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武[等]著
页数:325页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80306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为核心, 研究了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构建的机理和测度方法。具体研究内容聚焦在以下七个方面: (1)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构建的理论基础, 对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波动和周期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 ; (2) 提出“过程—结构—时序”三维结构的景气指数指标分析模型 (PST模型) ; (3) 研究提出基于合成指数 (CI) 、扩散指数 (DI) 、主成分分析和SW模型的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构建方法和工具体系 ; (4) 基于经济景气序列预警信号系统的方法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预警信号灯系统 ; (5) 构建基于五国 (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德国) 、北京市和中国高校年度数据的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样本的研究结果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 (6) 在国内率先构建基于科技创新季度数据的深圳南山区科技创新景气指数 ; (7) 以深圳市企业为研究对象, 连续开展了五年的企业科技创新景气问卷调查研究, 作为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杨武,山东临沂人,管理学博士,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为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与技术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兼任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知识产权领域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核心专家、知识产权组副组长,国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评审专家组专家。主要从事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产业技术安全、企业加速成长以及创新管理和创业管理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从事大学教师工作十四年,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合作研究(第二负责人)2项;主持省部级及其他项目12项,合作研究(第二负责人)3项。在CSSCI检索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技术创新领域已经出版了两本专著,分别是《技术创新产权》和《专利技术创新——法与经济学分析》。
本书特色
本书仔细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和创新指数研究的zui新进展,内容翔实;全面介绍了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指标筛选、指标体系建立、数据调整和处理、指标动向分组、指标赋权、指数合成、预警信号灯系统等景气指数建构的全部内容,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客观准确的研究体系;以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等为研究对象,做了不同区域的多角度大样本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实证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研究方法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连续五年的企业科技创新景气问卷调查结果与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测度结果相互印证,使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测度评价的研究内容更加科学完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目录
第一章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创新指数理论(3)
第一节区域创新系统理论(8)
第二节区域创新系统指标体系(10)
第三节区域创新系统评价分析方法(14)
第四节区域创新指数(16)
第二章科技创新活动的波动理论(45)
第一节科技创新活动波动的含义及其特征(46)
第二节科技创新波动的测度方法研究(47)
第三节单指标科技创新波动分析(49)
第四节综合指标科技创新波动分析(61)
第五节科技创新波动的周期性(66)
第三章科技创新周期理论及测度方法(69)
第一节科技创新周期的理论界定(70)
第二节熊彼特的科技创新周期理论(73)
第三节区域科技创新周期理论(77)
第四节区域科技创新周期测度模型(100)
第五节区域科技创新周期波动对比分析(105)
第六节区域科技创新周期波动机理(111)
第四章区域科技创新景气周期与循环理论(121)
第一节科技创新景气循环理论(122)
第二节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界定(123)
第三节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特色(125)
第二篇方 法 研 究
第五章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构建(129)
第一节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指标分析模型(PST模型)(130)
第二节科技创新景气指标选择的原则(131)
第三节科技创新景气数据处理的原则和方法(133)
第四节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编制原则 (135)
第五节科技创新景气基准循环的选择(136)
第六节科技创新景气指标动向分组方法(139)
第七节科技景气指数指标相关性检验与赋权方法(142)
第八节科技创新景气指数计算方法(144)
第九节科技创新景气指数与一般评价方法的差异(153)
第十节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构建流程(154)
第十一节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监测预警信号系统(155)
第三篇实 证 研 究
第六章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构建与测度分析(163)
第一节指标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164)
第二节科技创新指标筛选和季节调整(164)
第三节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构造(164)
第四节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测度结果分析(188)
第七章中、美、德、日、法五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构建与测度分析(195)
第一节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设计(196)
第二节美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设计(201)
第三节德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设计(210)
第四节日本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设计(219)
第五节法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设计(228)
第六节中国与其余四国合成指数的对比分析(238)
第八章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构建与测度分析(243)
第一节高校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244)
第二节高校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测度(247)
第三节高校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分析(251)
第四节高校科技创新景气指数预警信号灯系统(260)
第九章北京市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构建与测度分析(263)
第一节北京市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构建(264)
第二节北京市科技创新景气指数计算结果分析(269)
第三节北京市科技创新景气综合指数预警(271)
第四篇景 气 调 查
第十章区域科技创新景气调查(291)
第一节企业科技创新环境调查(292)
第二节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调查(302)
第三节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的影响因素分析(304)
第四节企业科技创新景气调查揭示的问题(308)
附录A企业科技创新景气调查问卷(311)
参考文献(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