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侯志英
页数:411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05950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侯志英、徐宜兵主编的《中医药学基础(药学类专业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十三五规划教材)》主要内容有精气神、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系统,中医体质学说,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预防养生与治疗原则,中药,方剂基本常识,常见病证等。章前有“学习目标”,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正文设置有“课堂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增强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拓展”,以增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可读性,让学生了解与职业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考点提示”,结合执业药师考试,以提高学生对重点、考点内容的实际应用。章后有“目标检测”,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强化理解记忆。书末附有实训指导、模拟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常用方剂,方便师生教学。本教材可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习中医药课程使用。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12章,主要介绍了绪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精气神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藏象学说、脏腑经络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中医体质学说、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预防养身与治疗原则、中药、方剂基本常识等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医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精气神、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 精气神学说第二节 阴阳学说第三节 五行学说第四节 精气神、阴阳、五行三学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 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藏象第一节 藏象概述第二节 脏腑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第三章 脏腑经络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第一节 精第二节 气第三节 血第四节 津液第五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第四章 经络系统第一节 经络概述第二节 十二正经第三节 奇经八脉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第五章 中医体质学说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第六章 病因病机第一节 病因第二节 病机第七章 诊法第一节 望诊第二节 闻诊第三节 问诊第四节 切诊第八章 辨证第一节 八纲辨证第二节 脏腑辨证第九章 预防养生与治疗原则第一节 预防养生第二节 治则第三节 治法第十章 中药第一节 中药基本常识第二节 常用中药第十一章 方剂基本常识第一节 方剂概述第二节 常用代表方剂第十二章 常见病证第一节 感冒第二节 咳嗽第三节 喘证第四节 头痛第五节 中风第六节 胃痛第七节 腹痛第八节 泄泻第九节 便秘第十节 胁痛第十一节 水肿第十二节 郁病第十三节 消渴第十四节 腰痛第十五节 月经病实训指导模拟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常用方剂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中医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精气神、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 精气神学说第二节 阴阳学说第三节 五行学说第四节 精气神、阴阳、五行三学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 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藏象第一节 藏象概述第二节 脏腑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第三章 脏腑经络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第一节 精第二节 气第三节 血第四节 津液第五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第四章 经络系统第一节 经络概述第二节 十二正经第三节 奇经八脉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第五章 中医体质学说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第六章 病因病机第一节 病因第二节 病机第七章 诊法第一节 望诊第二节 闻诊第三节 问诊第四节 切诊第八章 辨证第一节 八纲辨证第二节 脏腑辨证第九章 预防养生与治疗原则第一节 预防养生第二节 治则第三节 治法第十章 中药第一节 中药基本常识第二节 常用中药第十一章 方剂基本常识第一节 方剂概述第二节 常用代表方剂第十二章 常见病证第一节 感冒第二节 咳嗽第三节 喘证第四节 头痛第五节 中风第六节 胃痛第七节 腹痛第八节 泄泻第九节 便秘第十节 胁痛第十一节 水肿第十二节 郁病第十三节 消渴第十四节 腰痛第十五节 月经病实训指导模拟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常用方剂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