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封面

作者:曾瑶辉主编

页数:311页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06464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职高专国家示范性院校课改规划教材”,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项目化课程的配套教材。本书以完成高速公路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的集成与维护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背景,按照从易到难、通俗易懂的原则设置了18个项目,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及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局域网组建、TCP/IP协议及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具体配置、DNS/DHCP/FTP/Web服务器等应用层程序的配置、企业网规划与组建、网络布线、因特网接入、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组建等方面的内容。全书以项目化形式展开,采用项目化考核,以思科的网络模拟软件PacketTracer作为主要的虚拟实训环境。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或“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领域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或自学参考书。
本书配套提供课件、幻灯片、实训软件等资源,有需要的老师可扫二维码上网查找。

本书特色

本书是“高职高专国家示范性院校课改规划教材”,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项目化课程的配套教材。本书以完成高速公路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的集成与维护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背景,按照从易到难、通俗易懂的原则设置了18个项目,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及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局域网组建、TCP/IP协议及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具体配置、DNS/DHCP/FTP/Web服务器等应用层程序的配置、企业网规划与组建、网络布线、因特网接入、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组建等方面的内容。全书以项目化形式展开,采用项目化考核,以思科的网络模拟软件PacketTracer作为主要的虚拟实训环境。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或“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领域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或自学参考书。
本书配套提供课件、幻灯片、实训软件等资源,有需要的老师可扫二维码上网查找。

目录

项目1 初识计算机网络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含义及分类 1
1.1.1 计算机网络的含义 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
1.2 考察Internet 2
1.2.1 从局部的角度看Internet 2
1.2.2 从服务的角度看Internet 4
1.2.3 有关Internet的资料 5
1.2.4 考察因特网核心 6
1.2.5 考察接入网络 14
1.2.6 因特网层次结构 17
1.3 网络体系结构和模型 18
1.3.1 CCITT模型 18
1.3.2 OSI模型 19
1.3.3 DoD模型 23
项目1考核 25

项目2 学习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26
2.1 传输介质 26
2.1.1 同轴电缆 26
2.1.2 双绞线 27
2.1.3 光纤 28
2.2 模拟与数字 29
2.2.1 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 29
2.2.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30
2.3 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 31
2.3.1 基带传输 31
2.3.2 宽带传输 31
2.4 基带编码技术 32
2.4.1 二阶基带信号的编码方式 32
2.4.2 多阶基带信号的编码方式 34
2.5 宽带调制技术 35
2.6 同步(Synchronization)技术 36
2.7 单工与双工 37
2.8 带宽 38
项目2考核 39

项目3 组建总线式以太局域网 40
3.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40
3.2 以太网基本原理 42
3.2.1 信号的广播 42
3.2.2 MAC地址与定址 43
3.2.3 冲突 43
3.2.4 CSMA/CD 44
3.2.5 冲突域与最小帧限制 45
3.2.6 以太网帧格式 46
3.2.7 半双工/全双工 47
3.3 10Mb/s以太网组网标准 47
3.3.1 10BASE-5以太网 47
3.3.2 10BASE-2以太网 50
3.3.3 10BASE-T 51
3.3.4 10BASE-F 54
3.4 100Mb/s以太网组网标准(FastEthernet) 57
3.5 1000 Mb/s以太网组网标准 58
3.6 万兆以太网标准 60
实训1 制作以太网网线 60
实训2 用制作的网线组建对等以太网 64
项目3考核 70

项目4 组建交换式以太网 71
4.1 网络互连设备概述 71
4.2 透明网桥的工作原理 72
4.3 交换机及交换式以太网 73
4.4 交换局域网组网实例 74
4.5 虚拟局域网 77
4.6 生成树协议 81
项目4考核 85

项目5 组建无线局域网 90
5.1 无线网络基本知识 90
5.2 无线网络协议标准 92
5.3 无线设备 92
5.4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方案 93
5.5 组建中小型无线局域网 95
项目5考核 101

项目6 IP协议与IP编址 102
6.1 IP协议 102
6.1.1 IP信息包的传送 103
6.1.2 IP信息包的分割与重组 104
6.1.3 IP信息包的结构 105
6.2 IP信息包的传递模式 106
6.2.1 单点传送(Unicast) 106
6.2.2 广播传送(Broadcast) 106
6.2.3 多点传送(Multicast) 107
6.3 IP地址表示方法 108
6.4 IP地址的类别 108
6.4.1 IP地址的结构 108
6.4.2 IP地址的分类 109
6.4.3 特殊的IP地址 111
6.4.4 IPv6的地址定义 111
6.5 子网 112
6.5.1 子网分割的原理 112
6.5.2 子网掩码 113
6.5.3 子网分割实例 114
6.6 无类别的IP地址 115
6.6.1 CIDR原理 116
6.6.2 CIDR实例 116
项目6考核 117

项目7 了解ARP和ICMP 119
7.1 ARP协议 119
7.1.1 ARP运作方式 119
7.1.2 ARP与IP路由 120
7.1.3 ARP高速缓存 121
7.2 ICMP协议 122
7.3 ICMP工具 123
7.3.1 ping 124
7.3.2 TRACERT或traceroute 125
项目7考核 128

项目8 IP路由 129
8.1 IP路由 129
8.1.1 路由器概述 129
8.1.2 路由器的特性 130
8.1.3 路由器的功能与路由的过程 130
8.1.4 直接与间接传递 131
8.2 路由表 132
8.3 Windows 2000路由表实例 133
8.4 静态与动态路由 134
8.4.1 静态路由 134
8.4.2 动态路由 138
项目8考核 142

项目9 路由器基本配置实操 143
9.1 考察路由器的组成 143
9.2 了解Cisco IOS 146
9.3 路由器基本配置过程 151
9.4 路由器密码恢复 156
项目9考核 159

