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志强,唐桓臻著
页数:253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24723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如果这种传统是我们的根、我们的灵魂,那么,作者的图画与文字呈现就是对于这种根与灵魂的一种致敬。(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 陈华文) 这本书的一笔一墨里,饱含着作者对家园、乡土、传统文化深层的爱。在传统文化的余音渐行渐远的时代里,这份爱尤显珍贵。(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 李华东)
作者简介
朱志强1947年生于浙江武义。1967年武义一中高中毕业,1969年上山下乡,1972年回城,先后在武义钢铁厂、武义水泥厂、武义印刷厂工作,1985至1986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进修。1998年企业转制下岗后,先后受聘于杭州宋城集团、台州吉利集团、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从事景观设计。现为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参加国家、省市美展,入编《中国美术选集》《中国水彩名家》等书籍,近年出版著作有《朱志强水彩画集》《朱志强武义风景画集》《水彩武义》。
唐桓臻号山里人。1960年4月出生于浙江武义,大学本科学历,研究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对地方民俗文化情有独钟,从事文化工作40年,工作之余潜心于武义民俗文化挖掘整理与研究。已出版武义地方文化专著《武义风俗志》《武川记忆》(合著)、《武义剪纸》(合著)、《武义民俗文化》《武义民间文学》《风情桐琴》及《守望乡村文化》。书法、摄影作品多次在全国、省级赛(展)中获奖、入展;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均有获奖和发表;发表(获奖)学术论文80多万字。
本书特色
中国旧时乡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乡居的生活,乡愁的眷恋,儿时的记忆,成了当代人脑海中的一泓清泉。为了留住那些记忆,两个地道的“老武义”,足迹遍布城乡,挖掘整理浙中风土人情,用他们独到的眼光,记录了一件件陈年旧事,描绘了一幅幅风情画图。浙中地区融合了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和风土特点,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厚的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书中描绘的乡居生活场景,在今天的中国乡村,仍能找到不少类似的片段。
目录
事 篇
1.耕作/ 002
2.种田/ 006
3.耘田/ 008
4.车水/ 010
5.割稻/ 012
6.晒谷/ 013
7.打豆/ 014
8.放牛/ 015
9.养猪/ 016
10.养鸡、鹅、鸭/ 020
11.养蜂/ 023
12.采莲/ 024
13.种菜/ 025
14.养蚕/ 026
15.剥麻/ 027
二、行
业 篇
1.做木/ 030
2.木雕/ 032
3.做泥水/ 034
4.做篾/ 036
5.箍桶/ 038
6.油漆/ 040
7.串棕/ 042
8.打石头/ 044
9.做裁缝/ 045
10.弹棉絮/ 046
11.做砖瓦(烧窑)/ 048
12.造纸/ 051
13.打铁/ 052
14.打金、打银、打锡/ 054
15.磨刀/ 056
16.钉秤/ 058
17.补碗/ 061
18.补铜壶、补锅/ 062
19.做陶器/ 064
20.做泥茶壶/ 066
21.制伞/ 069
22.染布/ 071
23.做珩灯/ 072
24.船家/ 073
25.纤夫/ 074
26.撑排摆渡/ 076
27.拉黄包车/ 078
28.拔牙/ 080
29.榨糖/ 082
30.制竹交椅/ 084
31.鸡毛换糖/ 085
32.摆香烟摊/ 087
33.卖梨膏糖/ 089
34.算命/ 091
35.剃头/ 093
三、饮
食 篇
1.馄饨担/ 096
2.豆腐汤担/ 098
3.豆腐担/ 100
4.卖油担/ 102
5.舂麻糍(麻糍担、卖麻糍片)/ 103
6.舂年糕/ 105
7.裹粽/ 106
8.炸油条/ 108
9.爆米花/ 109
10.切糖/ 111
11.结花/ 113
12.烤麦饼/ 114
13.烤桶饼/ 115
14.做豆腐/ 117
15.豆腐圆/ 118
16.抽索面/ 120
17.酿酒/ 122
四、生
活 篇
1.迎亲/ 126
2.报生/ 130
3.团拜/ 131
4.拍全家福/ 132
5.待客/ 133
6.火桶/ 135
7.坐车/ 136
8.打猎/ 137
9.捕鱼/ 139
10.过年守岁/ 144
11.砍柴卖柴/ 146
12.水碓舂米/ 147
13.金华火腿/ 148
14.踏齑菜/ 149
15.编草鞋/ 150
16.做鞋/ 151
17.搓麻线/ 153
18.织布/ 155
19.织带/ 157
20.洗衣裳/ 158
21.晒酱/ 159
22.赶市/ 161
23.卖鱼花/ 162
24.吸烟/ 163
25.猜拳/ 165
26.打拳/ 166
27.修谱/ 167
28.庙会/ 169
29.取龙祈雨 / 171
30.刺绣 / 173
31.打绳 / 175
五、娱
乐 篇
1.小人书摊/ 178
2.吹糖人/ 181
3.看西洋镜/ 183
4.打陀螺、跳绳、弹弓、放风筝/ 185
5.荡秋千、踢毽子、滚铁环、打弹子/ 187
6.社戏/ 190
7.耍猴/ 193
8.演杂技/ 195
9.唱道情/ 196
10.座唱班/ 198
11.走象棋/ 200
12.斗牛/ 202
13.迎台阁/ 205
14.迎大蜡烛/ 207
15.赛龙舟/ 209
16.推端午船/ 210
17.迎龙灯/ 213
18.舞狮子/ 216
19.走马灯/ 218
20.踩高跷/ 219
六、店
铺 篇
1.茶馆店(早茶摊)/ 222
2.中药店/ 226
3.山货店/ 228
4.南货店/ 229
5.布店/ 231
6.酱菜店/ 232
7.当铺 / 234
8.馒头铺/ 236
9.酥饼铺/ 238
10.榨油坊/ 240
11.卖肉店/ 241
12.文具店/ 242
13.饭店/ 244
14.刻字(章)店/ 246
15.棺材店/ 248
16.打算盘/ 250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