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鹏主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页数:29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101798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组织撰写的年度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是对该行业2016年度发展状况的权威分析和2017年发展前景的权威预测。具体内容分八部分:“综合篇”主要探讨2016年全球装备工业产业发展状况和2016年中国工业产业发展状况;“行业篇”主要探讨重点行业的发展战略及成就;“区域篇”主要探讨重点区域的的发展战略及成就;“园区篇”重点园区的发展战略及成就;“企业篇”主要探讨重点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成就;“政策篇”主要探讨2016年中国装备工业产业政策环境和中国软件产业重点政策;“展望篇”介绍主要研究机构预测性观点并展望2017年中国装备工业产业发展形势。
本书特色
本书稿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组织撰写的年度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是对该行业2016年度发展状况的权威分析和2017年发展前景的权威预测。具体内容分八部分:“综合篇”主要探讨2016年全球装备工业产业发展状况和2016年中国工业产业发展状况;“行业篇”主要探讨重点行业的发展战略及成就;“区域篇”主要探讨重点区域的的发展战略及成就;“园区篇”重点园区的发展战略及成就;“企业篇”主要探讨重点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成就;“政策篇”主要探讨2016年中国装备工业产业政策环境和中国软件产业重点政策;“展望篇”介绍主要研究机构预测性观点并展望2017年中国装备工业产业发展形势。
目录
前言 综合篇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第二节 工业发展质量的概念及研究意义第二章 政策分析 第一节 创新金融机制,引导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 第二节 自贸区外资准人放宽为工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第三节 钢铁“十三五”规划重点去产能调结构 第四节 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合理布局工业生产 第五节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业新增长点 第六节 完善投资监管,提升工业生产效率 第七节 积极利用外资,支撑制造强国战略实施第三章 评价系统 第一节 研究思路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评价体系 第四节 评价方法 第五节 数据来源第四章 全国工业发展质量分析 第一节 全国工业发展质量指数走势分析 第二节 全国工业发展质量分类指数分析第五章 全国工业发展质量热点专题 第一节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滞涨”的原因及对策 第二节 对培育我国世界级工业品牌的几点思考 第三节 全面推进“营改增”,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四节 推动PPP模式健康发展亟待“去伪存真” 第五节 创新协同机制与模式,推进京津冀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第六节 如何破解长江经济带“重化工围江”难题 第七节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应强化协同创新思维 第八节 施耐德(北京)探索智能制造的新路径与经验启示 第九节 ITA扩围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有利有弊
行业篇第六章 全国工业发展呵临的问题 第一节 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尚未形成 第二节 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趋势加剧 第三节 行业去产能降成本进入攻坚期 第四节 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缓慢 第七章 工业细分行业发展质量整体评价与分析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38个行业发展质量评价第八章 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第一节 钢铁 第二节 汽车 第三节 电子信息 第四节 机械工业 第五节 纺织 第六节 有色金属 第七节 建材 第八节 轻工业 区域篇第九章 四大区域工业发展质量评价与分析 第一节 四大区域截面指数分析 第二节 四大区域分类指数分析第十章 地方省市工业发展质量评价与分析 第一节 梯队分析 第二节 分类指数分析 展望篇第十一章 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机遇 第二节 挑战第十二章 政策展望 第一节 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第二节 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第三节 稳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第四节 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参考文献后记
行业篇第六章 全国工业发展呵临的问题 第一节 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尚未形成 第二节 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趋势加剧 第三节 行业去产能降成本进入攻坚期 第四节 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缓慢 第七章 工业细分行业发展质量整体评价与分析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38个行业发展质量评价第八章 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第一节 钢铁 第二节 汽车 第三节 电子信息 第四节 机械工业 第五节 纺织 第六节 有色金属 第七节 建材 第八节 轻工业 区域篇第九章 四大区域工业发展质量评价与分析 第一节 四大区域截面指数分析 第二节 四大区域分类指数分析第十章 地方省市工业发展质量评价与分析 第一节 梯队分析 第二节 分类指数分析 展望篇第十一章 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机遇 第二节 挑战第十二章 政策展望 第一节 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第二节 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第三节 稳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第四节 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