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皮肤外用药物研究方法学

封面

作者:王晖主编

页数:31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172427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总论,介绍了皮肤外用药物药效的影响因素、常用剂型、药效综合评价方法等。中篇主要介绍常见皮肤疾病的动物模型,及实验操作注意要领。下篇具体论述皮肤外用药物药效研究方法。该书理论与实操兼备,具有科学性(所有资料来自期刊和该研究室科研成果)、前沿性(多种对药效综合评价的方法及靠前外相关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实用性(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等特点。

本书特色

  皮肤药物学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猛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但相对于皮肤外用药物的剂型研究和药理学等,还是相对比较滞后。发展滞后既与思想上不够重视有关,认为皮肤药物的研究相对比较简单,难以取得成果;也与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总结有关,尤其是对皮肤外用药物研究的工具书偏少。
  因此,《皮肤外用药物研究方法学》主编结合多年的研究工作,组织国内同行中的皮肤药理学研究工作者,比较系统地归纳、整理了皮肤外用药物研究的一些关键技术、方法及科学问题,希望为皮肤药物学学科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皮肤外用药物研究方法学》共分五篇,第1篇为总论,介绍皮肤药理学的相关研究,如吸收促进剂的作用及机制、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皮肤用药的安全性、经皮吸收的数学模型、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等;第二篇对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进行介绍;第三篇是结合本研究室的研究实例,介绍了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在皮肤给药的药效研究中应用;第四篇为皮肤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第五篇则是皮肤常用药物剂型及透皮给药方法的介绍。
  《皮肤外用药物研究方法学》立足于皮肤外用药的药效研究方法,力求解决目前皮肤药物药效评价的难点,尤其是将定量药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应用到皮肤外用药物药效的评价上,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关皮肤外用药物研究方法学的工具书,对皮肤用药物的研究和外用新药的开发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皮肤药物学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猛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但相对于皮肤外用药物的剂型研究和药理学等,还是相对比较滞后。发展滞后既与思想上不够重视有关,认为皮肤药物的研究相对比较简单,难以取得成果;也与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总结有关,尤其是对皮肤外用药物研究的工具书偏少。
  因此,《皮肤外用药物研究方法学》主编结合多年的研究工作,组织国内同行中的皮肤药理学研究工作者,比较系统地归纳、整理了皮肤外用药物研究的一些关键技术、方法及科学问题,希望为皮肤药物学学科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皮肤外用药物研究方法学》共分五篇,第1篇为总论,介绍皮肤药理学的相关研究,如吸收促进剂的作用及机制、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皮肤用药的安全性、经皮吸收的数学模型、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等;第二篇对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进行介绍;第三篇是结合本研究室的研究实例,介绍了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在皮肤给药的药效研究中应用;第四篇为皮肤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第五篇则是皮肤常用药物剂型及透皮给药方法的介绍。
  《皮肤外用药物研究方法学》立足于皮肤外用药的药效研究方法,力求解决目前皮肤药物药效评价的难点,尤其是将定量药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应用到皮肤外用药物药效的评价上,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关皮肤外用药物研究方法学的工具书,对皮肤用药物的研究和外用新药的开发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皮肤外用药物研究方法学》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性强所有资料来自期刊和本研究室的研究工作。
  2.内容新颖介绍多种药效研究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
  3.实用性好提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多种实例,让读者容易操作和掌握。
  4.适用面广不仅适用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也适用于皮肤科(外科)临床医师。
  5.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文字精练,有具体实例可供参考。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皮肤用药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章 皮肤的屏障功能
第一节 皮肤屏障的结构
第二节 皮肤的通道和相关因子
第三节 皮肤转运蛋白和皮肤细胞色素P450酶
第四节 屏障功能的测定
第三章 皮肤结构的检测方法
第一节 物理和化学法
第二节 对皮肤角质层结构的物理研究方法
第三节 其他方法
第四章 钙离子与钙调素对皮肤功能影响的研究
第一节 钙离子对表皮功能的调节
第二节 钙调素对表皮功能的调节
第三节 钙离子与钙调素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
第五章 朗格汉斯细胞在皮肤免疫学的研究
第一节 朗格汉斯细胞
第二节 朗格汉斯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
第三节 朗格汉斯细胞与皮肤免疫相关介质的作用
第四节 温度对朗格汉斯细胞的作用
第六章 皮肤吸收药物的改善方法
第一节 化学方法
第二节 物理方法
第三节 制剂方法
第七章 药物经皮吸收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 药物经皮吸收概况
第二节 经角质层转运模型
第三节 其他转运模型
第八章 经皮给药的药代动力学
第一节 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经皮给药系统的两室生理模型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药物浓度的分析
第五节 影响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的因素
第九章 常见的吸收促进剂
第十章 吸收促进剂作用机制的研究
第一节 常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吸收促进剂对角质层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吸收促进剂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
第四节 具体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吸收促进剂的毒性研究
第一节 肠毒性
第二节 皮肤毒性
第三节 鼻腔毒性
第四节 眼毒性
第五节 气道和肺毒性
第六节 直肠毒性
第七节 小结
第十二章 皮肤毒理学的研究
第一节 理化因素对皮肤的影响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
第三节 体外皮肤培养的应用
第四节 皮肤原发性刺激试验
第五节 皮肤吸收试验
第六节 光毒试验体外替代方法
第七节 毒性试验
第八节 多种理化因素同时存在时危险度的评价
第十三章 皮肤过敏性评价替代方法及生物标志物
第一节 常用的体外替代方法
第二节 体外皮肤过敏性试验的生物标志物
第十四章 皮肤刺激性的标志物
第一节 皮肤刺激性标志物
第二节 体外皮肤新刺激性标志物
第十五章 皮肤外用药物药效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皮肤因素
……

第二篇 统计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第三篇 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
第四篇 皮肤疾病研究方法与实验模型
第五篇 皮肤常用药物剂型及透皮给药方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皮肤外用药物研究方法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8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