来了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对电力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进行调整迫在眉睫。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基于能源互联网的能源格局转型总体架构,并大力推进水电、风电、光伏、核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建设,为能源格局转型奠定了实质性基础。能源互联网框架下的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是促进电力工业科学发展,实现电力工业、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而要将这一有力举措落到实处不仅需要新能源开发、能源存储、远距离传输等技术的发展,更需要灵活、科学的市场机制作保障。发电权交易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交易类型,在火电“上大压小”的转型过程中,显现出了其作为能源替代市场手段的有效性。但是,传统的发电权交易主要以撮合模式下火电之间的替代交易为主,且鲜有对交易风险进行多方面、深入的考虑和分析。然而在能源互联网的新背景下,电能交易在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决策目标、管理需求等多方面都将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上述新形势从横向上拓宽了电力交易的广度、从纵向上延伸了电力产业链的深度,在提升电力交易活跃度的同时也增大了电力市场的复杂度和风险性。世界范围内爆发的历次电力危机警示我们:一个科学、合理的电力交易市场应该是竞争机制与风险管理机制并重的市场,风险管理是确保电力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产业,其健康发展不仅关乎本行业的利益,更与其上、下游产业链乃至国计民生的稳定息息相关。可见,对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标志的电力交易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在传统发电权交易研究的基础上,以未来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多元化趋势下的发电权交易及其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进行能源互联网框架下能源格局转型所需市场机制的初步探索。
本书特色
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其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长期以来,受以经济效益为最评价标准的传统发展观影响,我国的电力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造成了过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局面。电力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不仅加剧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失衡程度,更带来了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对电力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进行调整迫在眉睫。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基于能源互联网的能源格局转型总体架构,并大力推进水电、风电、光伏、核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建设,为能源格局转型奠定了实质性基础。能源互联网框架下的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是促进电力工业科学发展,实现电力工业、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而要将这一有力举措落到实处不仅需要新能源开发、能源存储、远距离传输等技术的发展,更需要灵活、科学的市场机制作保障。发电权交易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交易类型,在火电“上大压小”的转型过程中,显现出了其作为能源替代市场手段的有效性。但是,传统的发电权交易主要以撮合模式下火电之间的替代交易为主,且鲜有对交易风险进行多方面、深入的考虑和分析。然而在能源互联网的新背景下,电能交易在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决策目标、管理需求等多方面都将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上述新形势从横向上拓宽了电力交易的广度、从纵向上延伸了电力产业链的深度,在提升电力交易活跃度的同时也增大了电力市场的复杂度和风险性。世界范围内爆发的历次电力危机警示我们:一个科学、合理的电力交易市场应该是竞争机制与风险管理机制并重的市场,风险管理是确保电力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产业,其健康发展不仅关乎本行业的利益,更与其上、下游产业链乃至国计民生的稳定息息相关。可见,对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标志的电力交易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在传统发电权交易研究的基础上,以未来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多元化趋势下的发电权交易及其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进行能源互联网框架下能源格局转型所需市场机制的初步探索。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其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长期以来,受以经济效益为最评价标准的传统发展观影响,我国的电力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造成了过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局面。电力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不仅加剧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失衡程度,更带来了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对电力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进行调整迫在眉睫。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基于能源互联网的能源格局转型总体架构,并大力推进水电、风电、光伏、核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建设,为能源格局转型奠定了实质性基础。能源互联网框架下的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是促进电力工业科学发展,实现电力工业、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而要将这一有力举措落到实处不仅需要新能源开发、能源存储、远距离传输等技术的发展,更需要灵活、科学的市场机制作保障。发电权交易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交易类型,在火电“上大压小”的转型过程中,显现出了其作为能源替代市场手段的有效性。但是,传统的发电权交易主要以撮合模式下火电之间的替代交易为主,且鲜有对交易风险进行多方面、深入的考虑和分析。然而在能源互联网的新背景下,电能交易在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决策目标、管理需求等多方面都将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上述新形势从横向上拓宽了电力交易的广度、从纵向上延伸了电力产业链的深度,在提升电力交易活跃度的同时也增大了电力市场的复杂度和风险性。世界范围内爆发的历次电力危机警示我们:一个科学、合理的电力交易市场应该是竞争机制与风险管理机制并重的市场,风险管理是确保电力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产业,其健康发展不仅关乎本行业的利益,更与其上、下游产业链乃至国计民生的稳定息息相关。可见,对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标志的电力交易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在传统发电权交易研究的基础上,以未来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多元化趋势下的发电权交易及其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进行能源互联网框架下能源格局转型所需市场机制的初步探索。
目录
第2章 发电权交易及其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2.1 引言2.2 市场及交易主体建模相关理论2.3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2.4 本章小结第3章 基于主体行为影响的发电权价格波动风险研究3.1 引言3.2 基于CA-CN理论的发电权价格波动风险分析模型3.3 算例分析3.4 本章小结第4章 基于风险决策的风火发电权交易研究4.1 引言4.2 基于CVaR_PA的风火发电权交易机制4.3 基于CVaR_PA的风火发电权交易模型4.4 算例分析4.5 本章小结第5章 基于水流补偿风险的梯级水火发电权交易研究5.1 引言5.2 水流补偿风险及量化决策机理5.3 基于CA的梯级水电共同体交易决策模型5.4 梯级水电共同体与火电的发电权交易流程5.5 算例分析5.6 本章小结第6章 基于风险型多属性影响的混合发电权交易研究6.1 引言6.2 多属性混合发电权双边交易决策机理6.3 多属性混合发电权双边交易模型6.4 多属性混合发电权交易决策流程6.5 算例分析6.6 本章小结第7章 总结与展望7.1 全书总结7.2 创新点及展望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