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新苗著
页数:39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049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本、舞台与戏曲史研究》为作者近年来戏曲研究论文选集。全书分四个板块:一,戏曲文学与创作论。收入戏曲文学和创作理论相关研究论文,其特色是既有古代也有当代,在研究视野上打破古今壁垒;二,从文本到舞台。收入的论文讨论戏曲文本到舞台的流变,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意义;三,近代戏曲嬗变研究。近代戏曲变化迅疾,主要体现在戏曲文化的新变、戏曲声腔的变迁,清末改良理论与实践,本部分是对从以上三个主要方面来进行的近代戏曲史嬗变的个案研究;四,京剧研究。京剧自清代嘉道时期酝酿形成,发展至今成为国剧,是中国戏曲艺术中影响最广泛的艺术样式。本部分收入京剧史个案研究论文。以上四个部分,体现了作者戏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既关注文本研究,也注重舞台艺术研究;既关注文学艺术本身,也注重戏曲发展史的梳理。在当代戏曲研究中有一定特色。论文皆发表于《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献》、《戏曲研究》、《戏曲艺术》、《戏剧艺术》、《中央戏剧学院学报》等专业核心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全书最后附录部分,收入四篇其他领域研究论文,是作者读硕、博士阶段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学术足迹。这四篇论文也发表于专业学术期刊。
作者简介
吴新苗,男,安徽人。安徽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师从胡益民教授、朱万曙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师从张燕瑾教授。2006年至今,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现为戏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戏曲史论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戏曲史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书特色
《文本、舞台与戏曲史研究》为作者近年来戏曲研究论文选集。全书分四个板块:一,戏曲文学与创作论。收入戏曲文学和创作理论相关研究论文,其特色是既有古代也有当代,在研究视野上打破古今壁垒;二,从文本到舞台。收入的论文讨论戏曲文本到舞台的流变,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意义;三,近代戏曲嬗变研究。近代戏曲变化迅疾,主要体现在戏曲文化的新变、戏曲声腔的变迁,清末改良理论与实践,本部分是对从以上三个主要方面来进行的近代戏曲史嬗变的个案研究;四,京剧研究。京剧自清代嘉道时期酝酿形成,发展至今成为国剧,是中国戏曲艺术中影响最广泛的艺术样式。本部分收入京剧史个案研究论文。以上四个部分,体现了作者戏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既关注文本研究,也注重舞台艺术研究;既关注文学艺术本身,也注重戏曲发展史的梳理。在当代戏曲研究中有一定特色。论文皆发表于《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献》、《戏曲研究》、《戏曲艺术》、《戏剧艺术》、《中央戏剧学院学报》等专业核心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全书最后附录部分,收入四篇其他领域研究论文,是作者读硕、博士阶段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学术足迹。这四篇论文也发表于专业学术期刊。
目录
三 近代戏曲嬗变研究从“识艳之书”《燕兰小谱》看清代戏曲文化的新变抄本《花天尘梦录》中的昆曲史料从狎优到捧角——《顺天时报》中堂子史料及文人与“相公”的关系戏曲改良中的“三段论”思维模式——以余治戏曲理论为标本清末民初北方地区戏曲改良活动考述辛亥前王钟声在北方的戏剧活动及其对戏曲改良的影响
四 京剧研究京剧形成的标志之一:道光时期的皮黄旦角名伶及其剧目晚清京剧伶人与戏班入宫演剧活动考论宣统二年《正宗爱国报》中的梅兰芳演出广告——兼论及梅氏早期艺术经历时代、传统、外域与梅兰芳艺术观念之形成
附录黄小田与《儒林外史》的早期传播及研究论屠隆“性情说”对复古派“情真说”的发展从复古到性灵的过渡者——屠隆的散文理论“怪风疾雨益苍凉”——读张际亮的纪行诗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