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彦民著;丘亮辉丛书主编
页数:263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235255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探讨《周易》作为史实解读的依据、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考古发现的新史料论述易学中一些热点问题,如数字卦问题;也将结合文献史料论述易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筮法问题。除了以史观易、以史解易、古史辨易和援易治史、以易为史外,展开易史学观和史易探索,并且以易社会史为创新点。
作者简介
朱彦民,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甲骨文研究专家,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著作有《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殷墟都城探论》《巫史重光—殷墟甲骨文发现百年记》《商代社会的文化、思想与观念》等,与人合著《殷商社会生活史》《甲骨文精萃选读》《甲骨文精粹译释》等。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文史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书画》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殷卜辞所见先公配偶考》《甲骨卜辞所见“殷人尚右”观念考》《殷墟卜辞“受酋年”新考》《商汤“景亳”地望新考》《〈明义士牧师家藏中国文物展〉中两片甲骨的考释》《论商族对古代车马起源与发展的贡献》《商代晚期中原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等学术论文八十余篇。
本书特色
探讨《周易》作为史实解读的依据、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考古发现的新史料论述易学中一些热点问题,如数字卦问题;也将结合文献史料论述易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筮法问题。除了以史观易、以史解易、古史辨易和援易治史、以易为史外,展开易史学观和史易探索,并且以易社会史为创新点。
目录
第一节 先秦 易学的萌发和奠基时期
一、先秦易学发展概述
二、占筮易学和义理易学
三、《易传》及其易学
第二节 两汉 象数易学的兴盛发展时期
一、两汉易学发展概述
二、孟喜及其卦气说
三、京房及其《京氏易传》
四、《易纬》及其象数易学
五、虞翻及其象数易学
六、魏伯阳及其《周易参同契》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 玄学义理易学的兴盛发展时期
一、魏晋南北朝易学发展概述
二、王弼与玄学义理派易学
三、韩康伯及其《系辞注》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易学论争
第四节 隋唐 义理和象数易学的整理总结时期
一、隋唐易学发展概述
二、孔颖达及其《周易正义》
三、李鼎祚及其《周易集解》
第五节 北宋 象数和义理易学的新崛起时期
一、北宋易学发展概述
二、陈抟及其象数学
三、刘牧及其《易数钩隐图》
四、李之才及其卦变说
五、邵雍及其先天易学
六、程颐及其《伊川易传》
七、张载及其《横渠易说》
第六节 南宋 象数义理易学相互吸收发展时期
一、南宋易学发展概述
二、朱震及其易学
三、蔡元定父子及其易学
四、朱熹及其理学易说
五、杨简及其心学易说
六、叶适及其功利易学
第七节 元明清 易学渐趋衰微时期
一、元明清易学发展概述
二、来知德及其易学
三、王夫之及其易学
四、李光地及其易学
五、胡渭及其《易图明辨》
第八节 现当代易学研究的进步与发展
一、新义理派 易学的哲学研究
二、新象数派 易学的科学研究
三、易学的注释入门书与工具书编纂
四、易学史的研究著述
五、易学的考古研究
六、对当代易学研究的述评
第二章 易史学观
第一节 《周易》的历史观念
一、《周易》的史学思想
