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语罕
页数:320页
出版社:文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510129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通论、文体两编。通论编包括国文作法的意义、作文的初步、文字的要素、文字的戒律、文字的美质、文字的精神、文字的构造七章 ; 文体编包括叙述文、叙述文的作法、描写文、解说文、论辩文五章。
本书特色
作者专业高端: “文心经典”丛书原著作者,大多是民国乃至现当代的大家,如梁启超、陈望道、唐弢、叶圣陶、朱德熙等。 “文心经典”丛书主编,是中语专委会理事长、中学语文教科书主编顾之川;导读作者均是全国著名的真专家、真学者,如刘锡庆、顾振彪、潘新和等 “文心经典”丛书研究,此课题由中语专委会之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组承当,课题组前身是“全国作文研究中心”。 学术理论价值: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文语言由绵延了几千年的文言断崖式地流向了白话,以白话语言作文有许多问题亟待解答,因而,民国作文论著具有其他作文理论不可取代的价值。“文心经典”丛书也可以算“民国热”,但他绝不同于其他“民国热”。 当代研究价值: 民国作文论著尚未完成从白话文到现代文的作文理论过渡,研究这些论著,为建设当代作文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建设当代作文理论不可或缺的基本基础。 师生阅读价值: 作文论著适合教师,可以以此基础作当代作文理论研究与创新。 因引用大量事例、范文,也适合中学生阅读,学生写作困惑阅读可以获得拨云见日的效果
目录
总序 顾之川
《国文作法》导读 刘锡庆
自序
第一编 通论
第一章 国文作法的意义
第二章 作文的初步
第一节 选题
第二节 确定观点
第三节 取材
第四节 布局与起草
第五节 修饰与朗读
第三章 文字的要素
第一节 事实
第二节 思想
第三节 语言
第四节 读者
第四章 文字的戒律
第一节 虚伪
第二节 夸大
第三节 古典
第四节 模仿
第五节 轻薄
第五章 文字的美质
第一节 漂亮
第二节 动力
第三节 譬喻
第四节 重点
第五节 统一
第六节 联络
第六章 文字的精神
第一节 丰富的情感
第二节 民众的立场
第三节 深刻的观察
第四节 气势的着重
第七章 文字的构造
第一节 字的构造
第二节 句的构造
第三节 段的构造
第四节 篇的构造
第二编 文体
第一章 叙述文
第一节 历史的叙述文
第二节 虚构的叙述文
第二章 叙述文的作法
第一节 历史叙述文的作法
第二节 虚构叙述文的作法
第三章 描写文
第一节 描写文的目的及分类
第二节 科学的描写文
第三节 科学描写文的两大要素
第四节 艺术的描写文
第五节 艺术描写文的两大要素
第六节 个人风仪和特质的描写文
第四章 解说文
第一节 解说文的目的和类别
第二节 解说文的要素
第五章 论辩文
第一节 论辩文的目的和类别
第二节 辩证的名学
第三节 论辩的方法
第四节 论辩文
第五节 统一
第六节 联络
第七节 重点
后记
《国文作法》导读 刘锡庆
自序
第一编 通论
第一章 国文作法的意义
第二章 作文的初步
第一节 选题
第二节 确定观点
第三节 取材
第四节 布局与起草
第五节 修饰与朗读
第三章 文字的要素
第一节 事实
第二节 思想
第三节 语言
第四节 读者
第四章 文字的戒律
第一节 虚伪
第二节 夸大
第三节 古典
第四节 模仿
第五节 轻薄
第五章 文字的美质
第一节 漂亮
第二节 动力
第三节 譬喻
第四节 重点
第五节 统一
第六节 联络
第六章 文字的精神
第一节 丰富的情感
第二节 民众的立场
第三节 深刻的观察
第四节 气势的着重
第七章 文字的构造
第一节 字的构造
第二节 句的构造
第三节 段的构造
第四节 篇的构造
第二编 文体
第一章 叙述文
第一节 历史的叙述文
第二节 虚构的叙述文
第二章 叙述文的作法
第一节 历史叙述文的作法
第二节 虚构叙述文的作法
第三章 描写文
第一节 描写文的目的及分类
第二节 科学的描写文
第三节 科学描写文的两大要素
第四节 艺术的描写文
第五节 艺术描写文的两大要素
第六节 个人风仪和特质的描写文
第四章 解说文
第一节 解说文的目的和类别
第二节 解说文的要素
第五章 论辩文
第一节 论辩文的目的和类别
第二节 辩证的名学
第三节 论辩的方法
第四节 论辩文
第五节 统一
第六节 联络
第七节 重点
后记














