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封面

作者:董增川

页数:170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84420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系统介绍了区域水资源评价、水需求预测、水资源供需分析、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水资源综合规划、运行调度和综合管理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并简要介绍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1.2 水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1.3 水资源的属性
1.4 世界与我国水资源情况
1.5 水资源问题与挑战

第2章 水资源评价
2.1 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分类
2.2 地表水资源量计算
2.3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2.4 区域水资源总量计算
2.5 区域水质分析评价
2.6 区域水资源评价指标
2.7 水资源可利用量

第3章 水资源需求预测
3.1 需水的概念及分类
3.2 生活需水
3.3 工业需水
3.4 建筑业和第三产业需水
3.5 农业需水
3.6 河道内生产需水
3.7 生态需水
3.8 综合需水分析与计算

第4章 水资源供需分析
4.1 供需分析的概念
4.2 水利工程可供水量计算
4.3 区域可供水量的计算
4.4 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方法
4.5 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第5章 水资源优化配置
5.1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
5.2 基于经济效益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5.3 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5.4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5.5 水资源配置模式

第6章 水资源综合规划
6.1 综合规划的概念
6.2 综合规划方案的设置
6.3 综合规划方案的优选

第7章 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
7.1 运行调度的概念
7.2 运行调度的确定性模型
7.3 运行调度的随机模型

第8章 水资源综合管理
8.1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
8.2 水资源管理的组织体制
8.3 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
8.4 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机制
8.5 水资源管理的技术体系
8.6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8.7 国外水资源综合管理经验

第9章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9.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
9.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9.3 水资源承载能力

参考文献

节选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5.1.2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涵义,水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公平性、高效性、可持续性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进行水资源分配时要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则,考虑不同区域间和社会各阶层间的各方利益进行水资源的科学分配,实现不同区域(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资源利用效益在同一区域内社会各阶层中公平分配。   2.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主要是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取得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最佳综合效益。效率是基于水资源作为社会经济行为中的商品属性确定的。对水资源的分配,应以其利用的经济效益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其对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或效益)作为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使水资源利用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这种高效性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意义上的效益,而是同时追求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利用效益。这需要在水资源配置问题中设置相应的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并考察目标之间的竞争性和协调发展程度,满足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性原则。   3.可持续原则   可持续原则就是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水资源是一种再生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和对人类利害并存的特点。对它的开发利用要有一定限度,必须保持在它的承载能力之内,以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地利用。流域是由水循环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复合系统,流域水循环是生态环境最为活跃的控制性因素,并构成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以流域为基本单元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要从系统的角度,注重除害与兴利、水量与水质、开源与节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结合,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与流域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条件相适应,因地制宜,按地区发展计划,有条件地分阶段配置水资源,以利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9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