二、《周易》的历史观点
三、《周易》的历史观念
第二节 《周易》对史学的影响
一、《周易》的整体思维与传统史学的“究天人之际”
二、《周易》的通变思维与传统史学的“通古今之变”
三、《周易》的“一致百虑”思维与传统史学的“成一家之言”
四、《周易》的“忧患”思维与传统史学的历史借鉴思想
第三节 《周易》在史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 援易治史
第一节 《史记》的援易说史
一、司马迁的易学师承与易学素养
二、司马迁对《周易》的总体认识
三、司马迁之“正《易传》”
四、《史记》的“援易说史”
第二节 《汉书》的援易说史
一、《汉书》追述易学史
二、《汉书》遵易理而为
三、《汉书》之援易说史
第四章 以史解易
第一节 以史解易的历史概述
一、两汉以前 “史事宗易学”的萌芽期
二、魏晋至唐 “史事宗易学”的发展期
三、两宋 “史事宗易学”的鼎盛期
四、元明 “史事宗易学”的守成期
五、清代 “史事宗易学”的复兴期
第二节 帛书《周易》的以史解易 《缪和》所引历史故事
一、第一则为比卦九五爻辞做解
二、第二则为益卦九五爻辞做解
三、第三则为谦卦上六爻辞做解
四、第四则为乖(睽)卦上九爻辞做解
五、第五则为明夷卦六二爻辞做解
六、第六则历史故事大意
第三节 南宋学者的史事宗易学
一、南宋史事宗易学形成的原因
二、杨万里以史解易成就
第五章 以易为史
第一节 胡朴安的易学研究
一、胡朴安的以易为史
二、胡朴安的易学体例
三、胡朴安解易的方法
四、胡朴安解易的特点
五、胡朴安易学研究的评价
第二节 沈竹礽、章太炎的以易为史
一、沈竹礽的易学研究
二、章太炎的易学研究
第三节 其他学者的以易为史
一、黎子耀的易学研究
二、谢宝笙的易学研究
三、黄凡的易学研究
四、李大用的易学研究
第四节 以易为史评述
第六章 古史辨易
第一节 古史辨与易学研究
一、古史辨派的形成与学术成就
二、古史辨派的易学研究
第二节 顾颉刚的易学研究
一、顾颉刚生平与学术成就
二、顾颉刚的易学研究观点
第三节 李镜池的易学研究
一、李镜池生平及学术成就
二、李镜池易学研究的方法
三、李镜池的易学观点
四、李镜池由易考史体系
第四节 古史辨派易学研究评价
第七章 易社会史
第一节 郭沫若的社会史易学研究
一、郭沫若生平与学术成就
二、郭沫若的易学研究成果
三、郭沫若易学研究的方法与特点
四、郭沫若《周易》社会史研究
第二节 闻一多的《周易》社会史研究
一、闻一多生平与学术成就
二、闻一多易学研究成果
三、闻一多《周易》社会史研究
第八章 史易探索
第一节 《易经》中关于殷周之际的婚姻制度
一、婚姻礼仪
二、婚姻制度
第二节 “河图洛书”神话产生真相新探
一、“河图”“洛书”的记载及变迁
二、“河图”“洛书”真伪的争论
三、河洛神话产生的真相
四、余论
第三节 《周易·系辞传》“制器尚象”说评议 兼及上古车驾发明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所谓的“制器尚象”说
二、对“制器尚象”说的争论
三、“制器尚象”说之否定
四、古代车驾发明并非尚随卦之象
第四节 《易经》“明夷”卦新解 简述先师王玉哲教授在易学史研究上的一个贡献
一、王玉哲生平与学术贡献
二、王玉哲关于甲骨文“朝”字的新考
三、王玉哲对《易经》“明夷”的新论
第五节 由《易经》“坎”“需”等卦看中国早期地穴式建筑 以甲骨文与殷墟考古资料为佐证
一、“坎卦”“需卦”等中“坎”“穴”及其歧解
二、对“坎”为地牢观点的驳议
三、“坎”为地穴式建筑
四、“习坎”“客”等为半地穴式建筑
五、结语
第六节 《易经》“蛊”“巽”卦爻辞与汤盘铭文
一、“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与选日
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解
第七节 甲骨文伏羲女娲探踪
一、甲骨文“虫虫”字解读
二、“虫虫”是伏羲女娲交尾形象补证
三、与伏羲女娲相关的西王母证据
四、卜辞中作为祭祀对象的伏羲女娲
第八节 漫谈孔子与《周易》
一、孔子是“三圣”之
二、孔子学《易》
三、孔子与易占
四、孔子论易学
五、《易经》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六、孔子作《易传》
七、《易传》及其学术意义
索引一 易学关键词
索引二 人名关键词(按生年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