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教师用书)2022版 国家教师资格 面试教程 小学数学

封面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92908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教师用书)2022版 国家教师资格 面试教程 小学数学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4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面试教程小学数学》包括十章内容。
上册为理论精讲,包括八章:教师资格面试通观;回答规定问题;考场还原;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新授课;教学过程——习题课;板书设计;考场答辩。
下册共两章:回答规定问题60例,试讲及答辩演练30篇。
每章内容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详细论述了教师资格数学学科面试的相关理论,使考生在深入了解教师资格数学学科面试考查内容和形式的同时,掌握重要的面试技巧,了解面试中的需要注意的内容,做好面试的相关准备。同时给予考生大量规定问题作答范例、题本、教案、逐字稿、答辩等内容,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相关资料

第三章考场还原
第一节真题展示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备课纸
准考证号:12345678901234姓名:张努潘在考场:第努趴汲”考科目:小学数学抽题时间:20努拍戡努旁卢努湃 00:00:00
1.题目:圆的周长
2.内容: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注:图片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初审)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3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备课纸
准考证号:12345678901234姓名:张努潘在考场:第努趴汲”考科目:小学数学抽题时间:20努拍戡努旁卢努湃 00:00:00
1.题目:统计图的应用
2.内容:3.基本要求:
(1)带领学生体会需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注意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注:图片节选自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页
第二节题本分析

第三章考场还原
第一节真题展示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备课纸
准考证号:12345678901234姓名:张努潘在考场:第努趴汲”考科目:小学数学抽题时间:20努拍戡努旁卢努湃 00:00:00
1.题目:圆的周长
2.内容: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注:图片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初审)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3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备课纸
准考证号:12345678901234姓名:张努潘在考场:第努趴汲”考科目:小学数学抽题时间:20努拍戡努旁卢努湃 00:00:00
1.题目:统计图的应用
2.内容:3.基本要求:
(1)带领学生体会需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注意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注:图片节选自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页
第二节题本分析
题本作为面试考试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我们必须充分掌握分析题本的方式方法和浏览重要信息的方法、技巧。我们应做到在20分钟的备课时间内完成通读、感知题本,了解题本的整体结构及大致脉络,完成对题本的初步认识。
一、题本结构分析
教师资格面试考试的题本从结构上看分为三部分:题目,内容,基本要求。
抽到题本通常要先看题目,再看基本要求,最后看所截取的教材具体内容,提炼重要信息及知识点,确定授课思路及授课方法。
(一)题目
题目直接告诉我们要讲授的是什么,备考时可根据题目快速确定教学内容的大致方向。
(二)基本要求
看完题目之后不必着急看内容部分,而应先看基本要求。只有熟悉了基本要求,带着要求去看内容,才能使得整堂课的设计更加贴近出题者的意图。如若先看内容,则在看完内容之后,对于如何讲授这节课心里已经有了大致框架,此时再看要求,可能会产生与要求不符的情况,这就需要重新进行设计,浪费我们的时间,所以我们在看完题目之后,要先浏览试题的基本要求。
试题要求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内容、环节、讲解、时间等作出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一般有2~6个。根据基本要求的内容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类:通用性要求、针对性要求。
1.通用性要求
通用性要求,即对于任何题本都适用,往往是对试讲的时间、板书的设计、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授课的方式等提出的要求。此类要求在每个教师资格面试考试题本中都有可能呈现,因此,在日常练习中应对通用性要求有所了解,避免在实际考试中耗费较长时间分析。
常见的通用性要求如下:
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应对策略:教师资格面试考试对于试讲的时间要求是比较明确的,即试讲时间10分钟。试讲时间是考试的重要考核依据,不论实际题本中如何呈现,此项要求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因此,在平时的针对性练习中要严格把控时间,合理分配时间,注意不可超时,同时试讲时间也不能过短。试讲时间建议考生控制在七分半至九分半之间。
讲解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应对策略:讲解课程要注意突出授课要点,要求讲解过程目的明确、条理清晰等。讲解的整体流程能够体现考生教学设计的精准程度与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素养,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不论抽到的题本中是否有这个要求,在考试中都要做到这一点。
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应对策略:不管是哪个课题,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板书设计。板书要结合授课内容进行书写,注意板书清晰,重点突出,分配合理。
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对策略:教学评价、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地位、数学表达、培养学习习惯等,都是新课程标准里面对于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学环节中可以设置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注重引导,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与时间。抽到的题本中不论是否呈现,这些基本要求都应在自己的试讲中有所体现。
2.针对性要求
针对性要求,即针对题本内容而提出的要求。会体现教学知识内容、授课形式,或是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针对性要求中提到的内容通常体现本节课具体教授的知识,是授课值得关注的要素。授课需要根据要求中的内容进行讲授。同时针对性要求的内容,可以设计为教学重点,或教学目标其中之一。
【典例展示】小学数学“圆的周长”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三)内容
内容是备课的核心指导和依据。通过题目、基本要求大致明确了授课的大方向、授课要求及形式,具体如何授课需要依据题本所给的内容部分。备课纸上的内容部分,一般是截取自现行教材。对于内容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加粗字体
加粗字体是为了突出显示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或者难点,也是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线索。
【典例展示】小学数学“圆的周长”
注:图片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初审)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3页
题本以加粗黑体的形式呈现的“圆周率”为本节课的新知和重点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发现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2.图文结合
常见的图文结合形式共有两种:一种是“操作 结论(或探究的过程性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或小组讨论,得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另一种是角色话框,如:小学人教版的“机器人”、北师大版的“智慧老人”、苏教版的“茄子老师”“白菜老师”等,相当于教师的提问或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重要的结论。
【典例展示】小学数学“整数除以分数”
注:图片节选自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4页
本部分教材直接将“半个橙子”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感知数量及分配方式,进一步理解算法。
同时教材还辅以卡通形象分别表示教师与学生,力求引导学生的思路。
二、题本课型分析
在教师资格考试数学科目的面试中,虽然题本的结构是一致的,但是从内容及授课角度来讲,会涉及两种不同的课型,分别是新授课和习题课。
(一)新授课
新授课为讲授新知识点的课程。为落实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教学应体现“以生为本”,同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而不是“灌输式”教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因此,对于新授课的讲授,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于知识的讲解以及知识的探究过程。
如下图,题本中有知识点或多种教学活动的呈现,为新授课。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备课纸
准考证号:12345678901234姓名:张努潘在考场:第努趴汲”考科目:小学数学抽题时间:20努拍戡努旁卢努湃 00:00:00
1.题目:圆的周长
2.内容: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注:图片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初审)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3页
(二)习题课
习题课,即在某一新知内容的讲授之后,设置一节或几节用于练习所学新知的课程。设置习题课的主要意图有:巩固并熟练运用所学的内容;提高与迁移数学技能;查漏补缺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数学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部分教师资格面试考试题本呈现的内容只有一道或几道的练习题。这样设置题目能够考查考生的做题能力,检验考生能否将题目讲解清楚。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备课纸
准考证号:12345678901234姓名:张努潘在考场:第努趴汲”考科目:小学数学抽题时间:20努拍戡努旁卢努湃 00:00:00
1.题目:统计图的应用
2.内容:3.基本要求:
(1)带领学生体会需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注意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注:图片节选自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页
第三节教案展示
课题:
一、教学目标
1.
2.
3.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标题
内容练习
第四节试讲展示
“圆的周长”试讲稿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校园里新建的花坛是什么形状呢?对,是圆形。同学们很善于观察生活。老师最近每天早上都会绕着圆形花坛慢跑,既锻炼身体,又调节心情。
老师有个问题,绕花坛跑一圈大约多少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位同学说,绕花坛跑一圈的路程和花坛的周长应该差不多,可以借助圆形花坛的周长估计跑一圈的路程长短。非常不错的思路。这样一来,问题就转变成了求圆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
怎样才能知道一个圆的周长呢?以我们手边的圆形学具为例,有同学提出可以测量。接下来,同学们拿出圆形学具和测量工具,动手测一测周长,限时两分钟,一会儿交流测量方法和感受。
这位同学完成得很快,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测的。她将皮尺绕圆一周刚好得到周长。很棒的方法。她还觉得测量弯曲的长度比测量笔直的长度更麻烦。我看大家也有这样的感受。请坐。
举手的这位同学,你来分享一下。嗯,方法很巧妙。她在圆周上标记了一点,然后将圆立起来,以标记的点为参照在尺子上刚好滚动一圈。但是这个方法也麻烦,而且对于大一些的圆,比如圆形花坛,就不能用了。这位同学一直思考着如何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很好,请坐。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化曲为直得到了圆形学具的周长,但同时觉得方法麻烦且不实用。结合学习图形周长的经历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
这位同学举手了,你来说。他说我们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那是不是能给圆的周长总结一个公式呢?很棒的想法,请坐。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正方

