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斯俭主编
页数:160页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90069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灾害健康管理的不同阶段划分而设计。即灾前, 透过个人和家庭备灾计划制定, 提高参加者防灾、减灾、备灾意识和技能 ; 灾时, 透过现场的检伤分类和急救技术模拟学习和演练, 提高参与者灾时的应对处置能力 ; 灾后, 透过对住院伤者的伤口管理和早期康复护理技术实践, 增强参与者对伤者灾后身心康复需求的关注 ; 同时也注重提高参与者对灾区传染病和慢性病健康管理意识。
本书特色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灾害日益频发,中国境内灾害的发生频率与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灾害医学和灾害护理学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2013年香港赛马会赞助中国内地首批28名护士参加由香港理工大学与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合办的为期两年的灾害护理硕士课程,旨在为中国内地培养灾害护理人才,以他们为种子在全国各地逐步带动灾害护理研究、灾害护理培训和灾害护理实践,逐步提高中国护士的灾害护理水平。
2014年8月3日16:30云南省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里氏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km。四川大学一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第1届灾害护理硕士研究生(2013级)赴云南昭通市医院及鲁甸县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帐篷社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一系列与灾害相关的培训和社区健康服务活动。
据笔者所知,这是中国内地首次由灾害护理专业人员主导的跨专业培训。《灾害护理跨专业培训手册》为这一系列灾害培训现场纪录手册,它不仅可用于指导灾害护理专业学生设计的现场学习活动,而且也可为护理本科和研究生临床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以突出护理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不断满足患者个体、家庭和社区健康整体需要。这是我国灾害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未来所有从事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如何使用本培训手册?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灾害日益频发,中国境内灾害的发生频率与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灾害医学和灾害护理学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2013年香港赛马会赞助中国内地首批28名护士参加由香港理工大学与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合办的为期两年的灾害护理硕士课程,旨在为中国内地培养灾害护理人才,以他们为种子在全国各地逐步带动灾害护理研究、灾害护理培训和灾害护理实践,逐步提高中国护士的灾害护理水平。
2014年8月3日16:30云南省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里氏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km。四川大学一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第1届灾害护理硕士研究生(2013级)赴云南昭通市医院及鲁甸县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帐篷社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一系列与灾害相关的培训和社区健康服务活动。
据笔者所知,这是中国内地首次由灾害护理专业人员主导的跨专业培训。《灾害护理跨专业培训手册》为这一系列灾害培训现场纪录手册,它不仅可用于指导灾害护理专业学生设计的现场学习活动,而且也可为护理本科和研究生临床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以突出护理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不断满足患者个体、家庭和社区健康整体需要。这是我国灾害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未来所有从事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如何使用本培训手册?
荀子《儒效篇》中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翻译为白话文:未闻不如耳闻,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心领神悟,心领神悟不如身体力行。能学至身体力行便足够了。其含义是指: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应以身体力行为先。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过程。《灾害护理跨专业培训手册》的培训方法正是强调具体实践和提高参加者的动手能力。
目录
第一节 灾害基本概念
第二节 “5·12”汶川地震后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节 灾害护理跨专业培训框架发展与建构
第二章 个人、家庭备灾
第一节 小讲义
第二节 小组活动
第三节 学习资源
第三章 灾害现场检伤分类
第一节 小讲义
第二节 小组活动
第三节 学习资源
第四章 灾害现场急救
第一节 小讲义
第二节 小组活动
第三节 学习资源
第五章 伤口管理
第一节 小讲义
第二节 小组活动
第三节 学习资源
第六章 康复护理
第一节 小讲义
第二节 小组活动
第三节 学习资源
第七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自我健康管理
第一节 小讲义
第二节 小组与社区活动
第三节 学习资源
第八章 项目总结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