项目10 路由器的高级配置 162
项目10考核 166

项目11 了解UDP和TCP协议 167
11.1 UDP信息包的结构和特性 167
11.1.1 UDP信息包的结构 167
11.1.2 UDP协议的特性 168
11.1.3 连接端口 168
11.2 TCP报头及TCP的特性 170
11.2.1 TCP信息包的结构 170
11.2.2 TCP的特性 171
11.3 TCP传送机制 172
11.3.1 确认与重发 172
11.3.2 滑动窗口技术 173
11.3.3 发送与接收窗口 175
11.3.4 窗口大小与流量控制 177
11.3.5 字节流 177
11.3.6 双向传输 179
11.3.7 传送机制小结 180
11.4 TCP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180
11.4.1 标识连接 180
11.4.2 建立连接 181
11.4.3 终止连接 182
项目11考核 183

项目12 DNS和DHCP服务配置 184
12.1 DNS 184
12.1.1 FQDN的概念 184
12.1.2 DNS名称解析 185
12.2 DNS的结构 185
12.2.1 根域 186
12.2.2 顶层域 186
12.2.3 第二层域 187
12.2.4 主机 187
12.2.5 DNS区域 187
12.2.6 DNS服务器类型 189
12.3 DNS查询流程 190
12.3.1 递归查询 191
12.3.2 反复查询 191
12.3.3 完整的查询流程 192
12.4 DNS资源记录 192
实训1 在PT上完成DNS设置实验 193
实训2 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实现DNS 193
12.5 DHCP 199
12.5.1 DHCP原理 199
12.5.2 DHCP的优点 200
12.5.3 DHCP运作流程 200
12.5.4 DHCP配置过程 202
项目12考核 207

项目13 配置Web服务器 208
13.1 万维网概述 208
13.2 Web服务器IIS5.0 209
13.2.1 安装和测试IIS5.0 209
13.2.2 IIS的管理 211
13.3 Web服务器Apache 219
项目13考核 221

项目14 配置FTP服务器 222
14.1 文件传输服务 222
14.2 FTP服务器IIS5.0 223
14.3 FTP客户端软件 225
14.4 FTP服务器Server-U 226
项目14考核 233

项目15 组建企业网 234
15.1 广域网概述 234
15.2 广域网主干传输技术的物理层标准 236
15.2.1 T-Carrier 236
15.2.2 SONET 238
15.3 广域网主干传输技术的
数据链路层标准 238
15.3.1 帧中继(Frame Relay) 238
15.3.2 ATM(非同步传输模式) 239
15.3.3 综合服务数字网络ISDN 241
15.4 租用公用广域网组建Intranet 243
15.4.1 租用PSTN 243
15.4.2 租用N-ISDN 244
15.4.3 租用DDN 248
15.4.4 租用Frame Relay(帧中继) 250
15.4.5 租用MSTP线路 253
15.4.6 租用裸光纤 253
15.5 Intranet 实例 254
项目15考核 255

项目16 因特网接入技术 256
16.1 ADSL接入因特网 256
16.1.1 通过ADSL Modem接入因特网 256
16.1.2 利用路由器使局域网共享
ADSL线路 259
16.2 通过光纤接入因特网 263
16.3 通过手机接入因特网 263
项目16考核 264
项目17 综合布线 265
17.1 综合布线概述 265
17.2 子系统布线工程设计 269
项目17考核 271

项目18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组建 272
18.1 概述 272
18.1.1 通信系统管理体制 272
18.1.2 通信系统构成与功能 273
18.2 省域骨干网传输系统 274
18.2.1 制式选择 274
18.2.2 传输容量及设备选型 274
18.2.3 网络结构 275
18.2.4 保护方式 279
18.2.5 系统配置 279
18.2.6 传输网管 282
18.2.7 传输网同步 283
18.3 路段内接入网系统 283
18.3.1 制式选择 283
18.3.2 SDH综合业务接入网 283
18.3.3 IP宽带接入网 285
18.4 语音交换(程控交换)系统 286
18.4.1 网络结构 286
18.4.2 系统功能 287
18.4.3 接口要求及信令方式 287
18.4.4 计费方式 288
18.4.5 交换机容量 288
18.4.6 编号方案 288
18.4.7 同步系统 291
18.4.8 网络管理和维护 291
18.4.9 指令电话系统 292
18.5 支撑网 292
18.5.1 同步网 292
18.5.2 信令网 293
18.5.3 网管网 294
18.6 紧急电话与隧道有线广播系统 294
18.6.1 设置原则 294
18.6.2 系统构成 295
18.6.3 系统功能 295
18.7 会议电视系统 296
18.7.1 系统构成 296
18.7.2 系统功能 296
18.7.3 设备配置 296
18.8 数据、图像传输通路 297
18.8.1 数据传输通路 297
18.8.2 图像传输通路 298
18.9 高速公路呼叫服务中心系统 299
18.9.1 系统方案 299
18.9.2 系统构成 301
18.9.3 系统功能 301
18.10 光、电缆工程 301
18.10.1 光缆配置原则 301
18.10.2 电缆配置原则 302
18.11 通信管道 302
18.11.1 管材选择 302
18.11.2 设计容量 302
18.11.3 通信管道的管理 303
18.12 通信电源系统 303
18.12.1 基本要求 303
18.12.2 容量配置 304
18.12.3 电源系统防雷保护 304
18.13 通信机房建筑要求 305
18.14 典型光网络平台OptiX OSN 3500
简介 305
18.14.1 OptiX OSN 3500 概貌 305
18.14.2 OptiX OSN 3500的特点 306
项目18考核 310

参考文献 311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0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