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高校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研究

封面

作者:曲绍卫,范晓婷,刘晶著

页数:31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897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是关于中国高校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研究。第一篇为大学生资助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涉及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和研究角度。第二篇为大学生资助管理过程评估研究,探讨大学生资助政策演变及管理现状,针对落后高校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三篇为大学生资助效果评估研究,基于资助政策执行主体的视角,从理论上尝试构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及其指标体系。第四篇为国外大学生资助经验借鉴及启示,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四个国家在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演变及内容构成,并分析了个国家的资助政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简介

曲绍卫,管理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研究领域为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高等教育管理。丰持“中国高校大学生资助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等重量、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出版专著、编著二十余部。获教育部、山东省社会科学等多项很好科研成果奖。

本书特色

大学生资助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人的重要体现,更是国家“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关系到教育公平水平的提升、人力资本竞争力的提升乃至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实现。自2007年以来,国家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各个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体系,中国大学生资助经费投入量及管理工作量随之急剧攀升,如何提升大学生资助管理的工作水平日渐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由曲绍卫、范晓婷和刘晶所合著的《中国高校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研究》一书主要从理论解析、过程评估及其效果评估三个维度展开,综合论述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执行现状。

目录

第一篇 大学生资助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生资助的内涵、本质,价值及理念探析
第一节 大学生资助的内涵
第二节 大学生资助的本质特征分析
第三节 大学生资助的价值功能阐释
第四节 大学生资助的理念探析
第三章 本书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第一节 本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四章 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的背景及原则
第一节 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的经济环境
第三节 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的教育基础
第四节 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大学生资助的利益主体分析
第一节 政府组织的利益分析
第二节 银行组织的利益分析
第三节 大学组织的利益分析
第四节 大学生的利益分析
第二篇 大学生资助管理过程评估
第一章 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及管理现状
第一节 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大学生资助的管理体制解析
第三节 大学生资助的经费投入剖析
第四节 大学生资助的对象规模分析
第二章 管理过程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
第一节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要素分析
第三节 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评议指标筛SHOU最选
第四节 三级指标的设计及其定义
第五节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重赋值
第三章 实证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分析
第一节 评估表的研制与发放
第二节 评估标准的制定及打分
第三节 评估结果的统计分析
第四章 大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成效与问题
第一节 大学生资助政策实施取得的基本成效
第二节 大学生资助管理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提升大学生资助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高校类别与大学生资助管理的建模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第二节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
第三节 回归分析的主要结论及对策
第三篇 大学生资助效果评估研究
第一章 执行主体的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政策效果的实证评价
第二章 受助主体的执行效果评价研究
第一节 资助政策对受助学生影响效果评价标准分析
第二节 资助政策对受助贫困学生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获得过资助和未获得过资助学生表现的比较
第三章 大学生资助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第一节 大学生资助效果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大学生资助效果的优化对策
参考文献
一 专著(图书、学位本书、会议文集等)
二 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
三 政策法规
附录A 大学生资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制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B 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指标重赋值专家调查表
附录C 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三级指标判断矩阵
附录D 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三级指标重
附录E 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输出
附录F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输出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高校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9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