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晓宏,许文龙著
页数:262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8069964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情报组织——共产国际情报组织在中国的活动踪迹为轴线,以恢弘凝重的纪实笔触,全景再现了国际情报战士为保卫红色苏联,支援中国抗战,同日本法西斯及中国反动势力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而又鲜为人知的秘密交锋。
本书所介绍的“国际特工”,并非指的是国际上那些职业间谍或神秘的冒险家,而是指20世纪上半叶,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了战略利益派遣到世界各地的情报人员。因这些情报人员大多以共产国际的情报组织成员身份为掩护,所以称做国际特工。可以说这个情报组织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当时苏联两个最大的情报机构“克格勃”和”格柏乌”的幕后操纵。
“格柏乌”(GRU)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的简称。与偏重于谍报活动的“克格勃”不同,这是一个完全隶属于军方管制的情报机构,它的首脑全部是从秘密警察的高级官员中选派。“格柏乌”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苏联所有情报机构中最机密的一个”。整个“二战”期间,“格柏乌”在全世界建立了几个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也被情报界视为样板的著名情报网,如欧洲的“红色乐队”情报网、亚洲日本的“拉姆扎小组”、中国的“满洲情报组”等等。在这些英雄的群体中,涌现出许多光辉的名字。
目录
第一章 红色谍王在中国
佐尔格进驻大上海
组织在加强
情报小组中的中国战士
★张文秋——最后的“家”
★方文——北平秘织情报网
在另一条战线上
佐尔格最后的杰作
第二章 怪西人和他的战友们
千里大护送
双雄传奇
★刘思慕敌营脱险
★川合定吉的使命
“怪西人”之谜
第三章 谍海女杰
上海往事
★在等待中工作
★与佐尔格相识
动荡岁月
新的任务
第四章 命令,越过国境
苏子元:关内关外生死行
张永兴:甘洒热血祭春秋
★秘密情报组
★炮击军火库
★战士的归宿
第五章 从莫斯科归来
“间谍”在这里诞生
★特种学校
★精英纷至沓来
陈冰岩:矢志不渝求真理
王方:机智勇敢出牢笼
节选
本书中介绍的“国际特工”,并非指的是国际上那些职业间谍或神秘的
冒险家,而是20世纪上半期,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了战略利益派遣到
世界各地的情报人员。因这些情报人员大多以共产国际的情报组织为掩护,
所以称做国际特工。可以说这个情报组织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当时苏联两个
最大的情报机构“克格勃”和“格柏乌”。
“克格勃”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其前身是“肃反委员会”,也称“
契卡”,成立于1917年12月20日,由波兰籍共产党员捷尔任斯基出任首任首
脑。1954年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部(即克格勃)沿用了肃反委员会的标志,标
志上有盾牌和剑的图形,盾象征着捍卫革命,而剑则象征与敌斗争。1923年
,苏联建立之后,“肃反委员会”被赋予了联盟机关的地位,称“国家政治
保卫总局”(缩写为OTTY),其规模更大,还拥有自己的“法律委员会”,用
以迅速判决反革命分子、间谍和恐怖分子。以前的肃反委员会是在非常时期
作为保卫革命的必要手段而临时组建的机构,与其不同的是,之后成立的国
家政治保卫局、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及其后继者,在苏联国家体系中一直占据
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苏维埃俄国自成立之始就已开始采取一系列步骤,以实现其在国外的大
规模“输出革命”的计划。当肃反委员会还在为保卫布尔什维克政权免受国
内现实的和臆想的敌人的侵害而努力的时候,国外的苏维埃间谍机构的活动
主旨已经是为了输出革命了。当时在国外的大部分行动不是肃反委员会组织
的,而是由控制在布尔什维克人手中的共产国际组织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会(NkkH)称自己为“世界革命的大本营”。
1920年12月20日,在肃反委员会成立三周年之际,捷尔任斯基作出了建
立“国外处”的决定,这可以说是契卡工作的一大转变。
1921年,特里利瑟尔主持了国外处的工作。大约就在此时,共产国际创
建了一个秘密国际联络处(OMC)。联络处给国外处以很大帮助,吸收了一些
外国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进行秘密情报工作,因为这些人更愿意对来自共产
国际的救援呼吁作出反应,而不愿同苏维埃情报机构直接打交道。30年代的
许多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和内务人民委员部属下最优秀的外国间谍,都一直以
为他们是在为共产国际效力。国际联络处还为建立“先遣组织”打下了基础
,这些组织以后成了苏联情报机构实施“积极行动”的重要工具。先遣组织
都是用国际联络处的钱建立的,在这方面最卓越的组织家应属德共副主席维
利·明岑贝格——“我们所有战友的保护神”(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