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玉米

封面

作者:毕飞宇著

页数:283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201298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三个人,三个女人,她们生长于田野,她们都梦想远方。
这三个女人属于过去时代,那个时代塑造了她们的命运;但她们又属于现在和未来,因为她们来自“中国经验”中最令人伤痛、最宿命意味的深处——在古老乡土和现代进程之间、在历史和生活之间,“个人”何以成立?她(他)的自由、她(他)的道德责任何以成立?
——李敬泽,批评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从《玉米》中的玉米和玉秀两位姑娘身上,我也看到了我村上邻居姑娘的影子。每个农村姑娘都有一个嫁给自己梦寐以求男人和更好家庭的梦想,但大部分农村姑娘最后都梦想破灭读《玉米》,我有点读出《红楼梦》的感觉,如桃花般鲜艳的女性生命,从盛开到飘零,从干净如露到浸染如墨,最终如烟如土消融在凡俗的人间。
——俞敏洪,企业家、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作者简介

毕飞宇,1964年1月生于江苏兴化,现为南京大学教授。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文学讲稿《小说课》。
《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玉米》英文版获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平原》获法国《世界报》文学奖,《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相关资料

《玉米》对“文革”时期中国家庭和乡村生活进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探索,作家在一个扣人心弦的家庭冲突和爱情故事中,天衣无缝地游走于史诗般的宏大叙述和深入细腻的描写之间,既气势磅礴又精妙细微,不仅勾勒出个体的生活,同时还呈现了整个社会的全貌。
——2011年度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授奖辞

尽管存在着残酷与苦难,毕飞宇的这部书中也有希望,这种希望主要在于三姐妹对于生活的贫困的蔑视,以及她们反抗各种势力、为自己寻找一个新的未来的决心。在这个意义上,她们超越了自己身处的压抑环境,并最终鼓舞了读者。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毕飞宇这本书英文名是《三姐妹》,我觉得他在书中对人性认识的严肃程度让我联想到一位严肃的俄罗斯作家——同样创作了戏剧《三姐妹》的契诃夫。
——David Parker,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英仕曼亚洲文学奖董事会主席

玉米、玉秀还有玉秧,她们是集权命运下面的三姐妹,三个没有权利的人。
——毕飞宇,作家

本书特色

玉米的人生分为两部分,结婚前和结婚后。
结婚前的玉米是傲气的,充满炙热能量的,哪怕和她写信的人远隔“千里之外”,人们也能感受到那些“白纸黑字”里汹涌澎湃的爱情。
结婚后的玉米是低微的,委曲求全的,她的身后拴着她的父亲、她的母亲、她的姊妹,权力的欲望浸蚀人心,消耗飒爽。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源于那个稻草飘香的夜晚,玉米、玉秀、玉秧,王家庄里的三个姐妹的人生从这里发生了突变。
这是三个中国大地上最为普通的女人,她们忠于爱、失去爱、痛恨爱。
这是三个逃离他人目光审视的故事,她们挣扎、破灭、沉溺。
有多少时刻,我们向往一个没有窥探的世界?
有多少时刻,我们渴望一个没有束缚的自己?

目录

序(李敬泽)
第一部 玉米
第二部 玉秀
第三部 玉秧
后记一
后记二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玉米》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0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