本书特色

《中公版·2024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面试教程小学数学》在深入把握考生备考需求的基础上,追求讲解的清晰、透彻,既有完整的理论阐述,又有数学面试真题的展示,帮助考生明确面试的相关内容。
本书还对教师资格数学学科面试的命题特点进行了总结,帮助考生明确教师资格数学学科面试的考查特点,做好相应准备。
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考生从整体上了解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面试的特点,在最大程度上掌握面试技巧,科学备考。

本书配有图书精讲课,助您轻松学习。

目录

目录
第一章教师资格面试通观
第一节观面试全景,明确方向
第二节知考试流程,心中有数
第三节看评分要素,精准备考
第四节晓面试礼仪,内外兼修
第二章回答规定问题
第一节揭开回答规定问题的神秘面纱
第二节探寻回答规定问题的答题技巧
第三节牢记回答规定问题的答题要点
第四节熟知回答规定问题的备考策略
第三章考场还原
第一节真题展示
第二节题本分析
第三节教案展示
第四节试讲展示
第四章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节教学目标
第二节教学重难点
本章精选习题
第五章教学过程——新授课
第一节教学思路
第二节导入新课
第三节讲解新知
第四节课堂练习
第五节小结作业
本章精选习题
第六章教学过程——习题课
第一节教学思路
第二节课堂导入
第三节回顾旧知
第四节习题精讲
第五节小结作业
本章精选习题
第七章板书设计
本章精选习题
第八章考场答辩
第一节答辩题型
第二节答辩注意事项
第九章回答规定问题60例
第十章试讲及答辩演练30篇
篇目一1-5的认识
篇目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篇目三除法
篇目四解决问题
篇目五吨的认识
篇目六东南西北
篇目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篇目八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篇目九梯形的认识
篇目十加法交换律
篇目十一小数乘小数
篇目十二分数的基本性质
篇目十三最小公倍数
篇目十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篇目十五圆的面积
篇目十六比例的意义
篇目十七认识秒
篇目十八轴对称图形
篇目十九三角形的分类
篇目二十小数的大小比较
篇目二十一圆柱的体积
篇目二十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篇目二十三长方形与正方形
篇目二十四面积单位的换算
篇目二十五梯形的面积
篇目二十六真分数与假分数
篇目二十七混合运算的应用
篇目二十八分数的简单应用
篇目二十九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篇目三十用比例解决问题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教师用书)2022版 国家教师资格 面试教程 小学数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