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沐紫
页数:288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488000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的人物有:辜鸿铭、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刘师培。马一 浮、熊十力、黄侃、陈寅恪、刘文典、汤用彤、梁漱溟、钱穆、陈独秀、李 叔同、鲁迅、马寅初、周作人、杨振声、胡适、赵元任、顾颉刚、吴宓、林 语堂、冯友兰、金岳霖、闻一多、潘光旦、老舍、沈从文、雷海宗、梁实秋 、黎东方、钱钟书、马约翰、李四光、茅以升、吴有训、叶企孙、周培源、 吴大猷、苏步青、华罗庚等。
本书特色
听大师们讲课,如醍醐灌顶、春风拂面,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作者试图以宏观的背景、独特的视角,反映大师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刘文典的“名士”风度、黄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疯”、胡适的优雅、马寅初的激烈、李叔同的多礼、熊十力的性情、冯友兰的拙朴、沈从文的天真、黎东方的生动、雷海宗的磅礴、林语堂的幽默……
目录
第一章◎旧学宗师
辜鸿铭 辫子马褂却学贯中西
章太炎 香烟与粉笔同书
梁启超 但开风气不为师
王国维 前清遗老与旧学泰斗
刘师培 政治保守的文学史鼻祖
马一浮 “会通”教育观早于今人数十年
熊十力 真君子,真性情,真学问
黄 侃 “三不来”教授
陈寅恪 万里独步成最学
刘文典 狂傲不羁的“太上教授”
汤用彤 打通古今中西,授课一泻千里
梁漱溟 不做北大教授,要搞乡村建设
钱 穆 讲学坚持以史救国
第二章◎人文大家
陈独秀 有性情也有眼光的新文化运动舵手
李叔同 劝诫学生还要加一鞠躬
鲁 迅 启发式教学发人深省
马寅初 “听马先生上课,须撑雨伞”
周作人 讲课如话家常,而又谨慎吞吐
杨振声 推动现代文学的教育家
胡 适 丘吉尔式的演讲作风
赵元任 教我如何不想“他”
顾颉刚 “期期艾艾”而板书广博
吴 宓 “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林语堂 “幽默大师”在讲坛上
冯友兰 大音希声,大巧若拙
金岳霖 把逻辑学讲得生动有趣
闻一多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潘光旦 对孔夫子“四体投地”
老 舍 “逸兴遄飞时,常有妙语脱出”
唐 兰 古文字学第一的课很叫座
沈从文 创作、教书均怀赤子之心
雷海宗 回荡在教室里的洪钟般的男中音
梁实秋 国立青岛大学的“名士”生活
黎东方 堪称60年前的易中天
钱钟书 “围城”里的中国式才子
第三章◎科学巨擘
马约翰 “中国体育教学第一人”
李四光 “石头也会变麦芽糖”
茅以升 “启发式”教育法与治学育人“十六字诀”
吴有训 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
叶企孙 中国科学事业的奠基石
苏步青 西南偏僻山洞里的数学课堂
周培源 单骑走联大,桃李满天下
吴大猷 物理学大师及大师之师
华罗庚 不是“讲学”是“学讲”
参考文献
辜鸿铭 辫子马褂却学贯中西
章太炎 香烟与粉笔同书
梁启超 但开风气不为师
王国维 前清遗老与旧学泰斗
刘师培 政治保守的文学史鼻祖
马一浮 “会通”教育观早于今人数十年
熊十力 真君子,真性情,真学问
黄 侃 “三不来”教授
陈寅恪 万里独步成最学
刘文典 狂傲不羁的“太上教授”
汤用彤 打通古今中西,授课一泻千里
梁漱溟 不做北大教授,要搞乡村建设
钱 穆 讲学坚持以史救国
第二章◎人文大家
陈独秀 有性情也有眼光的新文化运动舵手
李叔同 劝诫学生还要加一鞠躬
鲁 迅 启发式教学发人深省
马寅初 “听马先生上课,须撑雨伞”
周作人 讲课如话家常,而又谨慎吞吐
杨振声 推动现代文学的教育家
胡 适 丘吉尔式的演讲作风
赵元任 教我如何不想“他”
顾颉刚 “期期艾艾”而板书广博
吴 宓 “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林语堂 “幽默大师”在讲坛上
冯友兰 大音希声,大巧若拙
金岳霖 把逻辑学讲得生动有趣
闻一多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潘光旦 对孔夫子“四体投地”
老 舍 “逸兴遄飞时,常有妙语脱出”
唐 兰 古文字学第一的课很叫座
沈从文 创作、教书均怀赤子之心
雷海宗 回荡在教室里的洪钟般的男中音
梁实秋 国立青岛大学的“名士”生活
黎东方 堪称60年前的易中天
钱钟书 “围城”里的中国式才子
第三章◎科学巨擘
马约翰 “中国体育教学第一人”
李四光 “石头也会变麦芽糖”
茅以升 “启发式”教育法与治学育人“十六字诀”
吴有训 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
叶企孙 中国科学事业的奠基石
苏步青 西南偏僻山洞里的数学课堂
周培源 单骑走联大,桃李满天下
吴大猷 物理学大师及大师之师
华罗庚 不是“讲学”是“学讲”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